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艺术家的生命独白
2019-02-27 10:02:33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张烨磊

无论古今中外,自画像都是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特殊题材。艺术家们把自己的人性魅力和精神灵魂存放于自画像中,延续为不朽。而从近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收藏投资名家的自画像作品,也不失为寻觅精品的一条捷径。

\

回顾世界美术史的各个阶段,艺术家的自画像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伟大的画家都创作过自画像。中国古代画家虽然不像西方画家那样热衷于描绘自己的形象,但也有不少人时常运用水墨丹青自写其真,如赵孟頫、沈周、唐寅、金农等。他们笔下的自画像往往是有感而作,或抒情言志、或聊赠知己、或寄情像外,可惜的是传世品不多。20世纪之后,西画东浙,东人西学,东西绘画交融渗透,受此影响,自画像开始在国内盛行。张大千、徐悲鸿、潘玉良、蒋兆和、傅抱石等大师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多自画像精品。

而要谈起历代名家自画像传世最多的,还要属张大千。据不完全统计,张大千一生创作过的自画像作品当不下百幅,而且题材内容寓意深刻。其自画像的造型大多取自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还有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景写生。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部分作品白描的线条非常圆劲,吸收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技法。青年时的张大千经常把自己画成钟馗的模样,并专门在上面题跋“世上漫言皆傀儡,老夫粉墨也登场”。中年以后,张大千的画作主要表达自己明志感怀的情绪。到了晚年,久居海外的张大千思乡怀旧之情越来越浓,在他的自画像题记中,则几乎满是家国之恋。直至今天,这些作品的拍卖价仍雄踞各类自画像之首,其艺术生命力可见一斑。

2018年10月2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以咨询价起拍张大千的《自画像与黑虎》立轴,画中无论是大千还是黑虎的形象,皆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堪称难得的精品。拍卖时,各路买家竞投踊跃,争夺激烈,最后以4973.9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最初露面是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谪仙馆藏张大千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仅为398.39万港元,14年的时间价格涨了十余倍,不禁让人慨叹张大千自画像作品的市场潜力。此外,张大千自画像作品的上拍数量也是历代名家中最多的,自1994年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以来,有据可查的数量多达几十幅,成交价格也相当喜人——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张大千《黄山自画像》(1961年作),拍出4658万港元;2015年,《钟馗自画像》(1930年作),460万元成交。

除了张大千,关良、潘玉良、石鲁、陈逸飞等人的自画像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相当不俗。2018年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专场推出关良的《关良戏装自画像(四郎探母)》(1950年代作),不仅是市场上无出其右的孤品,更是现有关良艺术文献中,硕果仅存的一幅油彩自画像,其稀有价值无可比拟,最终成交价552万港元;2011年西泠印社秋拍“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二)”上拍的《石鲁自画像》,起拍价280万元,最终以414万元成交;2008年阳光艾德推出陈逸飞《艺术家与众美女》,有关专家评价其为陈逸飞最重要的作品。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这幅画是陈逸飞的自画像,而陈逸飞一生只画过两幅。在创作手法上,陈逸飞采用了大色块平涂,这是他在绘画艺术语言上的新探索。经过各路买家的激烈竞投,最后以2408万元成交。

孙宗慰《自画像》
孙宗慰《自画像》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明显要高于画家的其他一般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画像的附加值比较高。突出地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画像能够真实地记录画家的形象和特点。艺术家们经常会走进自己的画面,然后再以旁观者的目光来打量自己、审视自己。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画像中,看不到花季少女在照相机前那种刻意的媚态,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存态度、历史命题的映射或质疑。其次,自画像的题材十分特殊,尤其是中国的画家一般很少画自画像。历史上遗存的众多作品,大部分都不是为了销售而创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每一幅自画像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一点恐怕也是藏家对自画像感兴趣的原因。第三,一般情况下,自画像在画家一生中的作品中占据的比重极小。自然会吸引众多藏家的极大关注。第四,自画像是研究画家艺术和生平的重要原始资料,所以,收藏和投资名家自画像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寻觅画家的自画像应从近现代和当代画家的作品入手。这不仅是因为目前拍卖市场上古代画家的自画像作品很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存世不多的作品中充斥了不少赝品。

编辑:江兵

标签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