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首天拍卖录得佳绩,成交额超过4亿港元,刷新现当代艺术专场成交额纪录。全场共6件拍品过千万元成交,其中,赵无极大型两米巨作《大地无形》在万众瞩目下拍出1.83亿港元高价,刷新赵无极甲骨文时期作品拍卖纪录,并成为2018年亚洲拍场首件过亿拍品。赵无极60年代中期作品《7.8.65》及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七十岁前最大尺幅巨作《无限星网》分别以 3,304万港元和3,068万港元成交,位居本场第二及第三。此外,朱沅芷1932年于纽约现代美术馆参展的三联作《旋转木马;日光浴者;及现代公寓》在春拍中再创艺术家拍卖成绩高峰,以2,950万港元成交。其他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如周春芽重点拍品共录得2,030万港元成交额。以下为拍卖成交TOP10:
赵无极 大地无形
1956-1957年作
油彩画布
200.4 x 162.3 cm. (79 x 64 in.)
估价 HKD 90,000,000 - 150,000,000
成交价 1.83亿港元
赵无极甫到巴黎不过短短四年,即在国际艺坛获得广泛的认同与肯定,如他所言:「从1952至1953年之间,我的作品时常出现在欧美的美术馆或展览会,或被收藏。然而,也是我画风转变的开端。」随着1950年代中期他经历人生与情感的剧变,将无可宣泄的感情投入创作,从此展开艺术生涯最重要的关键时期,1954-1958年间被称为「甲骨文」时期,因深受学术界推崇,巨幅作品多为国际知名美术馆与机构所藏,出现在市场上的作品如凤毛麟角,十分珍贵难得。
赵无极《7.8.65》
1965 年作
油彩 画布
89 x 116 cm
估价:HK$ 28,000,000 - 36,000,000
成交价 3422万港元
赵无极从克利时期以几何架构的具象静物或风景作品,至1950年代中期转化为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文字符号,1958年后,符号的运用渐渐减少,画面中的形式元素朝向更绝对、更纯粹的表现方式发展,至1960年代开始成为全然的抽象绘画,1965年的《7.8.65》不但以特殊的色彩布局与空间意识,展现赵无极创作最为成熟圆融的风格,更是东方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跨越时代与地域交汇融合的具体代表。作品从本质延续中国传统空间意识的特殊观点,结合了西方富于情绪感染的表现性色彩,在动态线条与静态空间的并置与对照中,可说完整撷取传统山水画的精神特质。
草间弥生《无限星网》
1995 年作
压克力画布
290 x 523 cm
估价:HK$ 26,000,000 - 36,000,000
成交价 3068万港元
草间弥生在战后的世界艺术中心,跨越民族与性别的限制,于百家争鸣的艺术流派中,以其极具话题性的前卫主义,成为当时艺坛中最闪耀的一颗星。其独树一格的创作无论是在西方或是东方都脍炙人口,亦备受艺评家与学者推崇,为极少数纵横于两者美术史脉络的艺术家。无止境宽阔的黑色画布上,附着星棋罗布的白色圆点,这件创作于1995年的《无限星网》是目前市场上草间弥生七十岁前所创作最长尺幅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在古稀之年对自我的挑战和创举,亲手绘制的细腻质地更体现了她的无穷精力与创作理念核心。《无限星网》承袭1959年开始「无限的网」系列单色调网格的复制概念,添加标志性圆点与有机符号的多重连结,仿佛重现了装置艺术中灯泡明灭晃荡的错觉,《无限星网》集合草间弥生生涯不同阶段的精粹,是艺术家对于自我创作历程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草间弥生艺术发展追本溯源的最佳典范。
朱沅芷 旋转木马;日光浴者;及现代公寓
1932年作
油彩画布裱于纸板(三联作)
49.5 x 35.9 cm. (19 1/2 x 14 1/4 in.); 52.5 x 45.3 cm. (20 3/4 x 17 3/4 in.); & 49.9 x 35.7 cm. (19 3/4 x 14 in.)
估价 HKD 9 25,000,000 - 35,000,000
成交价 2950万港元
1932年,朱沅芷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之邀,以三联作《旋转木马;日光浴者;及现代公寓》与去年甫创下艺术家拍卖纪录的《工业之轮在纽约》参加“美国画家和摄影家壁画展”,朱沅芷以年仅26岁的年轻之姿于国际艺坛大鸣大放,此三联作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生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更是二十世纪初期华人艺术家以自身独特风格融汇西方现代主义的最佳例证,标志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划时代的突破。
吴冠中 天际黄河
1990 年作
油彩 画布
72.8 x 90.8 cm. (28 3/4 x 35 3/4 in.)
估价 HKD 10,000,000 - 15,000,000
成交价 1770万港元
《天际黄河》一作画面便充份表现了山川之灵动气韵,吴冠中分别从线条、造型及用色等三方面来呈现东方风景的韵律。作品首先以简洁的线条和造型,高度概括了山水的形态,画面正中以线条勾勒了山峦峭壁的样貌,折锋、逆锋等的线条形态,显得棱角分明,笔力遒劲刚古,一如高唐李成的斧劈皴法,写出了山崖峭壁的挺拔耸峙,奇崛荒凉,同时传达了万山千仞之立体感和重量感。
在充满动势的曲折线条间,不同色面组构了山石清晰的纹理,建构一个多重层次的世界,造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和韵律感,营造了吴冠中所追寻“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的色面层次及结构美感。中国人熟悉的意象—太阳、沙崖浩瀚、千山万仞、河水延绵等罗列其中,汇聚成中国人从远古、历经汉唐文化以来对黄河的文化想象,重现黄河山川特有的高古雄奇的意境。吴冠中脱离了追求写实,呈现更具个人风格的写意之笔、更为纯粹的色彩美感,促成了90年代初期创作的再度革新。
周春芽 格拉芙、贝克尔和TT
2009 年作
油彩 画布
220 x 320 cm. (86 1/2 x 126 in.)
估价 HKD 7,000,000 - 10,000,000
成交价 1085.6万港元
周春芽绿狗的标志符号,源自于他1998年饲养的德国牧羊犬─黑根,一开始周春芽使用黑色描写爱犬的千姿百态,然而一次偶然的尝试下鲜艳的绿色跃然成为主要的色调,跳脱写实的用色手法,成为周春芽独具代表性的标志。创作于2009年的《格拉芙、贝克尔和TT》描绘了分别是蓝顶艺术区邻居屠宏涛、郭伟与艺术家自己饲养的狗,三只并排的狗身处于巨幅画布,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周春芽突破过去单一绿狗的构图,以罕见的群体画像描绘生活情景,它们间亲昵的状态或许也暗示了艺术家间的真挚友情。周春芽集结十年来对狗儿观察描绘的深刻体会,以表现性色彩与笔法夸张画中主角的特色,建构符号化的象征与充满自身情感的载体。
《格拉芙、贝克尔和TT》中的「绿狗」不再承载精神寄托,而是被转换成主体化的观念符号,周春芽在大面积留白的画布上,笔触放任恣纵,充满力量和速度,呈现出肌理与体量感,似乎在画布上进行了一次雕塑实验。以巨幅画布为基础的三只绿狗平均分布,纯粹浓郁的绿色、褐色、紫色、红色扑面而来,仅从强烈对比的色彩构成上来说,足以给视觉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冲击力。
周春芽对绿狗的神态进行了细致夸张的表达:位于画面中心的绿狗,嘴巴自然张开,露出血红的舌头、尖利的嘴牙,面相虽凶猛但狗的眼睛却饱含忠诚的神态。左侧的绿狗,体量略小,神情乖顺懵懂。右侧的狗主要以黄褐色来表现,在犬的品种上与另外两只狗明显不同,嘴巴微张露出半截淡红的舌头,目光睿智,神情则显得深沉稳重。三只狗蹲坐在地上的姿势,传递到观众的视线,它们身上的绿色已经消失原本的平静与平和,变异为工业文明下的一种「暴力美学」。周春芽将绿狗雕塑化的同时在笔触结构上又吸收了花鸟画形态简洁的特征,突破了以往模拟国画笔墨表象符号的程式,融入了表现主义的率直挥洒,在书写工业文明的时代感与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
周春芽《躺着的人体、黑色的石头》
1992 年作
油彩画布
149.2 x 119.2 cm
估价:HK$ 8,000,000- 12,000,000
成交价 944万港元
1989年回国后的周春芽,开始潜心研究文人画,“元四家”、八大、董其昌、黄宾虹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绘画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引导他寻求新的艺术转换。于是九十年代,他集中创作了一系列“山石”、“太湖石”及“蕴藏人体的山石”作品。1992年《躺着的人体、黑色的石头》便是此时的典型。在《躺着的人体、黑色的石头》中,周春芽在追求“笔墨”与“线条”的流动性,而这两个要素是中国水墨画亘古不变的永恒探讨,千百年来传统绘画的发展也是笔墨与线条的演变过程。周春芽借鉴了黄宾虹“黑、密、厚、重”的笔墨方法,用油彩混合调色油在画布上皴擦点染,凝结流淌。依靠材料的属性,将水墨在宣纸上浓淡、干湿、软硬的层次转化成油彩在画布上凹凸、重叠、起伏的肌理。周春芽在谈到这一系列时曾说:“当时主要还是想画人体,画中的人体都有具体的模特,但因为已经开始接触中国画,所以不可避免地用了线,在乱笔中藏着具体的形象,在塑造形体的同时解构形体。”
《躺着的人体、黑色的石头》中,人体与石头呈正反三角形态并置组合,扭曲的人体与石头盘亘交融,安置在画面中央,占据三分之二比例,这种片段式的取景、特写式的构图天然具备了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人体与石头的造型依靠线条一气呵成,似书法式的用笔,以流动的书写来展示力量和速度,使本应存在的界限模糊混沌,似有似无,徘徊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周春芽沿袭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手法,却放弃沿用“石头”及“人体”早先被赋予的象征意义。“石头”不是文人思想里的精神寄托,“人体”也不是古典趣味中的优雅与节制。赤裸的人体似乎被模糊不清的绳子捆绑,又似乎是在即兴挥洒时留下的画面肌理,与冷峻的石头一起置于毫无情节的纯色背景中,整体黑褐色调令气氛凝重,混杂着暧昧不清的少许红色、蓝色及绿色干扰了视线,从整体压抑的气氛中跳脱出来。
吴冠中 《街头纪念碑》
油彩 画布
45.5×53.5cm
1989年
估价 HKD 7,000,000-10,000,000
成交价 767万港元
经历20世纪70年代水墨创作的启发,引领80年代半抽象风格的开端,吴冠中于1989年春天重返巴黎,并在同年创作了《街头纪念碑》来显示自己对于抽象风格的崭新探索,将绘画的元素简化为点、线和面,以大块面积白墙占据画面中心,流线型的枝干与圆柱穿透墙面,细碎笔触点染色块,幻化成枝头细碎的叶片。
吴冠中把握色点、线条与块面的整体造型功能,将景物回归为原始的几何形状,在油彩创作中运用线条书写,成功架构画面轻快的节奏动感。
《街头纪念碑》结合东方线条与西方块面的表现手法,实现吴冠中长期致力实践“油画民族化”,发展出融合中西艺术之所长的独特艺术语汇。
赵无极《蓝色构图8.1.65》
油彩 画布
46.5×50.4cm
1965 年
估价 HKD 5,500,000-7,500,000
成交价 649万港元
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赵无极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过去激昂的大笔触自此转为更为细腻的画面经营,《蓝色构图 8.1.65》即以单纯的普鲁士蓝与白色调,反映出艺术家这个时期的创作轨迹。
画面中央墨黑与普鲁士蓝辐辏交错的细致笔触宛如南宋山水的局部特写,赵无极撷取自然万物中最为基础的元素,隐喻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上下的留白彷佛传统山水画中的天地,色彩边缘的渗透晕染创造出过渡的转折,寄托了背后无限的想象空间。
赵无极的所思所感凝炼为种种形式元素,赋予物象本身的内在结构和意蕴,《蓝色构图8.1.65》以简练的线条与色彩表现,由寡中见众、内中见外,实为赵无极对于中国传统山水与哲学观最精微的体现。
朱德群 第九十号构图
1961年作
油彩画布
82.3 x 100 cm. (32 1/2 x 39 1/4 in.)
估价 HKD 6,000,000 - 8,000,000
成交价 649万港元
朱德群自幼学习书法,拥有深厚的水墨功底,他深谙用笔的轻重快慢和油彩浓淡干湿的娴熟拿捏与掌控,而这都在1961年作的《第九十号构图》(Lot 167) 中一一体现。他将油彩稀释,用灰蓝色的单一背景表现水墨渲染的效果,再以疾锋挥洒于中心的乳白色块面之上,再现宋代「笔法追劲、意度天成」的凌厉笔法,在强调色彩对比和层次的同时,用强劲的书法性线条为画面建构出动态以及节奏感。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