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毕沙罗出身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自幼展现的艺术天赋已经造成了他与父母的分歧。母亲拉舍尔说:“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画家”,期许他子承父业的父亲告诫:“一个人不能把油画当饭吃,或当外衣来穿,或在它遮盖下睡觉。总之,艺术是一种奢侈品。人们没有它也不会死的”。
Lot 5715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
《毕沙罗夫人肖像》画稿
21.4×28.7cm
1幅 附证书
来源:
OhanaGallery 伦敦 NO.957
英国伦敦私人收藏
此幅画稿是毕沙罗为妻子朱莉毕沙罗所画,画稿下方有毕沙罗首字母“CP”。当毕沙罗爱上了母亲的女仆朱莉,并与她同居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家里面因此不再给他资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画又卖不出去。为了糊口,他曾做过油漆工—好在画刷跟油漆刷差别不大。朱莉也下到田间,拼苦拼累地挣点子小钱。爱情帮助毕沙罗打开了对生活,对家庭,对这个活生生真实世界的热情。他走过了曾一度捉襟见肘的岁月,和不被主流艺术界认同的困境,成为最坚定的印象派画家,被尊称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毕沙罗和朱莉共有5个子女长大成人, 二人相携直到卡米耶·毕沙罗生命的最终。
毕沙罗一生为自己及家人画过大量习作和肖像画。毕沙罗一向反感矫揉造作,他曾说过:“矫揉造作的艺术是最腐败的艺术”。所以,在给家人做画时,他经常从最寻常的家居生活情景中取材。他以妻子朱莉为题的画作并不多,据说是因为朱莉不习惯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作模特。画稿中的朱莉正在自得其乐地缝纫,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丈夫捕捉的对象。
此画稿附有毕沙罗孙子、艺术史教授乔基姆·毕沙罗开具的证书。据他推断,此画作于1850-1860年间。在一幅卡米耶·毕沙罗于1877年完成的题为《毕沙罗夫人窗边缝纫图》的肖像画中,毕沙罗夫人的姿态和此画稿中的姿态很相似。《毕沙罗夫人窗边缝纫图》在毕沙罗-余勒知名作品目录中第534号(余勒是以促进和推广印象派作品而著名的巴黎画商)。
Lot 5716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
《圣托马斯风景》素描作品
约1852年
16.5×25.4cm
1幅 附展览记录
圣托马斯(St Thomas)是毕沙罗的出生地,他在此一直成长到十二岁才离开,前往巴黎的一所寄宿学校。
1952年,二十二岁的毕沙罗师从丹麦的弗里兹·梅尔贝(Fritz Melbye),这一时期绘制了许多风景,特别是他的故乡圣托马斯。近处房屋的明暗,远山的葱郁都在寥寥数笔中交代清楚,层次分明。线条断续以表现不同质感,是典型的毕沙罗的线条特征。风景恬静迷人,是毕沙罗浓浓乡愁的寄托。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毕沙罗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他尝试以点描法绘画。后来,他潜心描绘城市景致,尤其喜欢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点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这类作品终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毕沙罗的艺术创作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努力中不断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他曾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1983年9月6日-10月15日,
《卡米耶·毕沙罗》,悉尼视距图形画廊,第13号
此幅《圣托马斯风景》最早来源于毕沙罗遗产,在1983年在悉尼视距图形画廊展出,并出版著录。画作右下方为毕沙罗姓名首字母缩写“C.P.”。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