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艺术界不容错过之年度最“红人”
0条评论 2016-12-28 16:10:0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 魏娜

No.6 前泽友作

关键词:新晋藏家;巴斯奎特;粉丝经济

国际拍场今年最走红的,莫过于五月“扫荡”纽约拍场的日本藏家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 这位日本时尚巨头在今年五月春拍中,连续两天狂掷9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让他一举成为了拯救纽约春拍季的英雄。今年5月1日至2日期间,他在佳士得以57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幅巴斯奎亚1982年的未命名作品、一幅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作品(9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00万元)、一幅杰夫·昆斯(Jeff Koons,6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万元)、一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5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的作品,以及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1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阿德里安·葛内(Adrian Ghenie,2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20万元)以及克里斯朵夫·沃尔( Christopher Wool,13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200万元)的作品。当前泽友作满载而归时,有外媒估算,他对春拍的贡献足以占据佳士得春拍夜场总利润的四分之一。

前泽友作 图片源自网络
前泽友作 图片源自网络

这位今年只有40岁的新晋藏家早年创立了日本服装饰品在线零售商店Zozotown和一家当代艺术基金会。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更是一个真正的藏家,有外媒的话说,“他基本只买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你根本不需要向他兜售什么,他独具慧眼又充满了热忱”。他本人表示:“我受到很多街头文化的影响。为了表达我的敬意和感激,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竞拍中赢得巴斯奎亚(Basquiat),这位来自街头的艺术家的作品。我希望能将作品在日本展出,让每个人都近距离观察到自己内心的本质。”

而这位新晋藏家又自带两个格外吸引人的话题:巴斯奎特、粉丝经济。

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创作于1982年的代表作《无题(恶魔)》以5728.5万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春拍“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成交,即由前泽友作最终购得,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据佳士得网站介绍,这超过了此前未公开的“超过4000万美元”的咨询价。

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作于1982年的画作《无题》,画面中是一只带角的怪兽头像,这幅作品一直被认为是该艺术家的精品之作,尽管作画时他才22岁。《无题》原本由一位纽约藏家亚当·林德曼(Adam Lindemann)在12年前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
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作于1982年的画作《无题》,画面中是一只带角的怪兽头像,这幅作品一直被认为是该艺术家的精品之作,尽管作画时他才22岁。《无题》原本由一位纽约藏家亚当·林德曼(Adam Lindemann)在12年前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

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新星,巴斯奎特对于艺术与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绘画,还涉及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他去世时留下了上千幅绘画与纸上作品,曾被多位艺评人称作“黑人毕加索”。巴斯奎特通过涂鸦艺术,试图打破艺术与社会中白人至上的精英主义的玻璃幕墙。在1988年夏天,他因海洛因中毒去世,年仅27岁。巴斯奎特迅速成为了神话型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急促短暂,但其影响早已远超了艺术的边界,成为了不可被忽视的符号之一。

巴斯奎特 图片源自网络
巴斯奎特 图片源自网络

同样在拍场上,2016年6月29日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现场。其中本场最高价拍品来自影星约翰尼德普所收藏的巴斯奎特作品《猪肉》,以5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500万元)远超估价的成绩成交。

巴斯奎特 猪肉
巴斯奎特 猪肉

今年11月10日,已故英国前卫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私人艺术品收藏首轮拍卖在伦敦苏富比举办,其中巴斯奎特创作于1984年的名为《空气动力(Air Power)》的油画,是当晚拍品中最昂贵的一件。该作品加上佣金,总价近710万英镑,是拍前最高估价350万英镑的两倍。

巴斯奎特作品《空气动力》成功拍出
巴斯奎特作品《空气动力》成功拍出

粉丝经济

亚洲年轻收藏家正在茁壮成长,不断涌现,应对这一变化,今年香港秋拍也浑身解数向年轻藏家靠拢。其中最具有话题性的当属苏富比推出的由亚洲人气偶像T.O.P策展的“TTTOP” 晚间拍卖。拍品种类不单反映T.O.P作为策展人的艺术喜好,亦透视了当今年轻藏家的国际收藏视野。当晚的拍卖由让·米歇尔·巴斯奎亚的油画《士兵》领衔,以4668万港元远超估价成交,成为本场价格最高的拍品。这件作品来自国际知名的日本收藏家、T.O.P的好友前泽友作的私人收藏。

巴斯奎特创作于1983年的巨幅作品《士兵》
巴斯奎特创作于1983年的巨幅作品《士兵》

数据显示,这场拍卖斩获了1.36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18亿元)。其中逾40%竞投者为40岁以下,20%竞投者为新客户,全球逾20个国家的客户参与本场拍卖。我们亦从中看到,拍卖结果分化明显:一边是“粉丝经济”效应带来的成交结果,买单的多是T.O.P的粉丝;另一边是常规的收藏家,还是着眼于艺术家和作品来斟酌是否买入。就像CNN所报道的,这次与明星合作是苏富比公司想借此在亚洲年轻一代藏家中打开市场。

同样,中国的“80后”藏家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出生优越、在艺术圈中也越来越有话语权、是这些“新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多半是当代艺术收藏家,不仅仅满足于购买与鉴赏,更多是参与公共平台的搭建,并乐于分享与传播,充当艺术的推手。收藏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个人享受,也是一种介入公共事务的姿态。有来自苏富比高管的评论:藏家也好,单纯艺术品投资客也好,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抱持不可动摇的信心,最佳持有期是20到30年。长期投资的盈利高于短期收益。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