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再中国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唯一出路
0条评论 2017-04-21 09:06:00 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当代艺术界自2010年以来有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与“85新潮”时期突出反传统的价值观相反,努力强调与传统再连接的价值观。这也使油画的方式转化为传统水墨的图式成为了一种时尚。

\

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很明显,其中最重要原因是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亦即当众多青年艺术家在“85新潮”时期解决了他们面临的文化问题后,随之也带来了全新的文化问题,这一点在今天显得越来越突出。而通过上面提到的新创作现象,人们似乎可以看到部分艺术家希望解决“85新潮”遗留问题所进行的种种努力。

随着国门的不断打开,许多年轻艺术家采取了“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以致形成了具有激进色彩的“85新潮”。尽管“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极大地打开了很多人的艺术思路,同时在扩大新的审美领域,传播现代观念,启迪新的思维,鼓励创造精神,革新民族意识,造成多元化局面均有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但它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去中国化”问题。

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即在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牵引之下,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逐渐丧失了自身的语境。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从传统文化中自然延伸与生长出来的。它的视觉资源也好,观念资源也好,主要还是来自于西方。由此也导致不少作品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手法上,都有直接摹仿西方当代艺术的痕迹,明显是产生于所谓的“书本效应”与“画册效应”。这不仅使相当多作品缺乏原创性,也导致了艺术家身份的缺失,若不加以很好解决,必将严重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在国际上的地位。

所幸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开始有少数艺术家意识到了“中国性”建构的本土价值,也在努力回到自身的语境中。这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终于迈向了“再中国化”的过程。但直到新世纪之初,所谓“去中国化”的问题,或者说“西方化”的问题还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很普遍地存在着,这也正是我与孙振华在2001年策划“重新洗牌”展览的重要原因。我们当时的宗旨就是希望艺术家能想办法从传统中寻求借鉴,以尽力解决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断裂的问题。可惜这个展览总被少数人误解为是个水墨展,其实参加展览的大多数艺术家是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而从事水墨创作的人倒在极少数。

虽然有很多艺术家意识到了“中国性”建构的本土价值,并正在努力回到自身的语境当中。但是,由于类似工作才开始不久,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少数作品就采取了简单摹仿传统山水画图式符号的做法,好像追求与传统的联系就是他们要画山水题材的唯一理由。比起目前国内各画院的大批水墨画家,他们并不一定做得更好,也没有显示出作品的当代属性来。

其实,强调与传统的联系和表达作品的当代属性应该是一体的。在今天,不光是艺术家面对的山水环境与文化问题与古人不一样了,就是生活的价值观也不一样了。为什么不能从今人的具体感受出发去进行新的创造呢?至于在艺术表现上,这些艺术家则要想办法努力转换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恕我直言,少数作品做得极为浮浅或表面,创造性也很不够。

熟悉中国艺术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山水画家一向有着独特观照自然与表现自然的方法,与此相关的是,他们历来追求表现的是观念的自然、诗意的自然与主观的自然,正所谓胸中山水与山水意象。相对而言,少数艺术家的作品由于既没有很好把握传统画家观照自然与表现自然的方法,又没有表达个人特有的感受、观念与意境,进而创造新的艺术语言,结果使来自传统的山水画符号空洞化、形式化、浅表化了。

另外,在强调写意化的表现上与在呈现作画的时间性上也做得比较差劲。据我所知,这两点恰恰是西方抽象表现艺术家特别重视并予以借鉴的。因此不免让人感到,少数艺术家对传统山水画尚缺乏深入研究,仅是限于对表面符号的抄袭上。

中国当代艺术的“再中国化”过程还漫长得很,而指向本土文化结构才是唯一的出路。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