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文物修复师,应该是守着残破的书画、瓷器,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的动作,直到破损不堪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直到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横空出世,让人们知道,文物修复师不仅有一双巧手,还能在工作之余逗猫打杏弹吉他,文物修复师也突然成为网友们热捧的“网红”。
四川博物院85后文物修复师曹元元,从事瓷器、石刻等修复工作已经5年了,最近正准备修复的文物是川博的镇馆之宝——说唱俑。不过,她被网友和读者更为熟悉的一个身份是画家。工作之余,她喜欢画小动物,龙猫、考拉、狐狸、熊猫,都在她的画笔下栩栩如生,豆瓣、微博上的粉丝每天都坐等更新。
2月3日,曹元元带着新书《每天画一只小动物》作客言几又书店,分享画画的趣事。此前100天里,她坚持每天画一只小动物,萌萌的表情配上有趣的旁白,这些治愈系的水彩画,收获了大批粉丝。
画小动物最解压
2016年,曹元元跟随师父去合江修复石棺和陶棺,每个月出差15天,天天都在和棺材打交道。工作环境艰苦到无法想象,翅膀足有一指长的蟑螂是常客,暴晒、灰尘让她天天过得灰头土脸。不过休息的时候,听老师讲述画像、石棺等故事,她发现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想象力丰富,艺术表达形式多样,在洞穴里也要追求美感,这么一对比,生活就不那么枯燥了。
工作的时候,曹元元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手上的活儿才熟练、谨慎,每修复一件文物,都像找线索拼图一样获得成就感。尽管工作忙碌,她开始在午休或者晚饭后的时间动笔作画,“像写日记一样,于随意中记录心情”。
她提笔画的第一幅水彩画是龙猫,这种性情温和的小动物摆出生气的臭脸,配文“哼,再也不跟你玩了”。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她在这种类似速写的水彩画中找到了乐趣:一脸蒙圈的考拉,舔玻璃的狐狸,怀疑自己是个枕头的海豹,走路内八字的熊猫。当那些萌萌哒动物跃然纸上,她顿时压力骤减。
元元笑言,她原本想养只小动物改变单调的生活,结果长年累月的出差让这种愿望落空,只能偶尔在网上“云养”猫猫狗狗,过个眼瘾。例如那只龙猫,灵感来源自川博同事的宠物,那只毛发光亮的小动物让她“看着都开心”。画了几张之后,她将作品挂在网上,网友点赞之余,不少粉丝留言求拜师:“这么治愈的小动物是怎么画出来的?”她不厌其烦地分享绘画教程,这才发现,原来生活需要一点色彩。
最爱熊猫胖大海
坚持画了90多张之后,有出版社陆续找来合作,这本可观、可读、可描摹、可分享的绘画书得以出版。如今,曹元元仍然保持着每天创作一幅画的习惯,因为“哪怕断了一天再捡起来讳很困难”,用兴趣和毅力治好了“懒癌”。
数百张小动物画像,她都能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征和萌点,用夸张的手法放大动物的表情,然后脑洞大开,配上一句有趣的旁白,让人忍俊不禁。有意思的是,许多旁白都是她的心情,例如身手敏捷的豹子露出咆哮的表情“什么?明天不想画了”,其实也是她想偷懒,结果还是如实画了出来。
众多小动物中,元元最喜欢的动物无疑是熊猫“滚滚”,前后创作了200多张熊猫,不仅用熊猫的黑白照做了新书封面,还特别为不爱吃无花果的“小灰灰”出了绘画教程,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表情灵动的“滚滚”。
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元元绘画的过程中了解到,不仅每一只熊猫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它们还有家谱,大批的粉丝守在网上收看熊猫吃竹笋、爬树、打滚甚至拉臭臭的视频。而元元自己最偏爱的熊猫是2017年出生的“胖大海”,圆圆的一团很像泡在水里迅速发胀的胖大海呢。她从熊猫饲养员那里找到一组“胖大海”出生成长的照片,细细揣摩它的表情,创作了一组水彩画书签。
话痨干不了修复
曹元元读书的时候学了美术专业,毕业后入职川博从事文物修复,已经有五年的光阴。此前的博物馆日,川博文物修复中心对外开放,记者在那里目睹她在师傅的指导下正修复一件宋代龙泉窑青瓷五管插瓶。
这个五管插瓶送到文保中心的时候,已经严重破碎,5个管体从根部断裂。好在残片中的一个管体与瓶肚严丝合缝,曹元元他们将其翻模,复制出了其余4个残缺的管体。尽管她有美术功底,如何调出和瓶体一样的颜色,仍让他们做了上百次试验。她就用一个细小的毛笔,成千上万次为其上色,等肉眼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时,她早已手酸、眼花。
“坐不住、没耐心可不行”,这是修复师们对这行最朴素的理解。修复一张字画或者一个瓷器,需要耗时数月到一年不等,枯燥的重复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工作的时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我们几乎不聊天,话痨肯定干不了这一行。”在修复中心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元元放下手中的毛笔,认真地说到。
一头是略显枯燥的修复,令一头是创意十足的绘画,她努力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其实画画对修复工作也有促进”,元元解释,修复瓷器的一个重要工序就是上色,需要修复师把握色彩的感觉,用什么颜色填补?上多厚?上几层?全凭经验和手感。而每天坚持画一张小画,就能保持这种手感。
随着动物画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元元在网上收割了大批粉丝,甚至在参与分享会的当天,有个网友给她发私信“你能否给我家宠物画张画呀”,她点开图片一看,原来是只芦花大母鸡,就笑着爽快地答应了。不过,接下来她并不想转行做职业画家,而是在修复行业继续深耕:“修文物挺有意思的,以后准备用画画的方式,给大家普及些文物小故事。”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