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携手朱朱打造“出墙的诱惑” 呈现绘画与装置的二元对立
0条评论 2016-05-10 00:13:3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戈戈
\
策展人朱朱进行媒体导览

\
展览现场

绘画还装置,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而言,其实无非就是一种对于艺术形式的选择。在当下艺术强调融合、跨界的热潮影响下,任何一种单一的艺术追求似乎都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故而,当面对时代赋予艺术的独特使命时,艺术家往往不会固执的坚持某一种一成不变的艺术创作样式,跨界成为了必然。

在2016年5月7日下午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进行的《出墙——面对装置诱惑的绘画》群展上,艺术正是以这样一种突破常规的方式发生着,也诉说着关于架上艺术的新的可能。
 
展览由朱朱担任策展人,集结了包括陈可、陈彧君、Chusak Srikwan(泰国)、高磊、黄宇兴、李杰、李青、倪有鱼、仇晓飞、闫珩、臧坤坤在内的十一位中生代艺术家的二十余件(组)绘画装置作品。以“出墙”作为主题的这次展览旨在呈现当油画这一统治了西方艺术数百年之久的艺术形式,在应对艺术新形式时所做出的必然反映,“出墙”不止是脱离于墙面,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装置等空间艺术样式时所进行的自我尝试和自我突破。正如策展人朱朱在现场时所介绍的,“曾经蹲踞于传统宝座、自矜于墙面的绘画在20世纪以来面对摄影装置等新载体和观念的诱惑和刺激时常会有一种冲出墙面的冲动,这与摄影术发明以来,被反复讨论的‘绘画已死’密切相关。但无论媒介和观念如何变迁,绘画却总会在一段时间后以另一种方式再生,并依据个体的潜在动机,完成自我越界,最终打败强大的对手。‘出墙’所讨论的也是在这种状态中,中国‘中青年’绘画艺术家们向外走的探索。”
 
部分参展作品及阐释
 
借助展览所展出的作品也可以看到艺术家在面对“出墙”这一艺术命题时的思考。与现成品的结合成为了本次展览所有参展作品的一大共性,无论是高磊在面对现实的生存状况时所选择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插头和水龙头,还是面对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关于命运的思考时所采用的公交扶手和铁门,这些现成品都成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

\
闫珩 迦南,  114×94cm×2, 214×94cm , 综合材料, 2016

\
闫珩 调频—2, 260×320cm, 综合材料, 2014—2016
 
此外,闫衍的作品也尝试在空间上打破架上绘画固有的平面性,在具象图像的基础上,将更具立体性的铁板当做绘画的二度空间进行创作,同时,辅以冰刀、电脑元件等现成品元素,创建了“出墙”后的另一个二维平面的视觉空间。

\
仇晓飞 缺角方块, 310×300cm, 布面油画, 2013-2014
 
仇晓飞作品《缺角方块》画布方形画框的右上角首先被切割,画框不再是平面,而是一个物体,画面中的电脑根据画框这一异形物而构图,土豆是对电脑形状的再延伸。这幅作品强调了仇晓飞的概念:绘画作为物体而非平面的存在,并且,绘画行为的主动性就发生在空间的虚构、物体的放置以及整体关系的操控之中。
 
\
臧坤坤 无题, 150x200CM, 综合媒材, 2011 (左)
臧坤坤 调和 VIII,  画框,220x140CM;外围,224x151.5CM, 木、亚麻布、铝、丙烯、LED灯板, 2016 (右)
 
臧坤坤的创作从公共健身器材的刑具化重组,逐渐转向抽象形塑及综合材料的强化运用,社会学主题意义的表述淡化在装置化形式的语言探讨之中,砂布、铝箔的植入与手绘效果之间构成了对比乃至对抗关系,刺眼的LED灯则进一步放大了“反观看”和“反审美”的暴力感。
 
\
倪有鱼 尘埃(Thomas_Ruff:17h_15m-30°), 193.5X282X14cm, 木质黑板,粉笔,胶等综合材料,2016

\
倪有鱼 尘埃 草图(Thomas Ruff:17h 15m-30°), 37.8X55.3X2.8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6
 
倪有鱼作品《尘埃》以宇宙星空图片为蓝本,材料为一块等比例放大的黑板、几盒白色粉笔以及调制的喷胶。在临摹过程中,测量和估算的理性与手感点画的感性,构成一种拉锯张弛的关系。成形后的作品看似“稳定”,但每秒钟都有看不见的浮灰附着上去或离开,这就像真实的宇宙,每一秒都在发生改变。
 
\
李青 乡村教堂(未完成), 350×90cm×1,250×90cm×2 , 木、有机玻璃、油彩,  2016
 
李青作品《乡村教堂》与其说关于信仰,不如说一种世俗的幻像:作为信仰的符号和某种权力的象征物是如何被此时此地的我们所观看、认识和理解的。李青用从农村收集来的旧木窗和木头组装成教堂建筑的形式,而在窗子后面描绘了另一座乡村教堂的图像。在“窗”的形式里,有时候绘画似乎是隐藏的,有时候绘画又凸显出来,这是他所希望的绘画所处的位置。
 
\
乳胶漆、喷墨打印墨水、铅笔,卡纸, 2015
 
李杰作品,影像与绘画的结合强化了李杰作品的幻觉意味,那是一种情感的领域,具有私人空间的诱惑性,使观众得以“透过一扇窗看着艺术家的回忆”。
 
\
黄宇兴 当我最需要爱, D=25cm, 油墨、喷漆、宜家产品, 2007

黄宇兴作品《当我最需要爱》这个系列直接绘制在石英钟的反面,题材有宽泛的指向:自慰棒、人像、天空……绘画从画布转移,直接施行于工业材料与现成物,与实物复合的形式强化了内容和氛围。在展览现场,由麦克风放大出时针的走动声,使得图像获得一种在时间之中流逝的效果。
 
\
Chusak Srikwan 自由形式是一种珍贵的祝福, 可变尺寸, 皮影, 2008
 
来自泰国的Chusak Srikwan运用皮影戏(Nang Talung)的形式作为创作灵感,将传统的手法融入到当代艺术中,材料主要是牛皮,皮偶上的颜色出自手工涂绘,并造成空间里的剧场效果。他作品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人类特质的呈现,对泰国南部的人来说,看戏就是日常休闲娱乐,戏里的故事往往取材于平日的生活并融入道德和规范。
 
\
陈可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尺寸不一,  汉白玉石,水彩, 2008
 
陈可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标题来自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表现的是女性的自我觉醒与反抗,正好契合陈可的性别与关注点。房间意喻束缚,风景意喻自由与彼岸。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肉身总是被局限在一个时空点上,也经常会对现实妥协,但精神的世界是一道光,帮助我们脱离地面,翱翔寰宇。
 
\
陈彧君 相似物0626-6260, 72X83.5CM, 布面丙烯、木地板, 2015
 
陈彧君作品《相似物》将具体的场景或物件细节放置在一个更为抽象的空间或形态中去观看,它呈现的是现实和想象的一个中间状态。这是陈彧君一直关注的空间、家庭、身份、个体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对未知状态的肯定,及对于现实的怀疑。这个系列的结构呈现错位的空间存在,类似记忆的欺骗性。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2日。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