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急
水墨纸本 镜框
80×108 cm
1939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天下为公
题识:云瓦先生雅教,卄八年春日悲鸿。
出版:《徐悲鸿作品集(续二)》图44,2011年2月文物出版社
按语:“七七事变”之后,徐悲鸿不满于安居大后方,期望力抗战贡献以一己之力。1939年,徐悲鸿专程前往新加坡举办数次筹赈画展,受到南洋各地华侨的热情支持。此幅《春风得意马蹄急》即作于此时,尺幅硕大,写骏马奔腾,芳草茵茵。
徐悲鸿常以影射手法显显露自己因民族受辱郁积的愤怒与感伤,然或许是受到南洋同胞热情的感染,此幅一改萧然之气,显得生机勃勃。骏马自由驰骋草原,四蹄腾跃之势,鬃毛迎风之态,都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一股昂扬振奋之气扑面而来。
XU BEIHONG
HORSE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80×108 cm. (约7.8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谢稚柳
红叶竹禽
设色纸本 立轴
83×48 cm
1947年作
钤印:池燕居、燕白衣、小谢、谢客、乌衣
题识:簾外青螺在雾收,斜晖仍照故林丘。野禽应识倡条叶,已有霜飚在上头。丁亥梅雨稚柳居士效宋人李迪笔记之。
出版:
1.《谢稚柳画集》P7,1973年12月中国书画社
2.《谢稚柳系年录》P54,郑重编,1991年8月上海书店出版
3.《谢稚柳》图12,2002年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融古开今——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集》图127,上海博物馆编,2009年9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5.《典藏》杂志2009年10月
6.《谢稚柳·莲塘清晓》,2009年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7.《笔墨人生——书法家徐伯清传》P14,2010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8.《新金陵与海上名家精品集》封底及图174,保利艺术博物馆
9.《海上生明月——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谢稚柳》P41,2013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展览:
1.“开融今古——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展”,上海博物馆,2009年9月;
2.“海上升明月——海上画派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5月;
3.“海上绘画”,上海世博园中国馆,2011年11月25-27日。
XIE ZHILIU
FLOWERS AND BIRD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83×48 cm. (约3.6平尺)
RMB: 4,000,000-6,000,000
按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谢稚柳的花鸟画逐渐摆脱陈老莲的影响,转而研习宋画,约于1945年确立其花鸟画的个人风格。谢稚柳师法宋人的特色,在于“富贵”与“野逸”两家皆不偏颇,既学“富贵”之绚烂,亦求“野逸”之潇洒;虽尚重彩赋色而殊少平涂渲染,而以彩代墨,用笔随意轻松并追求层层叠加的丰富笔触,避免大片色彩堆积的平板,增强画面层次的丰富和厚实感,从而达到一种虚而厚、清而实的效果。
这幅创作于1947年的《红叶竹禽》即系仿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笔意之作,其华而不俗、艳而弥清的特质,代表了谢稚柳花鸟画的至高意境。细观画面中的红叶和绿竹,其勾勒之线条,除了透出谢稚柳一贯的行书笔意之外,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的“复合线描”法。其在所著的《敦煌艺术叙录》中记载:“起稿时描一道,到全部画好时,这起首的线条,已被颜色所淹没不见,必须再在颜色上描一道。”形成丰富而虚实相生的线条组合,既克服了重彩画易呆滞的弊病,更令画面产生灵活飞动的“用笔”之感。画中一只淡蓝色羽毛的禽鹰立于花枝之上,回首睥睨,形神兼具、惟妙惟肖。整幅作品清丽而高华,实乃佳作!
注:李迪,南宋画家,河南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画多艺精,甚有盛名。工花鸟、走兽,刻画细致入微,精俊如生。画法在崔白与李唐之间。
于非闇
菰蒲双凫
设色纸本 镜框
112×47 cm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
藏印:顺德日升藏、日升堂壬寅藏画展纪念
题识: 碧池悠漾小凫雏,两两依依只自娱,钧艇忽移还散去,寒鸱有意即相呼。可怜翡翠归云髻,莫羡鸳鸯入画图。幸是羽毛无取处,一生安稳老菰蒲。拟元人笔,非闇。
著录:
1、《名家翰墨第十八期——于非闇特集》P133,1991年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2、《艺术巨匠·于非闇》P155, 201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注:香港收藏家顺德日升堂李博文氏旧藏
拍卖记录:1986年香港苏富比97号拍品
YU FEIAN
FLOWERS AND BIRDS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12×47 cm. (约4.7平尺)
RMB: 5,800,000-6,800,000
按语: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既继承并发扬了唐以来的花鸟画绘画传统,又融入了民间美术及其技法与材料的创新,使之艺术风格延绵古质而自出己貌。是幅《菰蒲双凫》乃“拟元人笔”而作,以瘦金体题晚唐诗人吴融《池上双凫二首》之一,可谓“图衍诗意,诗表图情”。作品构图平实,意趣高简,双凫以淡墨勾形,依类赋彩,笔触及用色都极为精细,唯美地表现出雌雄二凫在体型、羽毛色彩与质感的区别;芦苇以墨线勾出,后施淡雅之色,与艳丽绽放的石竹花、浓墨点缀的草丛相呼应,形成丰富的画面层次;作品以精微之笔绘双凫,野逸之气写配景,亦工亦写,展现出于氏花鸟画细腻而不刻板的艺术风貌。
于非闇
牡丹
设色纸本 立轴
99×34 cm
1948年作
钤印:于照私印、非闇六十后作、富贵野逸
题识:墨魁范石湖牡丹,普称为紫中贵者也。斋前曾植一本,此稷园所植。戊子三月非闇写生并记。
YU FEIAN
FLOWER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99×34 cm. (约3.0平尺)
RMB: 2,500,000-3,500,000
按语:于非闇工笔花鸟从陈洪绶入手,上溯唐、宋,因此其作品在造型及设色上都极尽细腻和精妙。此幅《牡丹》创作于1948年,属其创作成熟期作品,牡丹枝叶繁茂,色泽浓艳,富丽典雅;一只蝴蝶栖于下方树枝上,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趣和灵动。
于非闇十分追求造型之完美,笔下牡丹,常取春天之花瓣、夏天之叶形、初秋之枝干,特别是北京故宫御花园百年老干作素材,将各季节的绝美揉于一体,创造出理想化的牡丹形象。画面勾勒以瘦金体线条为之,牡丹以细线钩形,表现花朵的娇嫩与柔美,叶子则以略粗线条为之,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使画面顿感生动;在敷色上,于非闇一改早期平涂而施以分色晕染,以色彩浓淡表现绿叶的明暗关系,使之自然和谐。是幅作品,精致传神,富贵大气,实为于非闇成熟期之佳作!
齐白石(1964-1957) 《池塘野趣》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齐大、借山老子、开生面。
题识:池塘野趣。华卿兄方家论正,白石老人。
注:上款人王恨庚(1919-1995),原名王树堂,字华卿。1933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师从胡佩衡、齐白石学画,后为齐白石先生的亲传弟子。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按语:齐白石的《池塘野趣》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芙蓉低垂,鸳鸯闲游”的浪漫田园景象,画风单纯明快,尽抒情怀。两朵开得正艳的芙蓉花随枝条从上方垂于画面正中,上与待放花苞从色彩上相呼应,下与戏水鸳鸯形成动静之平衡,画面和谐,构图饱满且稳健。树叶以阔笔泼写,从设色及笔势中,让我们如沐阳光和微风;鸳鸯以色、墨块和线条绘成,稚拙而坚定的笔触,使作品显示出质朴而生动的气韵;碧水以长短不一、浓淡调和、干湿不同的线条勾画,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齐白石的作品总是以最平实、最生活的画面,让我们跳脱现实的纷杂与喧嚣,融入其艺术境界中的单纯、平和以及超脱的趣味。
QI BAIshi
FLOWERS AND BIRD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03×33 cm. (约3.1平尺)
RMB: 2,800,000-3,800,000
齐白石(1864-1957)《安得太平》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齐大
题识:小小盘子,安得太平。白石老人并篆。
出版:
1、《散珍集成(叁)·齐白石卷续》P86-87,2012年11月中国书店出版
2、《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2012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
按语:蔬果题材是齐白石艺术成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传统文人画的高深意境,全然是生活的平淡与真实,阅之能感其精神的轻松与豁达、率真与希望。
此幅作品,齐白石以生活常态构造画面,并没有刻意的摆放,而是将七个硕大的苹果或立或倒地满满挤放在一圆盘中,构图自然,充满亲切感;以饱和的红、黄两色为之,笔触豪放,将果实的新鲜、水分的充足表现得酣畅淋漓;以篆书笔意写下方果架,不仅使整体画面更显沉稳大气,而且与上方篆书题款“小小盘子,安得太平”相呼应,相得益彰。此作寓意吉祥,画面艳丽而质朴、雄健而天真,书法筋骨遒劲、气势不凡,应为齐白石晚年精品。
QI BAIshi
FLOWER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68×34 cm. (约2.1平尺)
RMB: 2,500,000-3,500,000
吴昌硕(1844-1927)《红梅》
镜框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钤印:吴俊、吴昌石、美意延年
题识:不入千红万紫中。辛酉六月杪七十八叟吴昌硕。
WU CHANGSHUO
FLOEWRS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39×71.5 cm. (约9.0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按语:在吴昌硕创作的诗词和画作中,以梅花为主题的占了近三分之一,还曾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可见其对梅花的酷爱。吴昌硕诗、书、画、印俱精,常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是幅《红梅》乃其七十八岁所作,笔力老辣、力透纸背,梅枝以大篆笔意入画,或直或斜、或浓或淡,在画面中形成纵横恣意、虚实相生之景象;梅花以墨线勾勒,待放的花苞着以稍浓之红色,开放的花朵则施以淡红,肆意的线条与浓淡相宜的色彩尽显梅花孤傲冷艳、清逸豪放之品格。此作浑厚雄健、冷峻高华,突破了“状物绘形”的羁绊,直达酣畅抒写胸中意象的至高境界!
黄宾虹(1865-1955)《春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黄宾虹
题识:浑厚华滋,是董巨正传。不落轻薄促弱,致入歧误。宾虹。
注:天津美术出版社旧藏。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作品。
出版:《浙江四大家 吴昌硕 黄宾虹 潘天寿 陆俨少作品四集》P139-140,2013年3月西泠印社出版社
HUANG BINHONG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76×31 cm. (约2.1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按语:黄宾虹作为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前后经历了“白宾虹”与“黑宾虹”两个阶段,画风由早年“干笔淡墨、疏淡清逸”转为晚年之“黑密厚重、滋润淋漓”。是幅《山水》,山峦蜿蜒,林木苍郁,几间平房林立其中,错落有致;两侧为广阔的湖面,左边近处设亭台、栈道,右侧湖面中两只帆船顺风而行,画面亦静亦动,甚是苍润、灵秀。此乃黄宾虹八十岁以后之佳构,笔力遒劲、酣畅,落墨浑厚、枯润相间,笔墨变化之丰富、挥洒之淋漓以至极致。黄宾虹于作品右上空白处题“浑厚华滋是董巨正传,不落轻薄促弱致入歧途”,是对其艺术主张的再次宣讲,亦是对此作品的最佳释义。
傅抱石(1904-1965)《赤壁图》
镜框 设色纸本
钤印:抱石之印
题识:新喻傅抱石于重庆西郊写。
傅二石题跋:苏东坡赤壁游图。此帧小品所画系苏东坡游赤壁,傅抱石氏酷爱东坡之“赤壁赋",故每爱画之此图所画为后赤壁游,苏东坡与友人在岸上欣赏赤壁古迹,感慨万千。画家以潇洒豪放之笔触写出赤壁之背景,而在近处巨石之上画人物,人物虽小而精细生动,远处有小船及艄公。整幅画虽小,其境界却阔大无垠,且有感人的历史氛围,实为精彩之作也。乙未年夏,傅二石拜读并敬题。铃印:傅二石、二石斋、大器
附:傅二石题跋照片。
FU BAOshi
LANDSCAPE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35×21.5 cm. (约0.7平尺)
RMB: 900,000-1,200,000
潘天寿(1886-1971)、台静农(1903-1990)
相伴、书法
成扇 水墨绢本
钤印:潘天寿、台静农
题识:
一、寿者。
二、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嫩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鬃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己巳秋书东坡诗,台静农时年八十八。
出版:
1.《潘天寿书画集》P218,1996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清末民初书画艺术集》P896,图B43,199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
3.《潘天寿全集(第三卷)》P252-25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三集》P275,2011年10月西泠印社出版社
PAN TIANSHOU
CHICKEN
folding fan; ink on silk
18×49 cm. (约0.8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按语:此成扇一面为潘天寿所绘《相伴》,一面为台静农手书苏东坡七言诗《送春》,一书一画,甚为雅致!
潘天寿既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者又是革新者,主张理智变革中国传统文人画,摆脱古代文人画荒疏野逸的创作风格和空虚寂寞态度,进而形成注重章法、色墨讲究、笔法严谨而而不失雄阔奇崛、阳刚之美的个人风格。
是幅《相伴》,一黑一白两只小鸡居于画面右侧,双目炯炯有神,白鸡以淡墨勾勒而留白,黑鸡以浓墨泼写中见变化,色彩对比强烈;画面左侧从上方垂入数枝墨竹,与右下角的小鸡在构图上互为平衡,墨色较淡,尤显竹之清雅。整幅作品概括而简约,却透射出一股震撼力;笔墨质朴而凝重,于平凡中体现出不寻常之美。台静农不仅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而且其书法造诣颇高。此扇面中之一便是其楷书作品,书风秀逸隽永,令人赏心悦目。此扇为象牙扇骨,殊为珍贵!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