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地,一月三场展览,最近的蔡国强有点忙
0条评论 2017-09-15 10:03:44 来源:99艺术网 

上周六,由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得主凯文·麦克唐纳执导的《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国内的百余座城举办了首映礼。由于是蔡国强个人的第一部纪录片,即便只是首映礼,也吸引了艺术圈内外大量的关注目光。本周,蔡国强首次俄罗斯大型个展“思考《十月》革命百年”与近十年来在美国最大的公共艺术项目《萤火虫》也将分别于本周的12与14号在莫斯科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与费城百年富兰克林大道启幕。而上月19日,蔡国强带着2017的新作参加了在京都二条城所举办的“亚洲回廊现代美术展”……一月间,三场展览一场活动;可以说,最近的蔡国强真的非常忙。

《天梯》成都首映现场
《天梯》成都首映现场

对于文化的发问

视线先跳回到上月在日本京都的二条城的“亚洲回廊现代美术展”。

在今年的“亚洲回廊现代美术展”中,蔡国强为世界文化遗产二条城量身创作了一组大型视觉奇观装置——《盆栽之舟》。

《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盆栽之舟》造型基于东方传统帆船,在三座巨石上重组矗立,船中容纳五棵松树,构成一座12米高巍峨的“盆栽”。作品耸立二条城宫殿中庭,与周围始建于十七世纪的建筑群琴瑟和鸣的同时又卓尔不群。精心挑选的巨石和松树,形似源于中国、后来流传日韩的山水画风。藉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想象力,俏皮隐喻东亚历史与现状……

《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蔡国强与《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蔡国强与《盆栽之舟》,图片来源“美术手帖”

其实这件作品,是蔡国强去年在“亚洲回廊现代美术展”奈良站的延续:

去年在 “东亚文化之都2016奈良”上,蔡国强糅合表演与艺术装置所创作了《造一艘船》。整件作品集行为、装置艺术为一身:背倚千年东大寺,古松、镜池怀抱之中,10位来自中国的造船匠现场制作一艘长13米、宽3.2米、桅杆高9.9米的东亚传统福船,木材全部取自中国;而制作的整个过程开放公众观看;完成后,大船在东大寺的镜湖上泛舟了数月 。这个造船工程既象征东亚各国文化互相传承、渗透和影响。东方文化的包容、和谐精神,就像它古代的船队一样,影响天下。在奈良的这艘船,艺术家试图提问:今天东亚的大海上,还存在或还容得下这艘精神之船吗?东亚地区的人们之间,能不能共造这艘船?

蔡国强《造一艘船》, 日本奈良东大寺展览现场,2016。辰巳昌利摄,蔡工作室提供
蔡国强《造一艘船》, 日本奈良东大寺展览现场,2016。辰巳昌利摄,蔡工作室提供

而如今,如同人类历史进程,这艘船如今抵达京都,成为今天的《盆栽之舟》。蔡国强表示:“在奈良东大寺现场《造一艘船》,让人时光穿越;重续历史,进而思考今天。既象征东亚各国文化互相传承影响,也面对今天东亚国家间的诸多困难现实,提出是否还可以同舟共济的问题?这艘船到了京都,和二条城风土融合出荒诞神奇的《盘栽之舟》,幽默地问道:“东方哲学精神及东亚文化之都的和平愿景,不过是座大盆景而已吗?”

对于历史的发问

相对于京都的对文化反问。12号,在莫斯科,蔡国强以十月革命百年历史节点,以大型个展《蔡国强:十月》向历史进行了发问。

在此次展览上蔡国强为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打造一系列重量级全新作品,亦延续其与世界不同族群交流合作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论,邀请当地民众参与创作火药作品。《十月》既是对艺术家独具创造性的艺术手法的全面介绍,更思考个人在历史中的角色,以及个人梦想与人类理想的关系。

《蔡国强:十月》爆破现场,蔡工作室提供
《蔡国强:十月》爆破现场,蔡工作室提供

开幕两周前起,馆外装置《秋天》每天围满当地好奇民众拍照,并在社交媒体上激起话题讨论:美术馆百年大殿入口,渐渐堆起一座几百个摇篮组成的16米高山,湮没美术馆入口台阶和高耸的古典柱廊。此后吊车连续三天细雨作业,自上而下,每个摇篮中种下一两棵3、4米高白桦树,婴儿车中种下小树苗;大树呵护小树,形成葱茏丰满的白桦林。装置过程中,白桦树林已随天气转秋开始发黄。想象展览期间黄叶落满山坡,一根根白桦树干,将与摇篮山结构主义般的骨架一并显现。

\

\
《秋天》, 2017。手推车、婴儿床、白桦树。约23米宽,15米高。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2017年。赵小意摄,蔡工作室提供

《秋天》布展过程,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秋天》布展过程,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绕过被堵住的美术馆正殿入口,进入馆内,空间再次被艺术家拉伸变形:美术馆主轴、巨大古典台阶上空,横贯二十米火药书法丝绸《声音》, 挑高天井被切成两半;艺术家把书法、绘画的平面艺术,转换为磅礴诗意的空间装置。观众迎着《声音》拾级而上,头顶柔软白绸上黑火药爆破的《国际歌》箴言 “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几乎碰到时,已置身“白厅” 。

 
《声音》,2017。火药、丝绸,4.7 x 20 m。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辰巳昌利摄,蔡工作室提供
 
《声音》,2017。火药、丝绸,4.7 x 20 m。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辰巳昌利摄,蔡工作室提供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大地》,2017。芦苇、木板、反光高分子膜,麦田约8 x 19.8m, 镜面约8 x 20m。《河流》《大地》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赵小意摄,蔡工作室提供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大地》,2017。芦苇、木板、反光高分子膜,麦田约8 x 19.8m, 镜面约8 x 20m。《河流》《大地》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赵小意摄,蔡工作室提供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大地》,2017。芦苇、木板、反光高分子膜,麦田约8 x 19.8m, 镜面约8 x 20m。《河流》《大地》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赵小意摄,蔡工作室提供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大地》,2017。芦苇、木板、反光高分子膜,麦田约8 x 19.8m, 镜面约8 x 20m。《河流》《大地》于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赵小意摄,蔡工作室提供

白厅头顶一片银色镜面,让本已高大的空间放大一倍,观众情感随层层空间经历曲折波澜……两侧墙上各二十米长的火药绘画《河流》和《花园》,簇拥展厅中间近三百万棵金黄麦草形成的《大地》田野。《大地》是蔡国强希望重现儿时苏联电影和俄罗斯油画中,阳光被云彩遮住、投影大地麦田的神秘感,也是少年蔡投射脑海中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大地》头顶的镜面天空,映照出田野中的神秘符号,也倒影出黑色显影般波涛汹涌的历史《河流》与其中的人民,迷幻彩色《花园》中的罂粟、康乃馨和苏联海报,以及观众自己。倒立的幻影,引导观众思考自己和作品的关系。另两个侧廊,展出一批亲切的小型作品——从艺术家为展览所作铅笔手稿、激光刻纸技术手法,到火药试验等,让观众看到他的构思和创作过程。


《花园》, 2017。火药、画布,3 x 20 m。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金翎摄,蔡工作室提供

《花园》, 2017。火药、画布,3 x 20 m。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金翎摄,蔡工作室提供

《花园》细节。金翎摄,蔡工作室提供
《花园》细节。金翎摄,蔡工作室提供

展览在大型视频作品《十月:为红场所作的白天焰火》中达到高潮。柴可夫斯基的弦乐里,白天焰火从红场和莫斯科河岸升起,空中形成一幅幅悲怆深情、催人泪下的画卷。最后在百秒震耳欲聋的雷鸣闪电中结束,留下白色的闪光……

火药画《河流》爆破瞬间,全俄展览中心(VDNKh)22号馆,莫斯科, 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火药画《河流》爆破瞬间,全俄展览中心(VDNKh)22号馆,莫斯科, 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火药画《河流》爆破瞬间,全俄展览中心(VDNKh)22号馆,莫斯科, 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火药画《河流》爆破瞬间,全俄展览中心(VDNKh)22号馆,莫斯科, 2017年。33工作室拍摄,蔡工作室提供

9月4日起,艺术家在莫斯科志愿者协助下,于全俄展览中心(VDNKh)22号馆现场,先后爆破火药作品《河流》《声音》和《花园》。 志愿者将一百张人民照片摆出历史的河流,教艺术家写俄语书法,帮助刻出巨大花朵纸模;艺术家点火后,扑灭画布的小火星…共同经历一个个悬念的爆炸瞬间,见证作品诞生。

\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作品细节。Tatiana Gontan摄,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提供

《河流》,2017。火药、画布,3 x 20 m。作品细节。Tatiana Gontan摄,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提供

同蔡先生的许多艺术作品一样,此次展览是对大规模历史动乱时普通民众命运的反思。它并非仅仅回顾历史事件,而是讲述那些渡过历史灾难的人们;这个展览关乎的是我们的梦想与希望。我们将展览构想为当代艺术与学术性博物馆的古典建筑之间的对话、作品与它们的创作历史之间的对话,更是历史事件与今日希冀之间的对话。我相信,蔡先生“爆炸性”的绘画将给我们注入一剂新能量,带我们迈近更美好的未来(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 玛丽娜·洛沙克)

“十月”展览现场,蔡工作室提供
“十月”展览现场,蔡工作室提供

对城市的发问

而紧接着明日(美国时间14号),蔡国强将带着他近十年来在美国最大的公共艺术计划《萤火虫》,登陆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大道。

当晚6点日落时分起,志愿者踩着挂满近千只灯笼的27辆脚踏三轮车,载着游客和当地民众,如同“萤火虫”般在富兰克林大道上自由穿行,为人们带来对这著名历史干道的崭新体验。作为艺术家过去十年来在美国的最大公共艺术计划,《萤火虫》将持续至2017年10月8日,每周四至周日下午6点至晚上10点实施。项目由费城公共艺术协会(aPA)和Fung Collaboratives 委托创作,Lance Fung 策划。

《萤火虫》,效果图,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萤火虫》,效果图,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富兰克林大道得名于美国建国元勋、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百元美金亦印有他的头像)。1.6公里的林荫道位于费城这座美国最古老城市的文化轴线,起于费城市政厅,止于费城艺术博物馆,堪称费城的香榭丽舍大街。两侧林立各国国旗,致敬这座“由移民建立的城市”。

这些蔡国强泉州家乡手工制作的灯笼,闪烁着他童年的记忆,移植万里之外的费城,装点夜幕下的大道。多彩多样的灯笼,仿佛美国的多元文化与族群,如萤火虫般来自世界各地,扎根这片土地,创造光芒。蔡国强亦一改大型庆典的程式,让大道百年纪念如孩儿般轻松欢快,吸引社区民众自由参与,也让大道上的往来行人,都沉浸在童趣的梦幻之中。晃晃悠悠的灯笼们,如同一群群萤火虫,穿梭在人潮涌动的大道上,给寻常的生活风景注入新的活力。

蔡国强,为《萤火虫》所作的手稿,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蔡国强,为《萤火虫》所作的手稿,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二百多年前,富兰克林好奇的眼睛仰望天空,追寻风暴,以风筝试雷电,发明了避雷针。也是他签署《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象征美国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重要文件。艺术家让充满天趣的《萤火虫》项目实施在富兰克林大道的万国旗帜下,在今天深具特别意义。

费城公共艺术协会执行总监、主策展人Penny Balkin Bach 表示:“无论是1887年委托考尔德,还是这次委托蔡国强创作,协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当时的艺术和艺术家…蔡先生充分挖掘费城的平等精神和社区骄傲感,创意这次无与伦比的公共体验,让我尤其激动。”

特邀策展人Lance Fung 表示:“蔡先生2013年在巴黎实现爆破计划《一夜情》后,首次创意如此大规模的公共参与项目。《萤火虫》在林立各国旗帜的费城‘香榭丽舍大道’上演,太完美了。”

从京都的“船”,到莫斯科的“秋天”,再到富兰克林大道上的“萤火虫”,可以看出蔡国强已不再只是那个“发烟火”的艺术家。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空间格局,他总会找到某种方式,让城市气息与自己的艺术相连。如果要去追问,这些作品与他的“烟火”有何关系?可能“烟火”的野性与生命力仍然贯穿其中。而10月,他的《蔡国强在普拉多:绘画的精神》将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开幕;面对西班牙,面对普拉多美术馆,不知他又会带来些什么?

(注:文章根据蔡国强工作室提供的内容和图片整合而成)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