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李华生如何从“野逸国画家“涅槃?
2018-01-18 13:45:4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魏娜整合

水墨绘画语言的拓展一直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希望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有所突破和有所创新的艺术家无不在这方面进行探索。1980年代开始运用的“水墨”这一概念,就已经明确地、有意识地试图将这一类实践与传统的“国画”加以区别……进入腊月的第一日,99艺术网带来从“国画”到“水墨”执着真诚探索的艺术家李华生,了解他如何从传统”野逸国画家“涅槃?

李华生
李华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李华生(194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已经作为同辈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然而当他更多接触到更开放的当代艺术之后,便拒绝再用传统方式作画,并开始隐士般的生活,隐居成都,曾旅居于喜马拉雅山。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为了寻求艺术上的了悟,李华生选择了一种极端而单调的方式——手绘线格。这种方式近乎禅修,这些用柔软的毛笔一根根绘就的线条,记录了他持续而细微的身心变化。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每一幅线格都是一段往昔岁月的印记。

曾经优秀的“野逸国画家”如何涅槃?

李华生在进行抽象画探索前,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同辈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曾参加过重要展览,如中国美术馆"十人中国画展"(1981);美国八大博物馆"现代中国画巡回展"(1983-1985)等等。1987年,他在去美国前后,一直都在创作具有文人意境的“新文人画”。

李华生国画作品

山居图
山居图

山居图
山居图

大都会博物馆所藏李华生作品
大都会博物馆所藏李华生作品

然而写意的山水与抽象的格子,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作品,如今它们出自一人之手。

香港当代美术馆购藏

香港当代美术馆购藏
香港当代美术馆购藏李华生作品

三十多年前,李华生降落到美国,从康定斯基到波洛克,再到那些被误认为垃圾堆的装置,李华生说去美国是开了眼界,还在荆棘丛中飞的时候,看中国绘画里的“这张画”和“那张画”之间是有差别,但走远了从高处看下去就变得渺小了,方法和观念的一致让身在其中的人和画都差不多。

用他自己的话说:去了美国,看了许多20世纪大师的作品,我被震惊的腿都发软——站不住了。他还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画画了!

于是李华生说,得放下那些“无聊的骄傲”……1987年从美国回来后,他却长期无法创作,成为变的开始。

中国山水画家很少将喜马拉雅山作为绘画对象,李华生却被此山的宁静深远所吸引。旅途中,李华生常留宿在西藏的喇嘛寺庙,清晨,僧人们有节奏的诵经声使他难忘,他意识到描绘喜马拉雅山的方式不必局限于描绘山的外形,也可以记录处于群山中的人的意识状态。

   李华生的藏地摄影
   李华生的藏地摄影

在西藏大昭寺的时候,每到黄昏寺院的僧人就一列列地走,边走边诵经,经文和声音在持续,长得像线。于是,这些声音进入了由线和格子构成的画面中。当线条铺满整张白纸时,每条线里的气息开始在格子间的空隙里流动。气和气的流动激活了所有的感知,回应了绵延持久的声音,和内心深远宁静的地方。当他下笔的此刻:时间在静静地流走,生命的脉动则伴随着轻微的“瑟瑟”声在笔尖划过,由此生命、时间、空间的痕迹成就了作品。

  大昭寺中早课的喇嘛
  大昭寺中早课的喇嘛

    9201(局部)黑中留白的线格
    9201(局部)黑中留白的线格

   9401(局部)赋予变化的线格
   9401(局部)赋予变化的线格

   0342(局部)积点成线的线格
   0342(局部)积点成线的线格

  1381(局部)细线和喷墨组成的双层线格
  1381(局部)细线和喷墨组成的双层线格

由于1998年起,在有规律的冥想状态中,李华生手绘出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交错组成为线格。用捕捉并记录了身体、知觉、感受、情绪和思想的瞬间状态,而李华生坚持这种实践已多年。

《0669》(副标题:春夏秋冬), 2006, 纸本水墨,362 x 143 cm x 4
《0669》(副标题:春夏秋冬), 2006, 纸本水墨,362 x 143 cm x 4 
(由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购藏)

《0669》局部, 2006, 纸本水墨
《0669》局部, 2006, 纸本水墨

李华生 《1241》 70×138.5cm 纸本水墨 2012 (刘刚收藏)
李华生 《1241》 70×138.5cm 纸本水墨 2012 (刘刚收藏)

《1241》局部
《1241》局部

而对于网格绘画,我们无疑会联想到艾格尼·马丁(Agnes Martin)(1912-2004),马丁认为,她的画关注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一个完美却不可能实现的满足和平静的愿望相结合。

相关阅读

马丁因为她在接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杰出的,抽象的实践而受到称赞和认同。马丁出生在加拿大,她1957年搬到了纽约,在那儿,她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作品的影响。她认为她作品表达的是其所关心的是内在的、感情的世界。

艾格尼·马丁作品
艾格尼·马丁作品

马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风起云涌的艺术圈混过几年之后,伴随着精神病发,她离开艺术的中心,在一次长时间的皮卡车旅行之后,定居于荒凉的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小城,开始了一个人修行般的孤独创作。她长期进行着与世隔绝的工作,她受到了她所获悉的中国道教哲学和在新墨西哥州的荒芜的沙漠的启发,从1967年到2004年她去世为止,她都住在新墨西哥州。

艾格尼·马丁作品
艾格尼·马丁作品

这些画面表达一种纯真”,她在1973年印制自己的版画《晴朗的一天》时写道,“如果你能和它们并行,并且把你的想法同它们保持在一种虚无和平静的状态,你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那是对生活的一种完全的回应。”

她简洁的铅笔线条、柔和的色彩以及严密的网格同时表达了控制和逃脱两个概念,她总是试图通过绘画来探索人类永恒、本质和最细微的情感,每一个观众站在马丁的画前无不感受到平静和隽永。

艾格尼·马丁作品
艾格尼·马丁作品

李华生的格子画与马丁的抽象艺术则有着全然不同的表达。

李华生 《海拔4000》 145x370cm (香港当代美术馆购藏)
李华生 《海拔4000》 145x370cm (香港当代美术馆购藏)

李华生的格子画都是单色的。这位水墨艺术家通过调整墨色的深浅,将作品分为“灰”和“黑”两种样式。无论灰色作品还是黑色作品,从远处看都是茫茫一片,空无一物。只有走近作品,我们才会看出画面中一根根细如发丝的墨线,这些墨线会使我们感觉出,有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正在纸面上默默地呼吸。这种变换的视觉效果,完美地展示出道教虚无的抽象意境——空灵。在时间的区间里是线的重复和叠加,扑面而来的则是生生不息。

  9407(局部)水墨效果鲜明的线格
  9407(局部)水墨效果鲜明的线格

0504  2005 绘画, 纸上水墨, 970x1795mm
0504  2005 绘画, 纸上水墨, 970x1795mm

东方的线条最能表现内心世界,并通往精神之上。在绵延的线中,是时间的体量和生命的厚度。李华生说,中国绘画发展到90年代时,身在其中的艺术家不少已经不再投入感情了。

无题 2002 绘画, 纸本、水墨, 1700x800mm
无题 2002 绘画, 纸本、水墨, 1700x800mm

0601 2006 绘画, 纸本水墨
0601 2006 绘画, 纸本水墨

“虚无”本是道家的核心命题。《老子》中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0007 145x222cm 2000
 0007 145x222cm 2000

细细品味,在如卧蚕吐出的游丝一般的作品里,在一层淡淡薄薄的色雾中,依然透发着“中国线”的韵味,弥散着淡淡而悠长的文人逸气。

0104 2001 绘画, 纸本水墨, 1235x2480mm
0104 2001 绘画, 纸本水墨, 1235x2480mm

\

谨以此文致敬探索新水墨表达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家李华生!

注:图片均源于网络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