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2015秋拍】书画专场
0条评论 2015-12-11 10:32:16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张大千专场

\
张大千

张大千的画作向来是拍场的佼佼者,而他的作品从来都是市场焦点,为众多藏家所青睐。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调研显示,自1993年至今,张大千仅绘画作品上拍10355件(不包括合作),成交7755件,成交额为123.79亿元。2013年1月21日,在济南举行的“美丽中国 艺术中华”翰德迎春拍卖会书画专场中,张大千巨幅《泼彩山水》(46平尺)以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当时中国书画作品成交新高。

\
《松风琴韵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乙酉(1945)年作

116.5×67cm. (约7.0平尺)


\
《二老游山》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辛丑(1961)年作

139×80cm.(约10.0平尺)


\
《祝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癸卯(1963)年作

125×56cm.(约6.3平尺)


\
《青山探幽》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辛巳(1941)年作

124×61.5cm. (约6.9平尺)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题识:辛巳二月恭介保周老伯八十大庆,愚侄向传义、张爰顿首拜下祝。

注:向传义(1886-1955),字育仁,四川人。日本法政学校毕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四川省参议会议长。

出版:一、《南张北溥藏珍集萃》P51, 1999年10月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二、《张大千画集(上卷)》P172,2005年6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拍卖纪录:一、1995年翰海秋季拍卖会中国绘画(近现代)专场212号拍品。

二、2000年中国嘉德秋斋藏中国书画专场124号拍品。

ZHANG DAQIAN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ated 1941

124×61.5 cm. (约6.9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此画作于辛巳(1941)年二月,是张大千山水画中最重要的题材“青山绿水”。画面整体空灵俊逸,层层递进,用笔有圆有方。既有董、巨的披麻皴,亦运用斧劈和方笔勾斫,笔笔扎实,意境灵动。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张大千仿四僧、青藤、白阳等诸家逸笔画风,兼及“吴门四家”,并向院派取法大青绿金碧山水。张氏亦从“元四家”进而上溯到李唐、马远、董源、巨然、范宽、郭熙等,营造清丽秀润之意境。以高士形象点景,更添古意,其笔下的高士形象亦是国中30年代早期高士人物像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面貌。这一时期张大千惯用简逸空灵的笔触绘制高士,颌下微须,身着宽袍,悠游于山水之间、桐荫之下、松竹之畔,神情于恬淡闲适之中透出潇洒。

中国古代青绿设色山水一系,分为“没骨”和“金碧”两枝,分别以南朝张僧繇和唐李思训为代表,青绿山水尤其是金碧山水,在元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因所谓“匠气”等缘故逐渐没落。明代文征明和董其昌偶有为之,也是文人气息浓厚的没骨小青绿画法。张氏通过反复实践,恢复了久已无人问津的没骨青绿山水,其对金碧山水亦是情有独钟。此作便是他这一时期典型的青山绿水作品。

《青山探幽图》是张大千山水画中最重要的题材“青绿山水”,画面整体空灵俊逸,层层递进,表现出超越凡尘,远离尘器的意境。
 

\
《利市三倍》

镜框 设色纸本

年代:戊午(1978)年作

34×67cm. (约2.1平尺)


\

《春山觅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丁亥(1947)年作

76×29.5cm.(约2.0平尺)


\
《东山丝竹》

立轴 设色纸本

185×95cm. (约15.8平尺)


\
《二老游山》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辛丑(1961)年作

139×80cm.(约10.0平尺)


\
《荷花》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戊子(1948)年作

133×67cm. (约8.0平尺)


\
《红荷图》

镜框 设色纸本

年代:1974年作

69×136cm.(约8.5平尺)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世界、环荜庵、独具只眼

题识:露湿波澄夜未遥,冰肌(怯)暑未全消。空明水殿泠泠月,翠扇殷勤手自摇。六十三年甲寅清明后二日写似心汾仁兄法家、芸聪夫人俪教,蜀郡张大千爰。

注:上款人心汾为王心汾,台湾人,耳鼻喉科大夫,后在美国就职。

出版:《张大千精品集(二)》,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拍卖纪录:香港佳士得1993年秋季拍卖会拍品0291号。

ZHANG DAQIAN

LOTUS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ated 1974

69×136 cm. (约8.5平尺)

RMB: 3,500,000-4,500,000

张大千的墨荷主要师法八大山人,用功甚深,得其用笔及章法气势,然自出机杼,师古而不泥古。张大千以书法笔意写墨荷,杆如篆、叶如隶、瓣如楷、水草如草,逐渐与八大拉开距离。纵观此画,画面明朗轻松,点睛之处在于荷花。画荷之难在于荷花,因荷花无定式,且关系着荷的神韵,张大千于佛画中莲花宝座的造型悟得荷花的轮廓与神韵之间的关系,于明艳中见拙厚,于清新中见精神。



\
《流水疏林》

镜框 设色纸本

年代:癸卯(1963)年作

98×62cm. (约5.5平尺)


\
《泼彩山水》

镜框 设色纸本

年代:癸丑(1973)年作

57×90cm. (约4.6平尺)
 

钤印:大千世界、癸丑、得心应手、大千唯印大年

题识:六十二年岁癸丑写颂正言世仁兄、景淑夫人新春百福,爰翁。

注:此作品为张大千先生之好友顾正言伉俪旧藏。他们旧识于民国时期,顾太太乃著名书画鉴藏家张珩(1915-1963)表妹,两张原为挚交,故彼此关系更显密切。顾氏夫妇后移居美国加州。大千先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往来加州频繁,终移家环荜庵。他们相聚机会更多,成为先生身傍故交旧友圈子的中坚分子。1971年,先生设家宴招待名报人乐恕之,即邀顾氏夫妇作陪。1970年6月,以《黄山光明顶》横幅见赠,自题曰:“病目阅八月矣。顷始稍廖,试笔作画,此为第六幅。题奉正言世讲、景淑夫人,视未病前为何如也。”1972年在旧金山砥昂美术馆举办的《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亦得顾氏夫妇从旁协助。可见,顾氏夫妇与大千先生之情深友谊,因此,获赠大千作品既多且精。

ZHANG DAQIAN 

LANDSCAPE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ated 1973

57×90 cm. (约4.6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张大千的绘画以其山水成就最高,而其中代表他绘画高峰的泼彩山水,大陆鲜有收藏。50年代后,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张大千避居海外。从此天涯游踪,遍布全球。感于时代文化氛围的改变,晚年张大千开创了泼墨泼彩的现代水墨画风格,其势奔放雄健,其息苍茫生动。从画面风格分析,不少人认为他这种风格是受到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影响,但是张氏本人否定了这一说法。大千先生指出,从唐代王洽、宋代米芾和梁楷、石恪等,都已采用泼墨法,他只是在这个传统上加以发挥而已。至于泼彩,亦是泼墨画法衍生发展之成果,他先是参研了泼墨画的“水法”与“墨法”,其后才渐次发展至泼彩画风之形成。



\
《天女拈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丙子(1936)年作

144×65.5cm. (约8.5平尺)

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蜀郡张爰、来日大难

题识:仿唐人壁画运笔。丙子岁蜀郡张爰。老病维摩色笑殊,鬓丝禅榻未全孤。不知诗思曾增减,还许曼陀着体无。大千居士再题于摩耶丈室中。

出版:一、《中国美术的精华》P68,2001年读卖新闻西部本社,美术馆联络协议会。

二、《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名家展》P95,2009年首尔大学校博物馆,启明大学校行素博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

三、《中国近现代水墨名家特展》P51,中华民国99年11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四、《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P175,2011年4月保利艺术博物馆。

五、《张大千:三千大千》P58,2014年9月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展览:一、“中国美术之精华—台北鸿禧美术馆所藏品展”,日本东京、北海道、山口会场三地展出,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

二、“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名家展”,韩国首尔大学校博物馆、启明大学校行素博物馆,2009年10月14日至2010年1月9日。

三、“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名家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2010年11月19日至2011年1月2日。

四、“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注:台湾鸿禧美术馆旧藏。

ZHANG DAQIAN 

FIGURE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ated 1936

144×65.5 cm. (约8.5平尺)

RMB: 18,000,000-22,000,000

大千先生作为全能型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涉,且均有佳构传世。仅人物一项,便有仕女、高士、仙道佛氏等等,无所不包。其中借佛教典故在净土俗尘之间神游畅想之作,又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为集中,最为精妙,为人所爱。

1929年春,教育部筹划第一次全国美展之际,张大千与叶恭绰同任审查事,二者自此结交。叶氏曾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自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大千先生弃山水花卉专精人物画,振此颓风。此后,张大千“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几三百帧。”大千先生的人物画在20世纪40年代至敦煌临摹壁画之后,成就巨大。此《天女拈花图》作于1936年,大千于题识中自称 “仿唐人壁画运笔”。当时已发掘的唐代壁画不多,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了一些晋唐壁画,但大千是否取此处唐人壁画笔法,并未得知。或为得自吴道子刻石,吴道子的观音像不仅在唐代时被作为蓝本为许多寺院翻刻,他还曾在四川一座寺院的石壁上留下一幅观音像。1933年,张大千还曾根据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中的天女形象作《天女散花》等图,应为其较早向唐宋风格学习的作品。武宗元师法吴道子,行笔如流水,此作中的笔线显然亦受到此种影响。图中仕女雍容华贵的形象也较接近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清新华贵,惊采绝艳。

“天女散花”为佛教典故,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都在听维摩诘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洒向诸位菩萨大弟子。花至诸菩萨即坠落,唯至大弟子便着身不坠,天女于是说道:结习未尽,花着身耳。天女以散花试菩萨和弟子的道行,眉目间之所以凝神,正是其品察所在。傅申先生认为这与1930年代梅兰芳戏剧如日中天之际有关,作为戏迷的大千是从梅剧中天女扮相获得了创作灵感。画中天女高髻簪花,体态丰满,脚踩祥云,衣袂飘飘。脸微侧,左手轻托花盘,右手拈花。面部三白开脸,细目小口,顾盼生姿,正所谓:“四体妍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脸型饱满圆润,神态安详娴静。衣裙上的银色云纹和黄色团花,俱十分规整精细。腰发的束带以石青敷色,与朱砂绘出的红花形成对比。头饰及项链、托盘皆为描金,素雅而华丽,人物的发髻和鬓丝,也是钩皴细致,笔笔飞动。整体画面富丽明艳而不失精妍,是为大千先生敦煌前期的精品佳作。

创作于1936年的《天女拈花图》,清新华贵,惊采艳艳。为大千先生赴敦煌前的精品佳作,画中天女高髻簪花,体态丰满,脚踩祥云,面部三白开脸,细目小口,顾盼生姿。傅申先生认为这与1930年代梅兰芳戏剧如日中天有关,作为戏迷的大千先生亦从梅剧中天女扮相获得创作灵感。

 


\
《西秦第一关》

立轴 设色纸本

年代:庚辰(1940)年作

130×65.5cm.(约7.7平尺)


\

《玉阙仙女》

镜框 设色纸本

年代:乙酉(1945)年作

114×30cm. (约3.1平尺)

编辑:孙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