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的集体评选公正吗?
0条评论 2016-08-25 10:03:0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苏坚

“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件装置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现场
“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件装置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现场 资料图

日前,某论坛集合近二十位批评家评选的“中国装置艺术最具影响力三十作品”已公布,在界内颇吸引眼球。这一类评选活动,大概是“秀场经济”年代很难避免的推广方式吧,其目的无非:1.举办机构借此噱头,可以增加知名度;2.参与批评家试图由此划定、验证、展现、坐实一种话语权。就第一点,差不多同一帮人,批评家年会曾在西安评选过“中国几十最丑建筑”,我曾批评其跟网络活动同质;就第二点,批评家年会及相关批评家集体确实一直存在话语权疑虑并想方设法通过组合拳欲争取之,但方法不严谨、严肃,其实不但暴露了自身的焦虑也反过来削弱集体公信力。总体上,于论坛,应该通过每一次学术选题的文章、发言等文献产生影响力;于批评家,屈身代劳有失职业身份,其功效并不比交由千万网友评选更好。

集体评选,含义有二:一指一评要选出几十个作品,像批发一样,很难保证明确的判断标准;二指参加评选的批评家也是近二十人的集体,责任难保证到人。评选,冠以“最具影响力”标题,传播上很容易因为具体机构、参评批评家信息被忽略,而造成以偏概全的谬传后果。

问题非常之多。比如,如何定义装置艺术,本来就是一个未确定的问题,进而何谓影响力、何以至“最”,要界定好这些要项,可能就要用掉批评家许多学术功力。以入选的蔡国强为例子,从传播广度、公众认知度、个人标志性等角度看,为什么不是他的“火药”作品而是那件景观装置《草船借箭》?是因为“火药”作品不符合装置艺术的概念归类?还是因为“火药”作品太多无法定指?如果是数量问题,定名为《火药系列》视为一件作品入评,这才是尊重艺术家影响力事实的严谨态度。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徐冰身上,首先,有限的三十件作品徐冰占去两件,这本身就暴露了评选活动目的性的模糊和程序细节的随意,另外的疑惑还在于,从影响力的诸多事实(不知道主办方是何考察指标)看,其中英文字作品更该入选,若认为此作品在国外影响力更大,那《何处惹尘埃》入选的依据是什么?若说《天书》、《何处惹尘埃》考究的是批评家眼里的专业性,难道所谓影响力恰恰不主要考究社会效应?我个人认为,跟蔡国强的“火药”作品一样,徐冰的《天书》和中英文字都可视为一件作品,它们多时节点、地点地复制性出现,完全居于艺术家个人知名度积累和销售业绩的策略(市场社会无可厚非),可以定名为《文字系列》入评——你看,这么说等于亮出了我的一家之见,相信这样的不同意见甚至相反意见同样存在于评选活动中——这也正是批评活动的可贵本质,很难猜想批评家们委屈自己的见解、毁身于跟自身职责相反的庸俗推广活动,乃居于何种目的。

仅从名单也能看到问题,参与的批评家基本是“中年代”,在青年批评家等缺场的情况下,“代表性”又是一个问题,自认评选志在确立“权威性和影响力”,结果能达几成?再者,与批评家的“代际”关联着的,是时间性问题,若按评选活动划定的三十年时间跨度,则几十年前跟最近几年相比,怎么梳理影响力比拼?再进一步,恰恰因为“代际”的关联,“中年代”会不会对几十年前或更久前的人和事容易产生“代际认同”?若再做最坏推断,如何不把同代人因为批评、展览乃至交友等感情因素影响考虑进去?

按常理,这些带疑待解的问题,正是批评家要面对的课题和责任,何以心甘情愿反过来制造了问题抛向公众?我注意到,主事者正就晒出“民主、公正”招牌宣传这个活动。自身宣称有“文化针对性”,却相信可以通过“投票民主”去表决文化,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够文化”?就算委屈一下文化吧,我也疑虑他们是不是足够民主。150件作品的提名量,还加有自选、补充,若按照标准民主,几十个批评家要一轮一轮经30来回一件件表决出结果才是可靠的结果吧?若简化程序只经3轮,该是要委屈了多少批评家的多少不同意见啊,这样的结果有说服力吗?所以,拿民主说事既无当又多此一举,只能说有个相对的“程序公正”已经不错,但即使现结果,也应该增加一个“透明”程序才更体现公正和服众:具名投票、公开谁谁选了某某作品信息、公布具体到名的投选理由,让责任得以明宣、到人。

挂上批评家称号的人,就有了相应的职业身份,这个身份是有社会和文化责任的:在尽可能保证“独特这一个”的前提下,去芜存真地进行批评写作和发声、不随流地准确甄别有创建有差异性的文化艺术创作,真诚、心平气和地让自己的批评和批评对象接受来自时间和社会的影响力检验。但现在经常在排行榜、新星榜、艺术奖等“集体评选”秀场里看到批评家身影,很多活动还是有偿性质的,此风长存以致公众对之产生“失身”焦虑,所以话语权丢失、公信力流失首先是批评家自身失职问题,反向性的行为只会加大问题的深重!

(作者系广州美院教师)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