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上海视觉艺术设计展"于12月3日下午3时于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期为12月3日至12月13日。
重提"开放的作品"
开放的作品(OpenWork)一词出自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安伯托.艾可(UmbertoEco)的同名着作。艾可强调阅读者在创意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阅读者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会依据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带着自己的独特观点去重新解读作品。这种对作品的解读是一种开放性行为,虽然它不是无限的。在艺术设计作品和一位理想阅读者的对话中,阅读者会从作品的可能的阅读方式中做选择。这位理想的阅读者虽然并不是一位完美的,但它能够以作者期望的方式解读作品,甚至清楚作品蕴含多少种可能性。艾可将这些视为一种演出,因为每个阅读者都有一个独有的诠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经济发展推动下快速扩张的中国设计,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注重单向传播,功能上以利益导向的价值取向,"设计是工具"的现代主义主张忽略了阅读者对开放性作品的审美需求,缺乏应有的艺术性。实际上功能和效益在接下来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计算机生成技术等科技的参与下似乎是唾手可得的。但是它们带来的必然是"设计师"角色的弱化,当下,我们可以明显的从设计师群体中感受到一种"价值感焦虑"。而在由互联网,社交平台,自媒体交织的新的视觉世界里,阅读者对视觉艺术呈现出积极的影响,他们收藏,标签,点赞,再传播他们喜欢的作品,涌现现象驱动着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创新,艺术性更强,意义暧昧模糊,这些开放性的特征其实是作为"人"身份的设计师对抗作为"机器"身份的设计师的新希望。
当年艾可"开放性作品"的提出引导了欧洲后现代思潮,促进了当代艺术的重大发展。本次展览我们站在视觉设计的领域重提"开放性作品"的观念,我们并没有呼吁放弃"技术",恰恰相反我们是期望新技术带来的是创作意义上的重组,我们在提醒创作者回归"人与人"的感情,提醒阅读者认知自己的身份积极参与再造作品,期待"创作者,阅读者和作品"三者孕育新的生命力。这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即可行而又具现实意义。我们衷心期望"开放性作品"的观点给中国视觉艺术设计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2017上海视觉艺术设计展邀请了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的视觉艺术设计创作者。他们在创作上勇敢的拥抱新的技术,思路宽阔且极具冒险精神,他们注重和阅读者之间的交流关系,这些特质让他们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艺术的开放性和设计的目的性。本次展览的愿望是进一步剥离其背景将它们放进美术馆,让每一位来到展览的阅读者能够和它们对话,感受视觉艺术设计的魅力,并从中解构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
策展人:许一兵陈嵘
特别展:胜井三雄视觉艺术生涯致敬展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胜井三雄先生视觉艺术生涯作品回顾展。展出胜井先生的42幅海报作品和26套贯穿日本现代设计史的珍贵书籍设计代表作及部分视频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幅度超过40年。
胜井先生是最早在作品里全面引入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师之一,并由此形成了他独创的色与光的设计语言--"DigitalTexture"。从他1958年获得日本第八届日宣美大奖的作品《纽约的人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他已开始尝试用当时最新颖的印刷技术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曾任MIT多媒体研究所长的JohnMaeda曾感叹先生比年轻人对计算机技术参与到设计中持有更开放的心态和观点。这次有幸邀请胜井先生开设特别回顾展,在有限的空间里精选展示了他设计生涯各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既有我们熟悉的多幅海报,也有先生在书籍设计中运用系统性语言的大量实践。我们可以看到80多高龄的胜井先生在其设计生涯中对于视觉造型语言不断的追求与创新。
展项一:全球视觉艺术设计25人展
来自全球范围不同国家地区极具活力的25位创作者,他们的身份混合:设计师、艺术指导、策展人、教育者、作家等。他们被予以一个要求:回顾和展现自己的作品的开放性,它们是成组的、系列的,甚至是可以是被打乱的,但是要呈现出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源于自身对作品倾向的回顾。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这些优秀的视觉艺术创作者反应出了信息时代下"人的创作者"的身份特点,他们熟练的运用CG绘画、摄影、影像、计算机生成等新的技术工具,创作上极具冒险精神,同时敏感的关注阅读者的体验,开放而不失艺术感,他们交织出了视觉艺术设计在这个时代下的新价值。
参展艺术家名单:
Craig&Karl/纽约&伦敦CatherineGriffiths/奥克兰SeanHogan/墨尔本G?tzgramlich/海德堡YvetteShen沈达/哥伦布市JaeminLee/首尔JasonLittle/悉尼古平正义/东京TnopWangsillapakun/曼谷Tin&Ed/纽约&墨尔本李唯一/伦敦朱子蓬/纽约李根在/台北罗晓腾/香港广煜/北京夏岩枫/北京孟鑫/上海张周捷/上海SuperNature/上海&马来西亚杜钦/上海陈嵘/上海XUXU/上海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项二:界面的延展-动态海报艺术设计展
界面的延展:动态海报艺术设计展,特别邀请了来自大中华地区活跃在一线的优秀设计师和专业院校师生的动态文字与图形设计作品,他们的创作基于这种竖向的"屏幕类海报"形式体现了平面视觉数字化的趋势和艺术设计在界面的延展。这些作品受到技术与文化的双重驱动,其混合性既体现在超媒体的特征上,也体现在设计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数字媒介天然具有的拼贴、混合、透明、变形、动态等等能力,使这一领域成为前沿设计的实验阵地,对于视觉/文字语言的塑造不可避免地成为超越语言本身或作者原有意图之上的工作,设计师的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往的手工艺从业者一跃成为内容的策划者、建构参与者,日益成为塑造大众文化景观的重要力量。
参展设计师名单:
LxU魏婷婷/北京曹琦雯/北京陈博/北京金希/北京许礼贤/深圳高少康/深圳廖波峰/深圳anotherdesign/深圳朱徳才/深圳张昊&焦阳/深圳张卫民/深圳陈正达/杭州李轶军/杭州吴炜晨/杭州俞佳迪/杭州周峰/杭州龚啸/杭州瞿振超/杭州冀皓天/杭州林庄祥/杭州丁峰如/宁波虞惠卿/上海韩文斌/上海饶正杉/上海段智华&INDaeHwang/上海薛冰焰/南京王远(宿迁)
特别鸣谢:胡雪琴许礼贤李轶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项三:D&AD2017获奖作品展
D&AD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奖项,它是业界最难拿的创意奖之一。它坚持秉承的是让精英创作者作为评审的主视角而故意避开广告主,赞助商,品牌商的影响。所以自1962年以来它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几乎都成为了创意业界的标杆作品。如同展览主题探讨的开放性作品观念,D&AD的坚持提醒了创作者在商业设计作品上的对艺术,审美及阅读者的尊重。从D&AD2017获奖作品来看,社会使命感成为创意者群体新的开放性主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项四:"设计对话"SIVA设计教育成果展
从古人手上的石斧到今天掌上的iPhone,设计的发展进程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芒,体现了人类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前进。
SIVA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思想,始终坚持国际视野下的设计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多年来,设计学院与世界诸多名校开展了丰富的教学合作交流,这些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而且有力的推动了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给合作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收益。文明要对话,设计要交流,设计教育要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自省、俱进。
"设计对话"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图形交流设计专业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传与信息设计专业联合设计项目展;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优秀教育成果作品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期将持续至12月13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