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重要中国书画齐聚保利香港五周年庆典
0条评论 2017-03-09 13:50:1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VIII]

\

崔如琢《秋烟漠漠雨蒙蒙》
崔如琢《秋烟漠漠雨蒙蒙》
设色纸本 镜心
2010年作
178.5 x 521 cm.
估价待询

此次春拍将继续呈现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VIII],包含积墨与指墨多种艺术手法的精彩佳作。特别呈现大尺幅积墨作品《秋烟漠漠雨蒙蒙》,整幅作品达八十四平尺。潇潇秋木覆盖着山坡,嶙峋而佝偻的枫叶树丛傲立於秋雨之中,朦胧烟雨笼罩着山峦,充盈着潮湿的雾气,屋檐在苍松的掩映下时隐时现,群鸟归巢,细舟靠岸。

景与景变换交错的罅隙间似乎蕴含着“虚”与“实”的朴素哲学,从而使画面具有了更深层意味的指向。四季共生的哲学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重要维度,作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季节的交替,也将时间与气息赋予了画面。

如果说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浑厚华滋,那麽积墨是生成浑厚华滋的重要条件。崔如琢在团团的浑黑境地里,让人分辨出指的灵活多变。其积墨极具己法,无论是混沌还是清晰处,此法都可以施展。精湛的积墨手法,使画面在厚重之中又见细节与层次,在无中见有,蕴含着哲思妙义。

当代水墨艺术专题

吴冠中《松林》
吴冠中《松林》
1987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86.5 x 68 cm.
估价:HK$ 5,000,000 - 7,000,000

吴冠中的艺术观点是近现代乃至当代艺坛中最具开拓精神及时代特徵,尤其是他融合中西的色彩水墨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新探索。其最初的水墨画带有明显的水彩或油画的创作痕迹,囿於写生或写实的框架中,难以发挥水墨画特有的特点,但在80年代以後,其作品更注重发挥笔墨的功用,色彩变成了相对次要的角色。从《卧松》、《榕树》、《小鸟天堂》到90岁时的《天涯》,吴冠中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为古树画魂,树成为了吴冠中先生最擅长、最具特色以及最能体现其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的重要内容,总能让欣赏者产生一种生机盎然、玄幻神奇之感。此次春拍呈现吴冠中先生作於1987年的《松林》,为其典型的“银灰色时期”成熟力作。画家显然已经摆脱了形式的束缚,在构图和形象处理上逐渐简化,整幅画面几乎只运用水平或垂直的线条,在粗细、疏密的细微变化中,林木的繁茂与叠错,真实而生动地跃然纸上;缤纷的色点表现出松树的意象,用具有现代设计构成特点的造型与笔墨来对松树的形象进行重构,致力於寻求最简洁和纯粹的表达方式。在极强的形式感的表现中,画家充分运用水墨浓淡变化和不同色彩的表现力,使得光影深透水墨的淋漓,笔触精妙、色彩和谐、形式与质感的刻画与表现,无不达到了最完美的集成与统一。1989年至1990年间,这幅作品先後在旧金山、伯明翰、堪萨斯、圣约翰和底特律五个城市举办的“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展览中巡回展出,是吴冠中中年时期最为成熟的艺术表现语言,是概括、洗链的形式美体现,此幅《松林》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彭薇《艮岳遗峰》

\
彭薇《艮岳遗峰》
2012-2014年作
设色纸本 绘画&装置
190.5 x 432 cm.
估价:HK$ 2,000,000 - 2,800,000

此次五周年春拍庆典,保利香港亦将隆重呈现艺术家彭薇坚持创作十余年、展现极致绘画理论的《遗石系列》之《艮岳遗峰》。画石是彭薇艺术道路的开始,她也由这一传统文人题材中找到一种有别於古典中国画及於其他当代艺术家技法的全新绘画语言,构造出属於自己的水墨世界。“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审美符号,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成为文人阶层热衷收藏的对象,发展至唐、宋时期,湖石鉴赏已经十分成熟。此後,赏石收藏盛久不衰,历代文人寄情於此,成为审美抒怀的载体。宋徽宗所作的《祥龙石图卷》便给予艺术家无限的灵感——画中仅绘宫苑中一太湖奇石,蜿蜒之势宛若祥龙,湖石顶端植以一株花卉,亭亭玉立。画面左侧则是徽宗以“瘦金体”所拟题诗,面积之大,俨然成为画面构成的部分。在彭薇眼里,这张成於北宋年间的图卷,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当代性。徽宗将石头从山水画中独立,从所有的事物中抽离出来,仅留有顶端的一枝花,左边却以大段文字构成画面的统一。她相信降龙石、灵璧石等都确实存在,而且姿态大气、舒展,独具宋元气度,非案头赏石可比拟。彭薇笔下的太湖石,剥离了所有古代的沉重含义,只剩下经典的图式,吸取当代艺术的材料、观念及技法,通过解构和重建,转化为一种历史的记忆,重新出现在彰显时代审美的当代水墨中,以一种过去式来证明现在,演绎出全新的可能性。

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预展:4月1-3日

拍卖:4月2-4日

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