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往事:法国新现实主义的前世今生
2019-03-21 09:59:59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谜西艺术贾晓栋

1960年10月27日,巴黎Campagene-Premiére大街14号,这里是伊夫·克莱因的寓所。用现在流行的话语,伊夫·克莱因是当年法国的顶级流量名人。这晚,九个年轻艺术家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这一年,皮埃尔·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阿尔曼(Arman)、弗朗索瓦·迪弗莱(Fran·ois Dufrêne), 雷蒙德·海恩斯(Raymond Hains)、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丹尼尔·斯派里(Daniel Spoerri)、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和雅克·维勒格雷(Jacques Villeglê)都取得了不菲的艺术成就。

已经因“克莱因蓝”而声名鹊起的伊夫·克莱因,在3月份举办了名为“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Anthropometries)的行为艺术展,这让他成为最先锋激进的法国艺术家。

瑞士人丁格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他的首件自毁机器装置《向纽约致敬》。

阿尔曼在Iris Clert画廊的「满」展览(theFull)中,用捡来的各种垃圾拼出一件作品,让观众大跌眼镜。

维勒格雷和海恩斯的撕海报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皮埃尔·雷斯塔尼是他们中的大哥,笔杆子。近10年来,作为法国最著名最敏锐的艺术评论家,皮埃尔·雷斯塔尼脑海里回荡着一个问题:艺术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晚,皮埃尔·雷斯塔尼执笔,在伊夫·克莱因准备的九张100厘米X66厘米的纯色稿纸上,写下了《新现实主义宪章宣言》,九人分别在每张稿纸上签名。其中一张藏于法国尼斯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MAMAC),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

从这一刻起,新现实主义运动(Nouveau réalisme , New Realist)诞生。

他们拒绝抽象的艺术表达,他们认为工厂、工业制成品和城市展示出的是一种现代天然美。他们投身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洪流之中,用自由无拘束的方式,来把眼睛所见的转达出来。

压缩汽车,塞撒创作于1959-1970年,藏于MAMAC
压缩汽车,塞撒创作于1959-1970年,藏于MAMAC

196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名为「艺术集合」(The Art of Assemblage)的展览,来自法国的新现实主义实践者和美国的波普艺术家会师,汇聚出二战之后影响最深远的艺术思潮。

1961年,妮基·圣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塞撒(César)、米蒙·罗特拉(Mimmo Rotella)和吉拉德·德尚(Gêrard Deschamps)加入皮埃尔·雷斯塔尼领导的法国新现实主义。1962年,保加利亚人克里斯托(Christo)加入。

1962年10月,纽约Sidney Janis画廊举办「新现实主义艺术家」(The New Realists)展览,展览于1964年在柏林和海牙巡回展出。伊夫·克莱因、丹尼尔·斯派里、丁格利和克里斯托的作品,与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克莱斯·奥登伯格、詹姆斯·罗森奎斯特等美国最红的波普艺术家同台展出。

从此,新现实主义成为现代艺术的源头之一。

2018年5月,作为香港法国五月艺术周的开场展览,「尼斯派-从波普艺术到偶发艺术」在香港大会堂举办,法国尼斯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借出100多件展品。在惊叹这些艺术杰作之余,人们不禁问道:

尼斯在哪儿?是尼斯湖的那个尼斯吗?为什么是尼斯?

尼斯,法国南部滨海阿尔卑斯省的首府,地中海南岸的一座蔚蓝城市。这里依山傍海,生活惬意。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668个小时,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是27.2摄氏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是5.4摄氏度。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都懂。所以马克·夏加尔,亨利·马蒂斯,费尔南德·莱热等顶级艺术家晚年都选择在尼斯附近生活和工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尼斯作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大本营,理由很充足。伊夫·克莱因出生在尼斯,并在那里度过青年时光。阿尔曼也是尼斯人,并在尼斯装饰艺术学校完成艺术学业。妮基第一次在尼斯生活是1953年。从1950年代起,法国年青一代艺术家就渐渐聚合在尼斯,进行艺术创作和讨论。

1961年7月,「新现实主义艺术节」在尼斯举办,十三位新现实主义运动成员首次集合展出他们的艺术作品,展示公共行为艺术。阿尔曼当众毁掉了一件法国亨利二世时期的古董家具,米蒙·罗特拉举办了一场诗歌诵读会。这次艺术节确立了尼斯在新现实主义世界的地位。

1970年成立的尼斯高等艺术学校(Villa Arson Nice,由1881年建校的尼斯装饰艺术学校和尼斯国际艺术家聚合中心合并而成)位列于法国“20世纪艺术遗产”,该校因现代艺术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闻名。1977年,激进的行为艺术家瑞·布拉斯(Ruy Blas)在尼斯组织“尼斯是世界艺术之都”的游行活动。

拍自MAMAC,原照藏于尼斯高等艺术学校
拍自MAMAC,原照藏于尼斯高等艺术学校

1990年,尼斯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MAMAC)开馆。这座面积2400多平米的博物馆地处尼斯市中心,展出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战后现代艺术作品,是仅次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法国第二大当代艺术博物馆。这里因收藏伊夫·克莱因和妮基·圣法勒的众多作品而享誉世界。

MAMAC外观,来自mamac-nice.org
MAMAC外观,来自mamac-nice.org

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们,拒绝条条框框。他们用旧贴纸,用废旧塑料花,用报废汽车,用行李架,用一切代表着消费社会的标志物来进行创作。他们用偶发艺术的现场表演形式,用影像,用音乐会,用绘画,用摄影,用一切可以传递信息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这就是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1956年出版的《神话学》(Mythologies)一书中预见到的:

消费社会创造新的神,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的神会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莅临到我们的世界。

这股浪潮始于1950年代的法国尼斯,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为巅峰。我们一起来欣赏尼斯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MAMAC)馆藏的新现实主义大师们的作品。

马歇尔·雷斯1964年以她妻子的形象创作了《尼斯美丽》,从横截面看,这幅画共分四层:画底板的红色层、作为影子的黑色层,头发和面部是一层,嘴角的霓虹灯是一层,因此观者看到画面非常立体。霓虹灯代表着城市的美,这种美和爱人的美交织在一起,毫无违和感,这是马歇尔·雷斯的代表作。

尼斯美丽,马歇尔∙雷斯创作于1964年,藏于MAMAC
尼斯美丽,马歇尔∙雷斯创作于1964年,藏于MAMAC

早在1962年,克里斯托就创作出了《行李架上的行李》,开创了一类装置艺术范式。直到1969年,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才创作出标志性的《包裹》,后者与《行李架上的行李》颇为相似。

行李架上的行李,克里斯托创作于1962年,藏于MAMAC
行李架上的行李,克里斯托创作于1962年,藏于MAMAC

雅克·维勒格雷的艺术标签是:撕海报作品,所有的作品都以海报被撕掉前所在的街道名称命名,他称之为“被偷掉的美”。这是早年达达主义剪贴纸创作的一种延续。新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渊源颇深。1961年,雷斯塔尼创办了J画廊,专门用于展出新现实主义艺术品。J画廊的首次展览名为,「达达主义的40 o之上」(à 40o au-dessus de Dada),雷斯塔尼写的展览导言阐释了新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的亲密关系,这份导言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第二宣言。

Boulevard Saint Martin街,雅克∙维勒格雷创作于1959年,藏于MAMAC
Boulevard Saint Martin街,雅克∙维勒格雷创作于1959年,藏于MAMAC

阿尔曼以破坏性艺术闻名,不论是锯开了的小提琴,还是毁坏掉的古董家具,都充满着浓浓的反抗经典的意味。MAMAC就藏有一件阿尔曼肢解了的小提琴。从1960年代起,阿尔曼也在尝试其它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在1981年创作的《飞鸟11》,远远看去,是不是很像聚集在一起飞行的鸟儿或者一起巡游的飞鱼?事实上,这幅作品是用上百把手工钳组成的。这是阿尔曼集合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飞鸟11,阿尔曼创作于1981年,藏于MAMAC
飞鸟11,阿尔曼创作于1981年,藏于MAMAC

1963-1964年,妮基创作了“玛丽”系列作品。MAMAC收藏的《树下的玛丽La Marièe Sous L’arbre》,2.8X2X2.4米,用旧的塑胶花,塑料网,纱布,废弃的玩具等材料制成。这是一棵光怪陆离的花树,树下是黯然神伤的玛丽,这个一个伤痕累累,又等待爱情的新娘的形象。

树下的玛丽,妮基创作于1963-1964年,藏于MAMAC
树下的玛丽,妮基创作于1963-1964年,藏于MAMAC

很多年以后,法国新现实主义的十四位成员以各自的方式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1971年,丁格利和妮基·圣法勒结婚,两年后离婚,但保持着终身友谊。1982年,他们共同创作了“特拉文斯基广场喷泉”(Stravinsky Fountain)。丁格利还参与了妮基的“塔罗花园”(Tarot Garden)。这些大型公共艺术品可以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1994年,克里斯托为修复中的德国国会大厦设计了一个巨型包裹罩的方案,让德国国会大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

2000年,妮基·圣法勒向德国汉诺威的司本格博物馆(Sprengel Museum)捐赠了300多件作品,次年,在她病重弥留之际,她向法国尼斯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捐赠了近300件艺术品。通过1996年中国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妮基的异想世界”展览,和2019年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展览,越来越多的华人记住了妮基这个名字。

2003年,皮埃尔·雷斯塔尼离世,一生著书立说,交游四方。作为相识半个世纪的好友,赵无极参加了雷斯塔尼的葬礼。

2006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克莱因回顾展”,纪念这位34岁就意外离世的艺术天才和特立独行者。

2017年,81岁的马歇尔·雷斯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了雕塑作品《一、二、三,抓金鸡》,并以“雕塑的起源”为演讲题目与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交流。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