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五届新加坡双年展正式向公众开放,共占据八个展览场馆,由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和新加坡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来自亚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63位艺术家和艺术组合创作的58件艺术作品。
《我徘徊,我质疑(I Wander, I Wonder)》,雷克斯•费尔南德斯(Dex Fernandez),丙烯画,2016年。图片致谢亚欧基金会(Asia-Europe Foundation)的法蒂玛•阿维拉(Fatima Avila)女士
今年距离2006年该双年展的首次举办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主办方国家艺术理事会在展览规模和策划方向上逐渐开始转型,展览特点也原来越明晰。双年展作为一个国际性展览,首展规模就遍及38个国家和地区,当时95位参展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创作的198件作品曾占据了新加坡城市周边的19个展览场馆。而本届以“镜子地图集(An Atlas of Mirrors)”为主题的展览,则以小而美为重,开始强调关注亚洲的当代艺术,深入发掘邻邦文化和历史。展览借助不同的艺术观点对区域内人类迁徙与相互交织的关系进行发掘,映射和反映了亚洲地域的民众所共享的复杂社会、政治、地理和历史关系,旨在帮助观众思考如何从自我角度来描绘世界和自身。
《进入森林的猎人们(The Hunters Enter The Woods)》,帕特丽夏•佩雷兹•欧斯塔肖(Patricia Perez Eustacio),铝板绘画,2016年。图片致谢亚欧基金会(Asia-Europe Foundation)的法蒂玛•阿维拉(Fatima Avila)女士
《美好之地(Locus Amoenus)》,雷恩•维拉梅尔(Ryan Villamael),纸(复制版地图)和毛毡材料装置,2016年。图片致谢亚欧基金会(Asia-Europe Foundation)的法蒂玛•阿维拉(Fatima Avila)女士
“今年的第五届新加坡双年展规模较往年有所减小,但数字并不代表全部。在我们看来双年展最为重要的是好的体验质量,而不是数字。”双年展策展联合主席谭秀丽(Tan Siuli)女士介绍说,“本届作品非常丰富多样,参展艺术家们回应了'美丽和奇妙的想象力'这一主旋律”。例如,中国参展艺术家邓国源创作的名为《诺亚花园Ⅱ(Noah's GardenⅡ)》的装置作品,是件由镜子组成的玻璃房,内部布置着观赏石,并在玻璃上生动地画着植物。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环境加上令人眼花缭乱和目眩的体验,召唤着人们去探索未知。助理策展人之一,来自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项丽萍介绍该件作品时提到:“艺术家把他以往花园装置作品中使用的梅、兰、竹、菊、松等自然植物换成了假植物,并涂以炫目的色彩。另外,艺术家还特别带入了地图的概念。假植物的色彩和假山上的点、线和色块都来自世界地图,象征了不同地貌、地域和国家的色彩在此失去了原本的识别功能。”。另一位中国艺术家邱志杰,他的作品《人要在外到处飘流,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One Has to Wander through All the Outer Worlds to Reach the Innermost Shrine at the End)》在异想岛屿的乌托邦、怪兽、恐惧与诱惑之间肆意穿插,对地图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他把山水画制成了地图,结合奇幻玻璃生物的装置,创造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领域。这一地图系列作品展现了邱志杰对地图历史的调查,他将历史,哲学,神话和科学联系在一起。
《诺亚花园Ⅱ》,邓国源,综合材料装置,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人要在外到处飘流,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邱志杰,纸本综合材料绘画,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来自中国的参展艺术家除了邓国源和邱志杰之外,还有肖鲁、温普林、臧紅花、焦兴涛和倪有鱼。艺术家肖鲁用作品《阴阳日历(Yin-Yang Calendar)》拿西方的阳历和中国的传统阴历进行对比,黑条和白条分别代表两个日历系统。两个日历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放置在指示日期条纹上的磁体随着每天的到来向前移动一步。当2017年1月1日到达时,两个磁体间的距离将非常显著。这两个磁体的运动都记录了时间的流逝,除表明记录时间的不同逻辑,还概述了东西方的文化和历史景观。温普林的作品《七宗罪:1989年中国前卫艺术展期间的七个行为(Seven Sins: Seven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1989 China Avant-Garde Exhibition)》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1989年2月5日在中国国家美术馆私下表演的前卫艺术家们,其另一件作品《中国行动(China Action)》则充分展现了中国前卫艺术的片段。臧红花的作品《玲珑塔(Ling Long Tower)》灵感启自温普林上述两部作品,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聚落宋庄的兴起与没落。双年展现场布置的一大片蓝色的“塑料椅子”,这是中国艺术家焦兴涛的作品《N的统一纪念碑(The Unity of N Monuments)》。大量生产的塑料凳椅在中国随处可见,它们看起来很普通,很容易被忽视。一旦这些椅子被正式聚集在一起,就拥有强大的视觉力量。而另一位中国艺术家倪有鱼的作品《尘埃(Dust)》则是基于新加坡周围夜空的照片创作的,作品中看似随机撒的白色粉尘实际上是基于对恒星分布的精确测量。
《阴阳日历》,肖鲁,纸和磁铁综合材料绘画,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七宗罪:1989年中国前卫艺术展期间的七个行为》,温普林,单屏影像(截屏),1989-2009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中国行动》,温普林,单频影像(截屏),1999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玲珑塔》,臧红花,单屏影像(截屏),2015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N的统一纪念碑》,焦兴涛,环境装置(100件),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尘埃》,倪有鱼,黑板上粉笔和胶水,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双年展官网
联合策展人迈克尔·李(Michael Lee)也介绍说:“双年展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从前三届的国际化,到上届以区域为焦点的转变,也因此更加内省并以自我为主导。虽然现在双年展坚持以区域为入口,但并不意味着就此将停滞不前。”他补充道,“上届双年展主要强调东南亚艺术,今年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东南亚以外,包括更大范围的东亚和南亚。”双年展背景的扩大带来了什么样的优势,据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策展人之一休曼·戈皮纳特(Suman Gopinath)说:“即使是在双年展结束后,它所带来的多种艺术实践和研究和长期合作机会还将继续。”
《卡拉嘎坦<海洋的宽度>(Karagatan
迈克尔·李还表示,贝尼塞奖(Benesse Prize)与本届双年展的合作也是双年展向前迈进的一个标志。该奖项由来自日本的贝尼塞集团赞助,其集团公司的业务重要涉及教育、领导力培训、生活方式和护理等领域。该奖项于1995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推出。本次新加坡双年展上,该奖项带来了300万日元(约近20万人民币)的现金奖励,将授予一位参展艺术家,并委约该艺术家创作新作品去直岛的贝尼斯艺术基地展出。该艺术基地是在日本直岛、丰岛和犬岛三个小岛上著名的艺术项目。
《海上无尽之时(Endless Hours at Sea)》局部,玛莎•阿蒂恩扎(Martha Atienza),2014/2016年。图片致谢亚欧基金会(Asia-Europe Foundation)的法蒂玛•阿维拉(Fatima Avila)女士
双年展开幕周的周末,展场还进行了一系列行为表演活动。生活工作在瑞典的马来裔艺术家谢秋霞(Chia Chuyia)用韭菜编织了一件衣服,提出关于保护环境和土地的问题,并突出传统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另一位马来西亚艺术家阿兹赞·琶义曼 (Azizan Paiman)在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位于皇后街的附楼里开设一个咖啡馆,作为一个社会实验项目,展示公开的力量对人们感知和理解事物带来的影响。
《打乱(Dislocate)》,裴公庆(Bui Cong Khanh),菠萝木装置,2013-2015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海峡时报
《来自历史的焦虑(Anxiety Of Falling From History)》,竹川宣彰(Nobuaki Takekawa),综合装置,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海峡时报
《肥皂阻塞(Soap Blocked)》,Htein Lin,肥皂等综合材料装置,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海峡时报
《历史重演(History Repeats Itself)》,缇塔卢比(Titarubi),综合材料装置,2016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海峡时报
《未被定义的领土(Land Of Undefined Territory)》,姆奈•瓦斯夫(Munem Wasif),版画,2014-2015年。图片来源于新加坡海峡时报
《毛考劳骨架<神话的神话>(The Skeleton of Makara
据悉,本届新加坡双年展展期将从2016年10月28日持续至2017年2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www.straitstimes.com/lifestyle/singapore-biennale-works-to-catch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