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人们在肖像领域在不断的尝试着用新的表现方式,象征着中国艺术家主体的苏醒。很多艺术家用肖像作为素材或将其作为表现空间,拓展了肖像摄影的意义。
进入新媒体时代,摄影的权利彻底地开放,便携式相机的普及,图片的数码化,数字后期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间人们的图像被如此大量的制作,复制,传播,销毁。而可能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如此脱离不开图像。肖像摄影可以出于任何目的被制作,也可以以更为多样的形式展示。
摄影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可以达到完美的真实再现。同时这种真实本身也给摄影主体和客体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从肖像摄影者这一角度人们可以窥见到拍摄者和被摄者的状态的改变。我们在观看一张照片时,会渴望去了解镜头前的人和镜头后的人。
李致铭(昆明图片社) Li Zhiming from Kunming Picture Agency
管天姑娘 The Girl Supervises the Sky
1980s
银盐纸基 Gelatin Silver Print
赵嘉源(昆明图片社) Zhao Jiayuan from Kunming Picture Agency
冬 Winter
1980s
银盐纸基 Gelatin Silver Print
高满林(昆明图片社) Gao Manlin from Kunming Picture Agency
青年演员 Actress
1980s
银盐纸基 Gelatin Silver Print
韩磊 Han Lei
一个胖男孩侧面像
2005
艺术微喷 UltraGiclee
政纯办
政先生
2007
艺术微喷 UltraGiclee
展览开幕期间艺术家任曙林也来到现场观看这次肖像展。他向界面记者讲述了自己对于这次展览的个人感受和看法。
任曙林(左)
任曙林 Ren Shulin
先进生产者
1977
银盐纸基 Gelatin Silver Print
11.7x14.3cm
任曙林 Ren Shulin
先进生产者
1977
银盐纸基 Gelatin Silver Print
11.7x14.3cm
“我本身抱着很大的期待来观看这次肖像展。因为肖像是摄影术发明以来很重要的一种拍摄形式。 它记录的很多信息是其他摄影形式无法取代的。从展览和学术的角度来梳理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从美术馆的收藏中看到一些照相馆拍摄的人像,剧照,还有一些艺术家从不同的环境中拍摄的人像。”
陈强 肖像照
“肖像是有时代性的同时它也是没有时代的。一个人所处的年代,环境,他的经历几乎全都写在脸上。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肖像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当人们面对镜头的时候。被摄人的生长环境,所处的时代几乎都会从表情中流露出来。我觉得肖像摄影有意思的在这里。当你把不同年代的肖像摄影按照时间或者其他的顺序排列出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这种趣味性和纪实摄影,抓拍人物还是不一样的。当仅仅是为了拍摄人物肖像而拍摄时,拍摄者和被摄者之间的心理是十分微妙的。”
“这次没有庄学本的摄影作品我觉得是有一点遗憾的,当他拍摄这些少数民族人们的时候,可能会通过翻译人来与被者进行对话,被摄人的内心也许会紧张,会放松,会恐惧我们无从知晓。而这种微妙心理是拍摄肖像有趣的事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