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策展人 李章旭
如策展人李章旭所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和伦理概念,将它们简化为有机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去眺望现实世界,这一切都归于个人的选择。现实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当下,也是我们存在的空间,在与他人共存的此刻,我们按照自己的信念和价值维持生活,因为世界并非只有一个我,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萧条与供给”的最大的意义。
问:张承龙(以下简称:张),《艺术品投资》杂志记者。
答:李章旭(以下简称:李),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策展人。
翻译(中译英):朱敏,翻译(中译韩):李俊杰。
一、关于主题和策展
1、《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字眼上看,这个主题既涵盖历史意义,又要考虑现实问题,还引入了经济学术语,但最后展览的呈现却是艺术的,这些复杂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您是如何看待的?毫无疑问,这些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次您的策展思路如果有条主线,将会是,为什么?
关于艺术,我们不应该把它界定为大众普遍参观的展览内容,也不应该把它界定为艺术与我们之间的现实游离。现实里面的一切都与人类的历程同出一辙,休戚相关。当今时代,我们生活在高度工业化的世界和复杂的环境里,更难分辨经济、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经济对人类历史具有莫大的影响力。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等这些概念都是以经济为基础而引发出来的。正是如此,经济在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诸多范畴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些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该展览的主题相当合适,所以愿意以同样的视角与观点来考量当下艺术家的创作。
2、总策展人吕澎针对主题提出的开放性阐释为:“如果历史的创造仍然是我们的任务,甄别与分析人类面临的当代问题和挖掘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是本次展览希望提示的艺术动机和主题。”您认同这种价值判断吗?如果认同,您的观点是?如果不认同,观点又是?
这种判断我是认同的,我在我写的美展主题阐释里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解读历史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型时间观,另一种是圆形型时间观。我们在直线型时间观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的问题,将我们生活的世界简单地区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产物” ,用这样简化的两种概念对复杂的现象予以一目了然的解释。虽然这种方式有点些极端或过于单一,但它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抽象化概念化的描述:将时间高度抽象化,把它分为四个季节,将空间也高度抽象化,分为五个大陆。而面对这些复杂化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问题,我也在寻找那些能对它们做恰如其分的表述的艺术家和作品。
3、另外,吕澎还提到他的大型策展项目都是一以贯之地探讨艺术史的问题,当然这次南京国际美展也不例外,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换言之,您的此次策展也是从探讨艺术史的角度来发现问题的吗?您提名艺术家的侧重点又在何处?
这个问题与我前面的回答有些关联。我在提名艺术家的时候会侧重在考虑如下方面:也是我们常常在多语境中经常接触到的词汇,如“不确定的时代”、“未知的明天”、“急变的环境”、“危机的21世纪”等等。我们就身处这样的情况之中。自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引起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领域都经历了环境的剧变。我们就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所以我提名了那些力图表达这些观点并紧随时代路线的艺术家。
4、策展人对一般民众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术语,请谈谈何谓策展人?这个身份在展览当中的重要性何为?您认为一个策展人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哪方面?
一般民众对“策展人”感到陌生是很自然的。除了经常登上媒体的名人以外,比如政客、经济人士、明星等,人们对那些事不关己的以及几乎不太被媒体关注的领域感到陌生。策展人的基本工作是收集资料、保存、管理、研究、计划、筹备和举办展览。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比如说,在现实的基础上观察时代的需求是什么,寻找其对象,通过实践将梦想或计划成真。还有,像探险家一样探索21世纪,还有敢于挑战新领域的冒险精神也很重要。
5、作为资深策展人,想先请您谈谈您一直以来的策展思路,或者说是您的工作方式?一个好的策展在策展之初的预期和最后的展览呈现上做到多少比例算是一个成功的展览?
我的工作风格是事必躬亲,还有使记录日常化。比如说在想出来一些策划或者创意时,立刻记录下来。要有怎样的主题、艺术家和要怎样展示展品等问题也进行很仔细地构想并记录。在执行策划时,组织小组人员分别进行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要把该展览的最终呈现做到比原订计划要好101%。这才是成功的展览。不过,从计划到实践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有时最短也要1年多,最长可能要3年甚至更多。
6、以往我们都过于关注观众能从展览中收获什么,而较为忽视策展人在一个展览中的收获和体验。这次参加南京国际美展,这方面您有什么预期吗?
观众是很重要的,没有观众参与的展览是被忽视的。教育也是展览举办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教育包含很多内容。例如按照观众的不同情况(比如性别和年龄等等)提供相应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不过一次展览要获得成功的教育效果,需要有完善的系统。要健全完善这个系统最需要的是在多样的领域里积累资料,就是说展览阐释(Docent)、宣传以及参加项目和展览的艺术家和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调查问卷等反馈性工作,通过这些反馈的积累和总结,在举办下一次的展览时,就可以参考。这样的资料持续累积,展览会不断的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Running Organization)。所以我认为健全系统是很重要的。而这次参与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我希望使它成为构建南京国际美展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起点。
二、 策展领域和韩国当代艺术现状
7、我们知道您近年来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也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您对中国艺术的整体是怎么看的?从您这次的提名来看,似乎在您的名单中中韩艺术家各占一半,两国的当代艺术面貌在您看来最大差异在哪?
从2007年起,我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海外,观察了很多中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览和活动。以这样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十分有趣。打个比方来说,像太阳光通过棱镜散射出多样的颜色的光谱(Spectrum)那样,我们生活在当下,通过中国的棱镜(Prism)展现出多样的色彩。中国东部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但是西部内陆似乎与21世纪隔绝而展现出20世纪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这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的现实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因为中国和韩国环境不同,所以两者难以相比。中国多样性和平地共存。韩国则对于流行性东西很敏感,在一定的时期内流行一些时代思潮,艺术形式也相应地跟随思潮发生变化。最近韩国的单色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它代表韩国当代艺术并引起世界对韩国的关心,但是不能忽略它歪曲了韩国艺术市场这一现实。
8、我们知道被誉为“录像艺术之父”的激浪派艺术家白南准是韩裔背景,他是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师级人物,今天我们依然把录像艺术归为媒体艺术的一种,您个人以及韩国艺术界对白南准的定位和评价是怎样的?从他的创作到今天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没有一条可见的脉络?
首次把TV引进到媒体艺术领域里的人是白南准。目前,他的后裔韩国艺术家们在这些媒体艺术的特性上,加上自己的哲学,进而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域。我这次提名的艺术家李庸白(Lee Yong-baek),郑然斗(Yeondoo Jung),李昌原(Changwon Lee),白丁基(Jungki Beak),李二男(LEE LEE NAM),Unzi KIM, Ryu Biho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们都曾入选威尼斯双年展并在国际性的画廊举办过个展,或者参加了群展以及相关项目。其中李二男(LEE LEE NAM)今年9月在北京白盒子艺术馆举办个展,11月还将在比利时和Bill Viola一起举办双人展。我在这两次展览中将以策展人及项目团队人员的身份参加。
9、韩国这些年的流行文化输出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也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当然这是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韩国的当代艺术都太陌生了,相较于同为近邻的日本我们甚至很难说出一个如草间弥生、村上隆似的知名艺术家,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哈哈。这个嘛,就是应该更多的韩国艺术家需要努力的课题。之前有过像白南准那样杰出的媒体艺术家,目前,要是问谁是代表韩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的话,也有一些,李禹煥(Lee U Fan) 金煥基( Kim Whan Ki) 朴栖甫(Park Seo-bo)等单色画画家,还有活跃在纽约的世界级艺术家徐道濩(Do-ho Suh)等,他们在媒体艺术、装置艺术、雕刻和绘画艺术等领域均展现出了显著的成就,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加深大家会知道越来越多的韩国艺术家。
10、我注意到在上次策展人提名会议上您提名的大多数艺术家都是韩国本土的艺术家,您的这种选择是出于何种考虑?会否希望借这次南京国际美术展为中国的艺术界和普通民众介绍韩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您有没有特别关注的韩国艺术家,为什么?
前面的回答我已说过提名的那些韩国艺术家并不仅限于在韩国。他们像游牧民族(Nomad)一样,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会穿梭于全世界开展工作。虽然韩国的徐道濩(Do-ho Suh)在首尔大学艺术大学担任教授,但是他以纽约为中心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开展活动。李禹煥(Lee U Fan)也超越亚洲范围在全球积极地开展活动,是纽约佩斯画廊(Pace Gallery)的专属代理艺术家。朴栖甫(Park Seo-bo)则是世界级的画廊贝浩登(Galerie Perrotin)和白立方(White Cube)的代理艺术家。除了他们俩以外,我这次提名的艺术家都在国外比韩国更受欢迎,。所以我比较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在韩国比在中国和海外认知度更低一些。
11、我们的主题是“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它的视野范围要从1990年以后来看,而从地域上,韩半岛依然处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冷战阴霾下,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且多变,今天活跃在韩国的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关注这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实吗?在这种境遇下,韩国的当代艺术是否会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点?
韩国,可谓世界唯一的分裂的国家吧。它处于特殊情况。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如果太执着这一点的话,什么事都无法开展。反过来说,虽然韩国受到相当大的历史压力,但是它具有别的地区无法比拟的独特活力。虽然韩国面积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那么小,人口也很少,但是它在特有的充满活力的基础上,在大部分的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艺术方面也在迅速成长。我认为这是韩国在地缘政治上具有的一定优势。
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美展
12、我也注意到您这几年在中国策划过一些展览,想了解一下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看法,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我们希望了解一些不同的视角?如果是个体艺术家的话您有没有特别关注的,为什么?
首先我要关注的是中国具有的多样性。如果我要是说比较关注某个个体的话,这问题有点敏感,因为我也有些关系较近的艺术家。哈哈,当然举贤不避亲,也几位艺术家我会比较关注,我关注他们的创作方式,他们总是不断地尝试多样的创作方式,也都不满足于一种主题或一种材料,而是不断努力,追求变化。我很关注他们。还有我个人倾向于欣赏具有很强实验精神的艺术家。 他们在多方面不懈怠地尝试改变和创新作品。我比较欣赏这一点,我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会学到不少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好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会彼此鼓励,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好的策展人和好的艺术家的关系也应如此。
13、南京国际美术展作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创办的国际性美术展,作为富有经验的策展人,您对这次整个策展团队是如何看待的?对民营艺术机构的运作有何期待吗?
我认为,本次展览和以前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虽然现有的项目也在同步筹备并进行着,也许是时间上的紧迫感,我个人感到有些吃力,但我也认为,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有组织系统(Running Organization)支持的话,会呈现更好的结果。如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系统,并得到持续的反馈(Feedback),未来会拥有进一步发展的策划团队和组织。当然,民营艺术机构做出这些新的尝试必须给予高度评价。显然这一切都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创建人以及其他所有相关人员的热情和辛苦付出。我想为他们所有的人热烈地鼓掌,并期待后面的展览。
14、百家湖文投对即将举办三年南京美展的愿景是从美术展过渡到南京国际双年展,每一个城市的大型艺术展、双年展都非常注重“在地化”,南京作为这个展览模式的城市母体,您作为一位外籍策展人,是如何处理这个国际化模式下不同文化、不同政策、不同地缘因素等差异问题,在您提名的艺术家中您有着怎样的考量?
您问得挺好啊!在短短的时间内组成策划团队并选拔优秀的参展艺术家需要强大的推动力,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认为,南京具有足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来举办双年展。但不需要太注重规模,而要更专注于内容的充实。仔细观察世界级的双年展都会发现它们呈现出很独特的个性。我认为,南京双年展要取得圆满成功的话,应该展现出与别的双年展明显的不同点。在地理相近的韩国和日本也有双年展和三年展在举办。在中国国内也有距离很近的上海国际双年展。所以南京双年展要想举办成功的话,这些都是在展览前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然后将它的独特性融入到展览中去。但介于这次美展对于提名艺术家有限制,并且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局限等种种原因,我个人对这次提名也有点不太满意之处。当然,如果南京双年展最后会实现,展览应该在时间和资源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策划展览和项目,根据此计划提名适当的艺术家,按照南京双年展的独特性进行规划。我认为这就是正确的方向。
15、在中国,专业的艺术展还远没有达到被普通民众接纳的程度,看展和参观的人群还是以业内人士和艺术爱好者居多,这个现象在韩国的情况是?
由于您提问“韩国的情况如何”,我仅限于解释韩国的情况如何。有几个规模大的展览代表韩国,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吧。首先有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和媒体城市首尔双年展(Biennale Mediacity Seoul)。这些展览非常侧重于与观众沟通。为此,与展览同步进行多种节目和项目。还有最要紧的是宣传要成功,这也是前提。这些展览强调的精神就是通过和观众沟通进而和他们一起享受展览,指引生存在当下社会的我们一起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它们同样强调的是建立渠道和老百姓维持对话,倾听意见,得到反馈,通过维持这些渠道和程序以便改善展览。我认为,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Running Organization) 这个概念也不会太过分。
16、南京国际美展创办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对普通民众进行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但是今年的美展主题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缺少像前两届如西方大师真迹展等亮点,作为策展人如果我们要向普通民众推广美展,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和举措?
一般由普通民众都知道的有名的艺术家或一线艺术家来组成的展览会很成功。不过这样的展览好吗?虽然对此各有各的看法,但我认为走在方便的老路还不如以新颖的热点创造新的亮点,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去做人人都容易做到的事情还不如去做那些艰难的事。哪怕它很艰难并且看来是件小事,但却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做下去,这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并会使那些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慢慢引起公众关注并且获得信任,一步一步地迈向前方也可谓是有意义的事情。艺术并非是立竿见影的事业。我认为,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并踏着历史性的节奏走向未来。
李章旭(Lee Janguk),策展人,1967年生于韩国, 庆北大学信息通讯大学院毕业, 游戏开发公司总监督,并作为主任研究员进行企业管理和负责(Logic-Core)开发,以及产学联合项目等。2007年之后开始艺术策划活动,并参与过多项大型国际展览活动,2008年~2010年参加策划宋庄艺术节韩国馆的展览,2013~2014年在首尔市立美术馆策划《液体文明》、《关系的根源》2次大型展览。成功策划宋冬在韩国首尔的个展《最后的收藏所》, 以外的代表展览是《风险社会》,《中国摄影》,《要求 反省 追究 责任》,《混成涅盘》等等。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主题:“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
出品人:严陆根
总策展人:吕澎
联合策展人:Letizia Ragaglia
展期:2016.11.12-2017.2.12
展馆:百家湖美术馆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 利源中路73号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