《蒋勋破解高更之美》走进高更充满争议性的一生
0条评论
2015-12-04 16:32:48 来源:深圳商报
《你何时出嫁》以3亿美元刷新艺术品拍卖纪录。 (资料图片)
《今天有何新闻?》,藏于德国德勒斯登国家艺术收藏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供图)
▲高更作品《欢乐》,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收藏。
▲自画像《悲惨者》,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收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供图)
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场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往往是市场的“骄子”。尤其是“后印象派三杰”的塞尚、梵高和高更,作品拍卖动辄过亿,以天价引起巨大关注。其中,今年初高更的画作《你何时出嫁》就以3亿美元被私洽购藏,刷新了艺术品的全球最贵纪录。
然而“天价”的背后也隐藏着“天问”,曾是巴黎股票市场经纪人的高更,具有高薪收入,家庭幸福美满。但他选择放弃人人称羡的职位、家庭、妻儿、财富,逃奔塔西提岛,一步一步走向疯狂的艺术创作。回看高更的生活,也许是解读其天价画作的最好起点。最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美学家蒋勋的作品《蒋勋破解高更之美》。蒋勋尝试走进高更充满争议性的一生,探窥其藏于天价画作中的“天问”。
《月亮与六便士》以其经历为蓝本
一个西班牙与法国的混血,一个贵族血液与工人革命的混血,一个欧洲殖民文化与秘鲁土著文化的混血——高更,英国作家毛姆曾以他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高更的故事似乎总是掺杂着许多异乡的流浪、冒险、传奇与神秘。一般人想到高更,眼前浮现的是他画的塔西提,蓝蓝的天空海洋,茂密的热带丛林,丛林间映照阳光的绿色草地,草地上徜徉着慵懒的闲散的土著男女,身上围着色彩艳丽的植物蜡染的花布,女人袒露着饱满丰腴的褐色胴体,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我们,不知道是好奇,还是惊慌。
谈高更不能不先谈梵高。1887年梵高在巴黎与高更相遇,很短的相遇,然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梵高去了阿尔,高更去了布列塔尼。第二次相遇在阿尔,他们同住在一间小屋里两个月。蒋勋认为,第二次相遇成为悲剧的纠缠,两个月一起生活,一起画画,在孤独的世界中寻找唯一知己的梦幻破灭,梵高精神病发作,割耳自残,住进精神病院,以最后两年的时间创作出震动世界的狂烈绘画,在1890年7月举枪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高更没有参加梵高的葬礼,他默默远渡大洋,去了塔西提。蒋勋认为,“高更6岁以前是在南美度过的,他似乎要找回童年没有做完的梦。”
蒋勋介绍,高更曾经长达十年任职于当时最红火的巴黎股票市场。在巴黎拥有豪宅,娶了出身高贵的丹麦妻子,有5个子女,出入上流社交场所,收藏名贵古董与艺术品。“一个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忽然有了出走的念头。”高更出走了,走向布列塔尼,走向荒野,走向塔西提,走向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现代工业与商业污染的原始岛屿。
在南美秘鲁度过童年
究其原因,也许要梳理一下——1903年,55岁的高更忽然写了一些有关他出生以前家族的记忆。高更的外祖父是一名石版画家。而他的外祖母是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却放弃财富,投入如火如荼的工人革命运动。她漂洋过海,离开了法国丈夫,到了遥远的秘鲁——充满神秘性的“异乡”,投靠贵族的叔父。蒋勋认为,外祖母与高更都出生在法国,都拥有法国国籍,然而他们都背叛了自己文明的故乡,他们的心灵中都有一个更为理想的故乡,竟然在遥远的海洋之外,在文明之外。
高更在南美的秘鲁度过了他的童年。3岁到6岁以前,都住在秘鲁的首都利马。父亲在政治迫害中流亡,自我放逐,高更却获得了放逐中最大的快乐。
1855年,高更随母亲回到法国,回到了父亲的故乡奥尔良城,开始接受正规的法国传统教育,进入欧洲纯粹的白人生活。
抛弃优裕生活选择做画家
1871年,高更到了巴黎。这是他另一个阶段的生活。他进入了商界,成为股票市场的经纪人,一年有4000法郎的高薪收入,来往于上流中产阶级社交圈。1873年结婚,生儿育女,过了几年典型巴黎中产阶级的生活。他欣赏艺术收藏,周末闲暇之时到画室学画,认识了当时法国印象派的活跃画家毕沙罗。通过毕沙罗的介绍,高更认识了当时巴黎最前卫的艺术家塞尚、马奈。
1874年成立的印象派团体,很快吸收了高更成为团体的一员,而高更似乎还只是业余“玩票”,他仍然只是专职股票证券市场的生意人,拥有美满幸福家庭,闲暇热爱艺术而已。1883年,高更十年的婚姻生活出现异变,他忽然决定辞去股票市场稳定的工作,决定专心做一个全职画家。在高更从股票市场走向艺术的关键时刻,对其产生最大影响的人是画家毕沙罗,这段时间,高更许多写给毕沙罗的信透露了他疯狂地走向艺术创作的过程。尤要一提的是,与高更一样,毕沙罗的童年至青少年时期,充满了海洋与异域风景的记忆。许多相同的因素使毕沙罗与高更成为好友,是艺术创作上的良友,更是思想信仰上气味相投的伙伴。
从股票市场离职后,高更在经济上一筹莫展,变卖了许多收藏,生活困顿无头绪,然而更艰难的是如此巨大的转折并不是终点,高更已经预感到,没有更彻底地与家庭生活决裂,没有更彻底地孤独出走,自己的创作不会有任何结局。1886年,他丢下家庭,只身开始漂流,绘画创作有了明显变化。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生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1891年离开法国,乘船前往塔西提。1895年以后,因健康原因和经济支持的中断,高更精神受到刺激,自杀未遂。其艺术观点受象征主义观念驱使,不满足印象主义绘画。
作品具有浓厚的塔西提情结
“塔西提在高更的晚年不像一个现实的世界,是他幻想中的梦境。”当年在秘鲁时身边围绕着土著的保姆、女佣,她们朴实憨厚的五官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蒋勋强调:“高更此后在艺术创作里只是不断尝试‘复制’他的童年的具体梦境。”
值得关注的是,高更画作的市场价格一直保持着不俗的市场表现,而这些画作的内容正是多与塔西提女子有关。据了解,2004年秋季,在纽约苏富比的“印象派和现代派”画作的拍卖上,高更的画作《孕妇II》拍出了3920万美元的高价。2006年,高更的作品《两女子》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1232.8万英镑成交,这是他晚期在塔西提岛所完成的画作。2007年秋季,高更的《清晨》在苏富比拍出3900万美元,这幅作品是高更1892年在塔西提所画,描绘一名当地妇女在芒果树下沐浴,是其生平中较独特的作品之一。2011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蜷缩的塔西提女子》的蜡笔描摹单版画以92.6万美元刷新高更版画拍卖纪录。2011年,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出自高更之手的珍稀木雕半身像《年轻塔西提女孩》以1120万美元高价成交,刷新了高更雕塑品拍卖纪录,这座雕像是高更在1890年至1893年于塔西提岛逗留期间创作完成,高更于该时期创作的雕像目前仅存极少数。2015年2月,高更的油画《你何时出嫁》以3亿美元成交,创下艺术品最昂贵价格成交纪录,该作品创作于1892年,画中有两名塔西提女子。
“高更心里潜藏着的女性之美是更原始的。他试图在土地中找到更粗犷有生命力的女性,像热带丛林间流淌着旺盛汁液的植物的花或果实。他要的女性之美,不是珠宝,不是人工香水,不是流行的服饰品牌,他要拥抱一个全然真实,没有伪装的热烈的肉体。”蒋勋说。
用绘画反省欧洲文明
“高更是十九世纪末欧洲文明的巨大警钟。”蒋勋认为,高更抛弃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庭,他抛弃的是当时欧洲文明已经丧失生命力的苍白、虚伪与矫情。
一直到今天,高更仍然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在塔西提与几名13岁、14岁少女的性爱关系激怒了许多女权主义者。然而,相比于关在精神病院用绘画疗伤而容易得到“同情”的梵高,在遥远荒野岛屿中解放肉体的高更要背负“恶魔”的批判。
蒋勋指出,在高更最著名的《亡灵窥探》与《永远不再》两幅名作里,匍匐在床上赤裸的土著少女,都是高更在岛上的新娘,都是他借以救赎自己的“处女”,都是他要借“性”的仪式完成的“变身”——从欧洲人变身为土著,从文明变身为原始,从白变身为黑褐,从男性变身为女性,从殖民者变身为爱人,从威权的统治变身为单纯性爱中的拥抱与爱抚。
“他迷恋着流浪,迷恋着异乡,迷恋一切荒野异域的肉体与原始,迷恋那大片大片走不完的茂密丛林,迷恋那种有动物体味的女性肉体。”蒋勋认为,在欧洲十九世纪末的美术史上,高更标志着反欧洲文明、反白种人、反中产阶级、反殖民主义、反基督教优越感的原始美学。而那美学革命的背后是一张张鲜明的童年记忆的脸孔。
编辑:徐啸岚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