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关键词:“奇观”展览
在2016年全球众多展览中,被欧美媒体赞为“当代艺术的达·芬奇”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以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举办的每一次展览都可谓“奇观”。2016年,包括2015年11月持续至今年的在维也纳尤金王子冬宫(Prince Eugene's Winter Palace)展出的装置展“巴洛克巴洛克”(Baroque Baroque),埃利亚松又在中国龙美术馆、韩国三星美术馆、柏林诺加林施耐德画廊以及吸引全球目光的凡尔赛宫分别举办大型展览。因而绝不愧成为2016年展览明星。
埃利亚松 图片源自网络
埃利亚松的作品与自然密切相关,尤其是他的人造自然相关的作品,更是与大地艺术家的很多观念非常接近,但埃利亚松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家,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意义,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为体验现实而设计出来的产物”。作品的面貌或可称为是“奇观”。
面对埃利亚松常常令人目眩的复杂创作,有些人已不再单纯将其视为传统的装置艺术作品,实际上他的作品也的确体现出了很强的跨越性。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装置、雕塑、新媒体、建筑、工业设计、大地艺术、奥普(OPArt)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各种门类形式的影子,但又没有一种是确切的。
2016埃利亚松参展作品掠影:
展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凡尔赛
地点:法国凡尔赛宫
时间:2016年6月5日—2016年10月30日
瀑布 现场装置 图片源自网络
瀑布 现场装置 图片源自网络
瀑布 现场装置 图片源自网络
“瀑布”作品位于大水渠末端,水帘是由汲上来的池水再施以压力喷出。裸露在外的金属支架提示人们:这个瀑布与周边的音乐喷泉及园林共享相似的人造景观一起营建出的人造自然。
深镜 2016 图片源自艺术家工作室官网
深镜 2016 图片源自艺术家工作室官网
两部分均在与人面部等高处错位设置了两面镜子(深处的圆形镜子与同墙等高的长方形镜子),中间的进深处分别由LED黄光照亮或以黑色颜料涂黑,在切断观看者反射虚像的同时,“黄”“黑”二式又相互反射。
水雾装置 2016 图片源自艺术家工作室官网
水雾装置 2016 图片源自艺术家工作室官网
水雾装置 2016 图片源自艺术家工作室官网
一件名叫“水雾装置”的作品也用到水,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模拟每时每刻不断变幻的自然现象。该作品可在北面未设计观赏水池的星形花园中进行浸入式体验,风向与光照的不同直接决定了观者所看到的作品形态。
展览:无相万象
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时间:2016年3月20日—2016年6月19日
开放的金字塔 201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开放的金字塔 201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埃利亚松专门为展览“量身打造”的大型场域特定装置《开放的金字塔》。这件蔚为壮观的作品占据了龙美术馆第一展厅的几乎全部空间。由铝制框架和反光面板组成的大型“金字塔”悬挂在11米高的清水混凝土拱顶下,离地2.5米。开放式塔尖处的聚光灯在“金字塔”内部投射出明亮的光圈。
静止的河流 201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他从紧邻龙美术馆的黄浦江中抽水,注入一立方米的模具中冷冻成形。五个一米见方的冰块按照不同的融化状态排成一列,制作了作品《静止的河流》。当其中一块完全融化后将被全新的冰块替代。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则表示,“我想通过艺术作品来放大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厅空间的洞穴感。这些艺术作品将邀请观众向内观看,探讨其感官在其中将如何作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梦想乌托邦提供可能。真实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做的一切。同时也是事物、艺术、空间和城市作用于我们的结果。艺术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时颠倒乾坤,有时别有洞天——我希望为参观者带来一些这样的启示和疑问。在我看来,质疑‘这是什么’是一个开放的契机,它将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提供协商与改变的可能。”
展览:巴洛克巴洛克
地点:维也纳尤金王子冬宫
时间:2015年11月21日—2016年3月6日
有机晶体装置 199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愿望与奇迹 2015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黄色走廊 1997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分享你的行星 2011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五个方向灯 1999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展览:世间所有的可能性
地点:韩国三星美术馆
时间:2016年9月28日—2017年2月26日
地衣之墙,1994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地衣之壁”是艺术家初期作品的代表之一。铺满美术馆墙壁的地衣是生长于冰岛等北欧地区的驯鹿地衣,其特点是气候干燥便收缩,且颜色变浅,而得到水分后则马上膨胀,并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在这样的作品面前,观览者犹如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自然环境中,收获全新的五感体验。
换气扇,1997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这件作品悬挂于企划展展厅入口处,是一支作不规则运动的换气扇。它对肉眼无法看到的“风”进行了可视化呈现。换气扇的移动使观览者的眼睛、头脑、身体一同“运动”,诱发出多样化的反应:有的人远远地站着,只用眼睛捕捉换气扇的运动,有的人则靠近换气扇感受它搅动的气流,还有人追着风扇跳跃奔跑。
展览:无形的存在
地点:柏林诺加林施耐德画廊
时间:2016年12月9日—2017年1月14日
无形的存在 现场装置图 201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展览作品是几件立方混泥土作品雕塑,通过雕塑光滑的外缺口可以看到其像岩洞一般的内部。而这个空隙正是由先前放入水泥中的冰融化后形成的。这件雕塑作品就是那正在消失的冰块存在过的痕迹。正是无形的存在。
无形的存在 现场装置图 2016 图片源自埃利亚松工作室官网
为了完成这件作品,埃利亚松使用经过数百万年层层积雪压缩形成的格陵兰冰盖的冰,并将它们放入木制的模子中,然后再把混泥土浆倒入模子。一个月后,混泥土内的冰融化后,作品才最终完成。
我们不难发现,埃利亚松的作品大多取自于自然:水、冰、土,甚至是风都能成为他的作品材料,但被他加工过的“自然”却更人性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希望我们能够更深入的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能够更重视气候改变和环境问题。联想到最近中国大地大半江山都沦陷于雾霾之中,中国艺术家能否在不远的将来利用艺术让更多国人觉醒?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