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个展览不开灯?——韩祺装置作品展《抬头见喜》于筑中美术馆新馆开幕
0条评论 2016-09-13 13:26: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艺术家韩祺与作品合影

不开灯!近一千平米的展厅里,只有五只手电筒光束席地穿过作品,将微小作品的巨大影子投向展墙。任何观众进入展厅都无处藏身,自己的影子会瞬间和作品的影子产生举手投足瞬息万变的戏剧节奏,每位观众不但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更成为和自己影子玩耍的另一个自己。

用手电筒布光是2009年韩祺导演话剧《长在宋庄的毛》的手法延续。韩祺认为用手电筒布光可以使作品受光更有意外之喜。

\
观众影子合影

2016年9月7日下午五点,韩祺装置作品展《抬头见喜》在筑中美术馆新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刘婧担任策展人,林犇、白春莉、张宏芳、李炳魁、沈阳、孙莉敏等担任策展顾问,摄影李炳魁、刘宏伟、邓小兵,翻译王志、艾欣、王硕。

\
艺术家与观众互动

针对本次展览的作品,艺术家韩祺一言以蔽之:“无用之用,用着用着,也许,就有用了。朽木之朽,朽着朽着,也许,就不朽了。”

\
一起玩耍

张健宁:进入展厅的一瞬,似乎是被吸入了黑洞。展厅全无灯光,作品在展厅正中地面上直接摆放,仅有的光源竟是地面上打开的几只强光手电,瞬间小巧的装置作品被手电光幻化出巨大的影子投射到四面展厅的墙上,犹如变幻的魔兽。看到作品,我的身体竟然在盛夏久久的有了寒毛倒竖的感觉,原本蕴藏在细小的物体里的线、面与它的美突然间在你面前千万倍的扩大,泰山压顶般呈现,就如艺术家发掘它时,艺术家内心所看到它、寄予它的那巨大的魅力一样,这种巨大的压力叫你透不过气。运用如此简单的光影好似吹灰之力般做到从细小到巨大,如此强烈的反差与跨度带给你的震慑和刺激,就好似同一身体里同时存在了从极度内敛到极度狂浪的两个灵魂叫人慌张。贴着地面打向四方的手电光叫观者几无可逃,人们的影子也和作品一道被打在了的墙上随着移动不断大小突兀的变化,这种直接与作品融为一体甚至是被作品吞噬的感觉还是平生第一次!

\
观众和艺术家互动玩耍

林笑初:艺术家韩祺以她亲历的地理典型位置来搜集她需要的具有自然痕迹的物件——朽木。朽木不朽,它乘载的是历史、人文和地志,展览以小见大的展示方式,以实物和影子的对比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观众穿插在作品和投影之间,参与作品的结构,尤如身在自然环境之中,和作品结合产生一种梦幻的视觉效果。

\
韩祺作品全景

肖进:韩祺在中国各地收集看似被弃之木,在功能的用与无用,作品的朽与不朽之间提问,所提之问有哲学价值:无用之物的不朽。这是一场在无有,暗明,小大,近远,静动、实虚之间有效融合作品、空间与观众的展览。物体体量由于光影介入,变得庞大,在物与影之间,每个进入这空间的人,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会发现自身投影与作品物形的关系、与他人影像交错的别样意味。作品唯美,剧情悬疑,二者自由无缝转换。

\
韩祺作品全景

王飞跃:《抬头见喜》这件装置作品把展示空间的形态和作品恰当关联,巧妙延伸作品,丰富了实体展览空间的维度。

\
艺术家调整作品光影

孙淼:展品出乎意料的简单,效果却意料之外的好!展览只有几件极小的东东,几根藤条,几块朽木……却因为极巧妙的构思,映射出大好山河的气魄。更为观者留有无限互动的空间,每个深入展厅的身影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总之,步步有惊讶进而惊喜无限......

\
不开灯观展

张宏芳:朽木遇见韩祺会不朽。面对来至云南的《石屏藤互》和来自高雄的《旗山伯夷》,促使我辩证思考无用和有用,乃至艺术载体。艺术家引着我掘进思考的纵深度。

\
云南《石屏藤互》FlowingEndlessness/Intertwined

彭斯:《抬头见喜》韩祺女士的装置作品充满了童趣、幻想与亲和力。走进她的作品并与之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变的可爱了,或者看到了自己可爱的一面,且可爱的那么好玩,那么纯真,不是吗?

\
香港《石澳村山》RootofClouds/Unbending

\
云南《大德寺树》StubbornWit/Aggregation

\
香港《五分洲岸》Emergence-Submergence/Exfoliation

\
云南《文庙墙东》FountofOmnipresence/Extending

\
高雄《旗山伯夷》Fantastic/Fancying

\
筑中美术馆新馆外观图

编辑:隋萌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