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正确认知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0条评论 2016-02-29 10:18: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问题与创新可谓是复杂多元。当下,我们该如何正确认知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近日就这个问题接受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西沐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特点、趋势、网络化发展,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重大问题及解决路径、艺术金融发展前沿、艺术品资本市场、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发布的背景、作用、核心点、不足与困难突破的方向,以及推进艺术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架构等诸多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与探讨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方面的一些难点、热点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西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规模空前提升,结构不断丰富并复杂化,市场发展的趋势及热点日趋多元化发展。在不断提升的社会关注度下,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不进一步被聚焦,由于认知的背景与视角的不同,认知的取向比较纷杂,需要在艺术品市场发展最为困难的这么一个特殊时期予以厘清,从而在认识上取得更多的共识,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健康与持续发展。

一、记者: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如何看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特点?

西沐:2015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复杂性的多元发展态势。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2011年秋拍以来调整的发展状态,表现出鲜明的顺延性;另一方面,这一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又生发出诸多新发展趋势与状况,一些新的特征得以凸显。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进入继续萎缩的通道,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最为困难的时期。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5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是最为困难的时期,这是一个市场发展的基本面。表现在市场规模持续萎缩,虽然萎缩速度开始减慢。以拍卖业为例,2015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规模依然处于萎缩状态。这与自2011年秋拍开始的、艺术品市场持续的“调整”期相关联,是属于同一个市场阶段。尽管如此,将2015年的拍卖市场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自2011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的、持续性萎缩的速度正在逐渐减缓。这一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首先,受到现阶段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状态的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持续性调整状态逐步进入“深水区”。其次,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态”同步,市场结构的消涨还在进行中。特别是礼品市场规模断崖式下滑后,投资市场规模的增长对市场规模的支撑还需要一个过程。

2。中国艺术品市场市场信心不足。我们知道,艺术品市场属于信心市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运营的信心指数的高低,不仅是反映市场发展状况的风向标,也是决定市场发育状态、影响发展走向的最重要内容。(1)避险情绪浓厚,投资者出手谨慎。最突出的就是,进入市场的的资本规模持续下降。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的不景气的状态,除极少数实力强的卖家掐尖以避险外,更多的艺术品市场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这也直接导致投资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及路径受限、受阻,进而影响到市场整体发展的信心。(2)市场转型在持续,市场的交易量持续下滑,价值发现平台正在重塑。当前,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边倒的情况十分严重,一边是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认可度高的艺术精品不多见并倍受追捧,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另外的一般性拍品、当代艺术拍品市场的表现,则乏善可陈。

3。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显现,市场偏好多元化明显。自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以来,市场参与者重视艺术品本体价值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取向愈发明显,这种取向在2015年的秋拍市场中表现尤为突出。其一,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对近现代名家精品的追捧,每隔一段一时间就能造就出的“天价”能够反映市场对作品文化价值的看重。甚至于,秋拍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顶级作品抢手,一般作品无人问津,两极分化加剧。其二,是市场偏好在艺术品种类方面所体现出的多元化取向。2015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表明,以往所表现出的“核心拍品主要集中于书画板块”的现象正在发生着改变。在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同的板块,不同的收藏门类都有热点。既有书画等传统艺术板块的热点,又有油画、雕塑等当代艺术板块的热点,既有工艺艺术品的热点,也有古玩杂项、碑帖、古籍善本等的热点。在这些微妙的变化背后,表现出的是一种艺术品市场价值偏好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4。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投资群体趋年轻化趋势明显。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有卖家群体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进入新的调整期之后,卖家群体年轻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拍卖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中青年富豪成为拍卖市场的强势卖家群体。第一,这是市场的参与人群进行更替的必然结果,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的“换血”过程中。第二,多元收藏途径的拓展、新型收藏方式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认识艺术品市场,从而能够更容易进入这类群体中。其中,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品市场交易平台,具有平台更广、参与更便捷、功能更完善等优势,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吸引着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加入进来。第三,除了新型的方式之外,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艺术样式也是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的重要内容,如在拍卖市场中独树一帜的现代水墨作品,其面对的收藏群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这类年轻的收藏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年轻一代收藏家正在有意识地集聚成群体,并积极地通过媒体平台有计划、成规模地开展一些包括论坛等在内的宣传活动,开始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于无形中确立了自身的位置。

5。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分化严重。首先是市场成交规模的分化严重;其次是地域分化有了新的进展。表现在:一是拍卖资源不断向经济中心地域和影响力大的品牌拍卖公司聚拢。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最优质的拍卖资源主要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主要的拍卖亮点也都集中在这类经济中心型城市的几家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拍卖行,如地处北京的嘉德拍卖、保利拍卖等。二是拍卖公司向下拓展渗透。一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拍卖公司,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纷纷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的形式,积极地将触角拓展至地方性拍卖资源丰富的城市。艺术品拍卖资源的“聚合”与“扩散”的发展趋向,更多地反映出了中国拍卖市场的严重分化状态。与此相对应,一些中小拍卖企业不少处于歇业状态。一年之中,很难进行一场拍卖活动。

6。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及国际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严重。新业态主要指的是“平台+互联网”的机制模式在市场领域的广泛应用,艺术电商发展迅速。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市场交易与拍卖占据了十分可观的份额,与传统的交易拍卖相比较而言,网上交易拍卖的作品除了用图片鉴赏代替实物鉴赏而产生出一定的局限性外,它具有着传统拍卖行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竞拍过程产生的费用相对较少、交易途径更便捷、藏家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我们看到,当前很多互联网拍卖十分活跃,如易拍国际、艺典中国等,均聚拢了大量的交易人群有着可观的交易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互联网拍卖网站的拍卖资源都是互通的,这无疑能培育出更大的平台。同时,国际化竞争加剧是拍卖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另一重要源头。我们看到,很多重要藏家在中国本土拍卖市场不能满足竞购需求的条件下,往往会选择将视野延展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典型性的是国内大企业购藏世界名作,可以说,他们每次出手都刺激着世界拍卖领域的神经,而同样备受刺激的也包括中国本土拍卖市场的经营业绩。

7。 拍卖预期与市场实际不合拍。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预期 “绑架”市场实际预期的情况。在2011年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就不断下滑进入新的一轮调整期。但从2012年秋拍开始,就有机构不断散发市场行情提升的信号,即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大量的投资拍卖机构对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预期同市场实际流通价值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偏差。与此同时,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和购买信心的恢复也与一些投资机构对市场的价格预期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没有形成预期的正效应,一些前期被过度炒作的艺术家或艺术品甚至出现了“有价无市”的价格真空区。这种制造市场泡沫式的市场预期,并没有演变成为一种市场趋势,并通过二级市场的“春、秋拍效应”逐渐向一级市场扩散蔓延,反而导致相反的结果,使得其后有意愿进场的大量资金选择了保守观望的避险策略。

二、记者: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西沐:虽然目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困难的时期,但进一步萎缩下降的空间已经不是特别大,在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已经谨慎地进入筑底阶段。但这个筑底阶段可能比较长,会持续1至2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别的发展时期,多种发展的大势叠加影响,增加了相关分析的难度。具体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最新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半年艺术品市场处于本轮市场调整的最为困难的时期,市场萎缩的态势虽有改观,但市场信心不足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且市场呈现集中——多级分化的格局。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与艺术品的多元化发展,艺术品市场组织形态发展的趋势明显。特别是拍卖资源的区域化聚集态势。在2011年前后,拍卖资源的区域化主要表现为区域拍卖企业的不断崛起与发展,拍卖企业区域格局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但进入调整齐之后,特别是2014年以来,拍卖资源的区域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优势区域整合资源的力量依然很强大;另一方面,大的拍卖龙头企业与品牌,不断下沉,进一步区域化发展,也就是说,拍卖资源的区域化越来越聚集在品牌企业发展这一态势中。

2。市场结构转变驱使市场转型速度加快,市场交易体系业务转型明显,融合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加大。最为主要的就是:首先是一级市场:画廊业。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画廊业的市场地位一直被挤压并边缘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画廊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重要突破口有:一是建立行业组织抱团取暖;二是说参与艺术金融及艺术电商的发展。其次是二级市场:拍卖业。拍卖业的转型应该是2016年的重点,主要方向不外乎五个方面:一是经营品类更趋细分、多元;二是经营能力趋于下沉;三是艺术金融服务能力与手段上升;四是拓展“互联网+”的应用;五是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

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线发展的轨迹进一步显化,艺术资本市场的发展活跃。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业态,特别是:第一,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资产化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资源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二,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起步,发展势头迅猛。

4、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与市场的预期“剪刀差”仍存在。近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特别是其中机构与资本环节对于市场的预期和市场实际行情的关联度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将此称之为预期“剪刀差”。可以说,艺术品市场机构对市场的价格预期与市场自身的这种预期“剪刀差”,特别是与底层结构和实际发展所形成的市场预期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也就是预期“剪刀差”还不小。艺术品市场整体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吸收和消化这种过度预期对市场发展的偏离驱动,这也是一个惯性作用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据我们发现,新时期,特别是2016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要实现缩小预期“剪刀差”的任务,还需要的是一个市场信心逐步地缓慢回归的调整过程。

5、以平台为基础的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为驱动的艺术金融会有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就是艺术品及其资源已呈现出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围绕资产化、金融化而展开的平台化的理论创新探索,不断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正在生发出基于平台化的创新研究基础上的三大创新指向:一是基于平台化的财富创新管理,主要是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资产优化配置,主要对象是个人、机构(企业)、家族等3个层面;二是基于平台化的艺术金融产品的创新;三是基于平台化的支撑体系建构创新的突破。

6、以“平台+互联网”机制上的交易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容并丰富标的物。从目前来看,建立在“平台+互联网”机制上的交易模式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电商的快速发展,会不断涌现一批品牌性的龙头企业,如赵涌在线、易拍全球等,同时,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也会不断涉足艺术品市场,如天猫、京东等;二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会有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如在文交所平台上推出的邮币卡、非遗艺术品、金银币、纪念币等,会不断登录文交所平台,成为继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又一次产品集中上市与实验。

7、艺术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以IP驱动的艺术衍生品市场规模提升大。艺术衍生品产业开始或者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形态,特别是“互联网+”概念出现,更加推动了这一进程。我们都知道,以前更多的时候,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依靠的是品牌的整合与推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这些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进入产业的范畴,而且它不断跨界进入了文化范畴,比如IP的范畴。这个时候,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依靠的是IP的驱动。当然,在最初的时候,IP就是一种单一知识产权,它在第一阶段时是文本的,原创的,它就是一种版权。后来IP辐射到影视、动漫等跨界领域。现在发展到IP的第三阶段,即整个IP是内容生产的一个灵魂了,当产业有了这种内容后便迅速跨界,什么影视、音乐、动漫、包括出版,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迅速的跨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链,这就进入了IP驱动的阶段。

8、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份额与影响提升较快;二是中国艺术走出去更加频繁,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品、艺术家、市场机构,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及其市场影响力在提升,中国在世界艺术品市场治理过程中作用在增加;三是国际艺术品市场本土化加快,不仅仅是国际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艺术资讯服务机构、市场经营机构(如画廊、拍卖行)不断进入中国,而且中国藏家与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地购买与收藏国际艺术家的作品。随着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场上频繁“出手”,中国本土艺术品拍卖机构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会逐渐加深。这就要求中国本土市场机构除了能够积极地发掘优势市场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收藏投资客户外,更要重视对拍卖服务的全面性、综合性改良与完善,应该有意识地通过打造品牌的国际化影响,以达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9、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围绕不同艺术产业的业态而形成的价值链及以此为基础的产业链条而形成的市场创新,使中国艺术市场业态的产业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互联网艺术品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业态,需要新的平台+互联网机制的建构。除了金融体系的业态发展以外,像鉴定、评估业态,集保、物流业态,咨询顾问、培训业态,修复、鉴证备案服务业态等,也会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

三、记者:对于艺术品市场的网络化趋向发展的现象您怎么看?

西沐:从目前的市场交易层面来看,艺术品市场的网络化趋向发展的最大看点就是中国艺术电商的不断崛起。近几年,特别是2015年,可以说中国艺术电商快速爆发的一年,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引起来越来越多的聚焦与关注。

艺术电商的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化阶段,是电商、互联网应用与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与融合的一个必然结果。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艺术电商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一是艺术电商的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二是艺术电商的每一个创新发展,都是市场需求与互联网应用推动的结果;三是艺术电商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结果及治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不断萎缩状态之下的一个新的发展亮点,这一亮点的出现,使人们对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走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期许。如果我们按照艺术电商发展的历史逻辑进行必要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

概括地讲,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三个比较典型的形态:一是传统业态的互联网化。首先是,网上画廊的兴起;其次是,90年代中后期,中国最早一批的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成立,嘉德在线等成为标杆;再次是集合式交易,如各种形式的网上商城等。特别是2005-2009年,赵涌在线、盛世收藏、博宝网、雅昌交艺网等先后上线,是这一形态的发展进入高峰。

二是艺术品交易平台电商化。标志事件首先是2011年淘宝介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可以说标志综合类电商正式进军艺术电商市场;其次是,2012年,艺典中国等新一批艺术电商平台的不断兴起;这一阶段艺术电商的发展有三个大的倾向:一是平台服务进一步综合化;二是业务方向进一步专业化;三是技术取向进一步移动化。

三是艺术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与发展。特别是从2013年起,艺术电商经过10多年的探索培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可以说中国艺术电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我国目前专注于艺术电商的数量就已达2000家左右。在这一发展的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艺术电商如何突破平台支撑与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另据英国保险公司希斯考克斯公布的“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升至26。4亿美元,较2013年的15。7亿美元,增加近10亿美元。而进入2015年,这种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不断提升。但即便如此,艺术电商市场的成交规模,还仅仅是只占到整个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不足5%的水平。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一个是艺术电商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与潜力;第二个是与快速发展的艺术品市场与电商市场的发展相比较,艺术电商市场的发展太小太慢,与其市场地位不相适应,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与差距,表现在艺术电商在艺术品市场上仍然建树不够,也就是说,鲜有如电商那样成功的案例。第三个是艺术电商的行业特性与发展的市场特性正在不断形成。随着人们对艺术电商规律的认知与前沿实践的探索,艺术电商的内在发展规律与瓶颈会进一步被揭示,突破发展的战略路径会进一步地形成。

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既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的一个新的阶段,又是“平台化+互联网”机制的发展结果,所以,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在规模结构中,更重要的是在引领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景气不高、规模持续下降的大气候下,中国艺术电商逆市而行,规模不断增大,影响力不断扩展,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是艺术电商将改变甚至是颠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使艺术品市场间隔不断消失,推动市场更加统一,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三是打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业态分隔,不仅迷糊了一二级市场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市场基础上,创新出来新的交易模式与市场业态;

四是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得治理有了信息化发展的前提,监管有了更加统一的基础,更加丰富的手段;推动艺术品市场大众化成为可能。

五是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互联网化发展的基础业态,特别是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提升,其发展将会与互联网艺术金融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

六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下一步艺术电商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支付、支撑服务、监管、培训教育等的平台化发展已成为一个趋势。更是下一步艺术电商能否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

四、记者:目前在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重大问题?解决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的三大核心问题。具体说即是:一是诚信机制问题,核心是“三假”问题,即:制假、贩假、假拍;二是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核心是由市场“明星”与看“名头”评判价值向价值投资及价值发现转型;三是退出机制问题,核心是提升艺术品的变现及流转能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几十年的实践表明,依靠艺术品市场自身系统的力量无法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转型过程中,艺术品资产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艺术品市场必将以艺术品及其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形成以艺术金融为主导的市场转型新动力。

长远地看,首先就是推动传统艺术市场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核心是市场结构转型带动市场动力机制重塑。所谓市场结构转型带动市场动力机制重塑,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即: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形成以艺术金融为主导的市场转型新动力,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正在基于资产化、平台化、大众化、国际化及互联网化,围绕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核心领域,围绕交易、资产估值、定价等这样一些重点环节,在体系、业务、产品创新等方面,正在实现新的突破,即正在以新的机制与业态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重塑与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发展新的动力机制。

五、记者:如何看待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的前沿问题?

西沐:从当下的具体情况来看,艺术金融的发展之所以广受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艺术金融发展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随着规模的迅速提升,有效解决艺术品市场中的诚信机制、定价机制与退出机制等重大顽疾,相反,还有不断扩大与积累发展的势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的诉求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艺术金融的发展就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机遇。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业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为突出的就是艺术品及其资源已呈现出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发展趋势。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艺术金融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创造历史记录的553。1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29。4%,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与创新发展能力;二是艺术金融的创新业态发展迅速,艺术金融的证券业态、基金业态平台创新业态及互联网艺术金融等发展迅速,成长性强;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萎缩及传统金融业态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等介入的滞后,并没有成为中国艺术金融迅速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显示出了中国艺术金融迅速发展的巨大创新发展动力;四是以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以“互联网+文化+金融”为机制的中国艺术金融生态,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发育形成,并逐步成为全球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艺术金融的发展趋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需求,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看:(1)从重融资、重收益向服务转变;(2)从项目产品向平台支撑服务转变;(3)从基于产品的过程服务向基于产业链的全程服务转变;(4)服务的方式由点对点到点对多、多对多转变;(5)服务的核心由资金向信用、向数据信息方向转变;(6)实现的路径由“平台化+需求”,向“平台化+互联网+需求”的方向转变。这些重要的方向转变,都从艺术金融发展的内在驱动上推动互联网艺术金融需求的进一步提升。

抓住机遇,为做大做强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服务。比较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在关键领域核心环节进行艺术金融增量创新突破,稳步做强做大中国艺术金融市场与规模。核心是利用“平台+互联网”机制,使艺术品投资打开大众化的大门,主要有四个大的方向:一是基于平台化,围绕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这一核心领域,围绕资产估值、定价等这样一些重点环节,在体系、业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基于平台化的交易模式创新,如艺术电商的发展、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的创新探索。三是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开拓发展,表现为以P2P、艺术众筹等为主体的产品体系的不断推出与运营。这一阶段,通过“互联网+”机制,使交易更便捷、安全,门槛更低。四是发展艺术金融的资本市场。

六、记者:如何认识艺术品资本市场及其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向?

西沐: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也随着转型并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艺术品资本市场也是目前唯一还没有被政府完全垄断和控制的资本市场,因此,它也就成为各种资金最为安全的避风港。国务院已多次下发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但到了执行层面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政策的落实情况委实难以令人满意,但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有机会也有条件可以优先取得突破,这也为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迅速提升并得以巩固,表现在以亚洲艺术品市场整合能力增强为契机,并逐步形成以中国香港为前沿、以北京为中心的世界艺术品市场新的增长极,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及其体系的建立与发育已进入了重要的导入期,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好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的问题。

以征信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及其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以诚信体系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秩序化、规范化运作的观念与认识需有相应的体系与体制来保障已初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认识到,当下,诚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关于诚信体系的运作与管理正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发展及如何监管等议题已逐步被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或者说已成为重要的议题。其中,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工作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

以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以“互联网+文化+金融”为机制的中国艺术金融生态,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发育形成,并逐步成为全球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发展艺术金融的资本市场,核心是推动艺术品及其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过程。当下,要积极发展基于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平台化建构,努力推进艺术产业及企业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即上市。从当前来看,艺术机构(企业)上市主板的门槛较高,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新三板的推出与快速地发展,为艺术机构(企业)进入活跃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可能与便利。艺术金融发展到资本市场的介入阶段,可以说是中国艺术金融不断成熟与上规模的重要表现。特别是基于艺术产业与艺术股权投资基金基础上的艺术新三板推动机制的形成,会极大地推动艺术资本市场,以及基于资本市场平台的兼并、并购市场的形成。这一趋势将不断活跃、做大艺术资本市场,推进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纵深发展。

七、记者:如何认识与看待您提出的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及其发展?

西沐:关于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及其发展,有三句话:大力创新发展,注意红线意识,强化风险管控。不创新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就难以走出已有问题的怪圈;不注意法律与政策红线,创新就难以持续进行,易成为先烈;不进行风险的有效管控,在互联网机制作用下,就更容易形成系统性社会风险,害人害己,危害社会。

邮币卡电子盘是邮币卡电子化交易市场的一个俗称。邮币卡电子化交易是一个以邮币卡为标的物的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这种新兴的电子交易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基于综合服务平台之上的、在会员中进行的、标准化标的物的、持续的电子化交易。所以我们讲,这是一种收藏艺术品交易模式的创新,邮币卡电子化交易是这种创新模式的一个先行实验者。

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标的物为实物,属于实物交易。第二,艺术品实物集成作为标的物,标准化程度高,单价较低,易于进行电子化交易。第三,探索了文交所发展出路的方向:“平台+互联网”。同时,这也是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互联网+”所展示给我们的在交易模式创新之中的价值取向。也正是从这个视角,我们愿意积极地看待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在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积极意义。第四,就是可以标准化标的物的集成化交易,把单个实物的一对一交易,变成了规模化的平台交易。第五,就是常态化持续、连续交易。第六,就是使艺术品实物集成价值发现的机制,不断平台化、大众化。第七,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监管,除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主要有三个:一是平台监管;二是实物集保第三方监管;三是资金专门专户由银行进行第三方监管。

关于中国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创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问题,目前说法很多很乱,总的看来有三个层面:一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其合法性是基于以实物物权电子化转让作为交易基本依据,遵循《物权法》、《电子签名法》、《合同法》等;二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其合规性又必须符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议》(国发【2011】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等 ;三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其合理性又要符和以中宣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中宣发【2011】49号文件)、证监会2013年12月23日《关于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2013〕74号)等文件精神与规定为主导的、以及有关部委与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这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创新发展的大前提。

中国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创新的红线及核心问题,事实上,国发【2011】38号文件及(中宣发〔 2011〕49号)等文件,总的来看,主要规定有三个方面,强调一个风险。

三个规定主要指:一是,交易机构合法性的规定。设立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业务活动须符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和行业管理规范;同时又规定,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除外。其中,权益类交易包括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是指以大宗商品的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采用电子化集中交易方式,允许交易者以对冲平仓方式了结交易而不以实物交收为目的或不必交割实物的标准化合约交易。但,协议转让、依法进行的拍卖不在此列。特别强调,以电子商务名义,采取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公司平台,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应责令停止交易。二是,关于标的物的规定。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指出,任何交易场所利用其服务与设施,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后发售给投资者,即属于“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三是,关于交易形式的规定。 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标准化合约”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除价格外其他条款固定,规定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合约;另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的合约。

强调一个风险就是:交易场所是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机会,进行有序交易的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开性,需要依法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除了三个规定一个风险之外,我们认为,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创新的红线,从运营层面看,应注意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实物及实物集成为基础的交易本质,在标的物的设计选择上只能“一对一”、 “多对一”式的电子化交易,不能“一对多”式的电子化交易,规避权益拆分集成的状况出现; 在标的物的设计选择上只能进行标准化取向,规避出现权益拆分均等份额状况;二是,必须坚持探索创新实物标的物的“一对一”式的非标准化合约电子化交易的本质,规避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即所谓的标准化、电子化连续交易;三是,必须坚持平台会员间的电子化交易,突出合格投资人的概念,规避面向公众来公开发行式的类证券电子化交易;四是,必须坚持系统顶层设计,依法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规避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

八、记者:《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的发布是在怎样的背景状况下产生的?

西沐:《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先是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来;其次,它是一部部门规章。所以我们讲,在今天以修订原管理办法的名义发布,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具体的背景性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急需立法。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体制与体系,二是法制与法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与体系是筋骨,法制与法规是保障。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与制度,并逐步促使其与经济市场及国际艺术品市场接轨,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由此可见,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法制管理的规律与内在要求,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是提高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与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内在与外在需求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量与规模的迅速增长,再加上资本市场的进入和来自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法律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法制环境不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更是其成熟的真正标志。

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当下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关注度高这一效应层面,更为重要的是,经过30多年以来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经济业态,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

三是在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的背景之下,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如以“三假”为核心的诚信机制问题,以投机为核心的定价机制问题,以礼品泡沫为核心的退出机制问题等,已经到了依靠市场体系本身难以消解、难以破局的局面,必须提升基于法制建设为基础的市场监管体系的力量;

四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科技融合的推动及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以前为数不多的法规和办法,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亟需要进一步拓展与明确监管的对象与范围,根据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创新监管的办法与手段,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可以说,这是艺术品市场发展、业态创新、科技进步及政府转型改革的共同需要。

五是关于艺术品市场方面的管理办法,已经折腾了十多年也未能出台。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与问题,面对大家的期许与质疑,是时候要出台一部适应新的发展现实的有关法规了,不论以何种形式。

九、记者:《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核心的关键点有哪些?

西沐:就如前面我们提到的,首先必须明白的是,《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系文化部修定发布的,是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低于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也就是说,在文化部既有的职权范围内是具有约束力,如果从法律效力上说的话,修订后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属于管理性规范,非效力性规范。这是我们认知《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一个前提。作为部门规章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其核心的关键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用列举法明确了所管理艺术品及其经营活动的一些具体范围。

2。明确了监管的范围。即是对艺术品经营活动及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的监管,而不是对艺术品市场进行全程监管。

3。突出了监管的内容与方法。表现在:一是对艺术品的内容进行全程监控;二是明确主体,强化主体责任;三是经营主体进行程序性、规程性监管;四是强调并强化了信用监管。

4。强调并明确了艺术品受买人为消费者,突出了对艺术品受买人这一消费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一是可以依据《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对经营者提出保护艺术品消费者权益的要求,为出售艺术品进行明示制度,保障受买人的知情权;追溯式的尽职调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

5。力图进行建构艺术品经营管理的新制度。建构:一是艺术品经营的准入制度。二是信息对称的明示制度;三是可追溯性的尽职调查制度;四是鉴定评估的规程制度;五是征信与信用管理制度;六是专家咨询与审查制度;七是经营审批与执法处罚制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办法突出了基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热点、现状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要求,让办法更加容易落地并发挥相应的效能。坚持了利用现实的有限条件来解决有限的问题的这一实用原则。

十、记者:《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会让艺术品市场有哪些新改变?

西沐:办法的出台是一个标志,表明党与政府在关注艺术品经营状况及问题,关心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办法会逐步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进化。我们认为,《办法》将会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至少以下六个方面的变化:

1、艺术品经营全程化管理逐步进入轨道,随着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环节、业态等基础会不断建立起来,从而使艺术品经营活动及其过程有法可依。

2、艺术品市场的权益保护会进一步加强并进入常态化。这一办法的出台,使人们意识到,艺术品经营中的受买人也是市场的消费者,应有相应的规范,受相关法律的保护,打破与现代市场经济不适应的一些行规,使市场更加规范。

3、办法对艺术品经营者的相关规定,使艺术品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更加对称,交易更加透明。

4、办法对艺术品经营服务的相关规定,特别是相关流程与规程的明确,有利于规范服务业态的行为,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5、办法的相关规定,使艺术品经营的监管有了路径、办法与抓手,有利于不断推进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的建设。

6、办法规定的经营者有义务根据消费者要求进行可追溯性的尽职调查,使艺术品经营过程中的维权工作有了基础与保障,可以推动艺术品市场新业态,如鉴证备案等业态的发展,为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十一、记者:《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有哪些不足?在具体实施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西沐:《办法》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就像其他领域的任何法律法规一样,《办法》不可能解决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久拖不决的一切问题,其不足也是明显的。

1。办法的发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过程中的一个过程。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讲,任何一部法律法规都是一个过程,都会面临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与超越的问题,办法也不例外。

2。只注重了程序与过程,而忽视了经营机构的能力建设的规定。如《办法》对鉴定评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及评估程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如果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没有涉及,导致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缺乏权威性,公信力的老问题会依然故我。

3。追溯的尽职调查缺少的一些环节,在系统化方面还缺失可操作性。

4。针对监管设定的机制及监管的具体对象、办法的规定条款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漏洞。

5。系统性与系统能力不足。一方面,立法层级不高,再加上现实格局的冲击,治理会大打折扣。

6。《办法》中的一些或者是经营活动的界定,还需要有一个精准化、系统化的过程。如关于艺术品内涵的界定,艺术品投资交易的一些界定等,都存在这类问题。

所以,我们说,《办法》只是一个以艺术品为中心的针对艺术品经营的一个管理办法,是一种针对艺术品经营过程的管理办法,而离对艺术品市场系统性、体系性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办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认识、正确宣传、广泛宣传,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吊高市场对办法的过高预期,也不能让一部分利益相关的业务主体假此钻空子,误导市场。比如其中在鉴定评估的条款中,强调对结论的真实性负责,这种真实性,是一种程序性真实,而不是很多人以为是对结论负责,即对结论的实质性真实,等等不一而足。而一些机构,以此为由头,在大力兜售自己的业务。

二是要正确评价办法的效能,不要不足更不能过头;我们还要正确地理解这个办法的一些条款,正确地评价它在当下的一些作用。在理解上不要以偏概全,在管理办法的效用上不要寄予太高的预期,关键是要持续进行艺术品市场的立法工作。另外,艺术品经营过程中的文物、拍卖、一些交易平台的管理,目前仅靠这个办法,还很难涉及,更难统一起来,需要大量的整合与协同工作,这就更依赖与更需要更高层面的立法工作。

三是正视办法在落实过程中的难度。

四是要正视现有市场管理体制与格局,对《办法》实施带来的挑战。

五是要正视艺术品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难度。如《办法》规定,艺术品经营单位应当应买受人要求对其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既然是“应当”,艺术品经营者就有义务完成对买受人购买的艺术品的尽职调查,但是,如果经营者拒绝进行尽职调查,《办法》并没有相应规定,等等不一而足。

十二、记者:下一步《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应进行哪一些重要突破?

西沐:《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稿发布,说明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与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品市场认知的深入而不断展开的。下一步的艺术品经营方面的立法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理念,在研究与调研的基础上,更好更准确地把握艺术品及其经营活动的内在规律,系统、准确的认知把控其内涵、活动与体系,围绕经营主体及其体系的关键环节,突出经营者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抓住制度建构这一重心,制定覆盖艺术品经营全程的、全面的、精准的管理办法。

其次,本办法只是一个以艺术品为中心的针对艺术品经营的一个管理办法,是一种针对艺术品经营过程的管理办法,而离对艺术品市场系统性、体系性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可以看作是是艺术品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我们呼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再接再厉,尽快出台对艺术品市场全覆盖的更为系统、更为专业的《艺术品市场管理办法》。

第三,从实际出发,围绕建构公开经营,透明交易为目标,以推进艺术品经营信息公开与对称为核心,保护经营者、艺术品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心的艺术品公开透明经营的规范化、有序化的经营体系,制定更为有效、更具可操作性、更为系统、明晰的管理办法。

第四,这个办法是与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与组成部分。体现在对一些概念的认识、机制的理解与管理的办法采用等,都还有一个需要精准、深化,以及需要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深化的过程。

第五,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市场立法的规划与层级。

十三、记者:将来应如何继续完善促进艺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在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的同时,也聚集起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上规模的前提。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系统的要素、结构、机制及其环境,只能支撑现有的市场基础与规模,要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近期看,如果不考虑艺术品本身,就是要尽快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的步伐,从远期看,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动力机制建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始终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体系建设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来抓。促进艺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摸索出了一个基本的架构,这一架构我们要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动艺术品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为中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进程是当前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二是积极推动艺术品要素市场为中心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从长远上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壮大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征信体系为核心的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为有力的支撑;四是积极推动以艺术品市场立法为核心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科学、规范、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与前提;五是积极推动以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为中心的理性精神及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与不可缺少的市场精神建设;六是积极推动以建构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政府——行业组织——市场---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的体制保障;七是积极推动以审美文化重建为核心的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社会美育及艺术大众化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的环境建设。

同时,要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以授权为核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推动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式、发展内涵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艺术品产业的重要目的是关注艺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研究探讨促进艺术品产业资源在艺术品产业转换及发展层面上的优化配置。应重点抓好:第一,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大力发展艺术品产业技术,特别是面对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融合所可能带来的因为艺术品产业技术跃升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第二,中国艺术品产业必须发展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业态,要大力发展艺术品产业金融,不断推进中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发展的进程、水平与能力。第三,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实产业基础,必须做牢产业支撑与服务体系。没有稳定的市场体系与产业主体,没有艺术品产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政策、人才等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就会流于口号。第四,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前提是需求导向,核心是培育、挖掘与满足消费需求,培育与发展艺术品的消费能力。第五,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立场,要从两头整合资源,吸取力量:一是向传统文化回溯,特别是向民间艺术学习;二是要面向世界,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编辑: 冯轩羽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