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台湾艺术家李霁先生在启皓北京揭幕了系列作品《自然·Nature》。该系列创作由启皓文化基金会委约、ACF(Art Cell Forum)联合创意完成。此次展览由李霁为启皓北京独家制作,用于启皓北京大堂展示的首展。
李霁老师
台湾艺术家李霁先生对于植物等创作素材,有着敏锐且准确的把握,他一再突破材料的边界及想象空间,探索柔性材质的硬核力量,又将金属材质的锐利隐藏于轻柔表层;更凭借建筑师的洞察,通过一种多材质、多形态的表达,将作品与观看的人、与所在的空间重新构建。在本次创作的作品中,轻盈又明确的姿态,主动且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也成为启皓北京人文社区在北京这所城市中所希冀的状态。
李霁老师现场交流
李霁老师现场交流
台湾艺术家李霁先生在艺术作品展上还介绍道,作品《自然·Nature》是表达了对自然关系的再创造与再反思。材料的组织与对话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多种关系,如植物一样拥有无限生长的可能性,在动静转化中塑造了独特的场域氛围。质感轻盈的作品飘逸、灵动、简约、雅致的美学观念,与自然共生,向自然致敬。这是一次艺术现场的介入,在引发人们对我们城市社区可持续的思考之际,也为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李霁老师工作照片
启皓文化基金会认为,启皓北京人文社区,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城市文化生发场,是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创新社会实践。如同本次《自然·Nature》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一样,专注于突破想象力的边界,探索无限的可能性,激发个人对于精神世界更广泛的思考。
作品《自然·Nature》
ACF(Art Cell Forum)是由众青年新锐艺术家发起的共享艺术平台,致力于推动跨界艺术融合,共建深具艺术创意的城市公共空间。未来,ACF(Art Cell Forum)将持续探索不同的艺术观点,积极发展和联合富有卓见的艺术家们,让不同的艺术观点在城市空间里碰撞。
Q:这是一个小型个展吗?
A:这次是针对启皓空间创作的一个作品。我之前来过这里,有和这里的老师们讨论建筑物里面对于环境的关系,对于周边邻里的关系,然后怎样打开这个城市的通道。他们给我表达了一些启皓的精神理念,我有去思考怎么样做这件作品,这也是我一直在关心的事,就是什么事情可以自然的跟我们生活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然后当这个城市能够被打开,自然怎么样进入到我们的领域,才衍生出这件作品,所以这个作品的程度是一种共同创作的过程。
作品《自然·Nature》
Q:是什么样的机缘,开启您对植物、建筑的创作展开思考呢?
这个事情要回溯到我念建筑系的时候,我一直在关心的事情,什么是从环境的基础下,去创造出的房子,那个房子它映着太阳东升西落,它的风向是什么?旁边有没有原来既有的树木,那个树冠大小,是否有候鸟的栖息,这些其实都跟我们这种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在念书期间,有遇到很多启发我的老师,然后让我关注到这件事。其实这个东西要回溯到我自身的背景,我居住在台湾的东部,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环境,我爸爸是牧师,我们家庭的背景很多事情的表达,和神的关系其实是透过环境改变的启示,来告诉我们一些要去注意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很多这样不同的原因交错之后,所以会让我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的敏感,是在用一种粗矿的手触感的状态呈现出什么事是生命的质地。我毕业之后在事务所待了几年的时间,某一个机缘下,公司做了一个室内设计案,客户希望能够再用一些植物去做点缀,当时老板指定我去做这件事情,事情做完之后客户非常喜欢,所以就持续去做类似的工作,慢慢的跟植物产生的关系,慢慢的熟悉,也知道每个季节有什么样子的植物材料,然后在哪里可以取得这些不同的素材,慢慢的做,后来就离开事务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从2013年到现在。简单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Q: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A:有趣的事真的很多,比如说我一开始我是一个完全叫不出植物名称的人,北卖植物的老板很不耐烦的对待,然后我就是从这种被大家很不耐烦的对待开始,然后慢慢地知道每一种植物的名字,然后变成现在他们会叫我李老师。2016年和台湾爱马仕合作,参与他们在本地的橱窗设计。我当时有提案,他们非常喜欢很喜欢我的设计。可是当时,他是后来才跟我讲,他说那个时间点,他的老板并没有同意这个提案,他偷偷的把我的提案寄到法国总部,法国总公司当时回复这个是我们要的人才,这是一件让我感到很开心,很有趣的事情。
Q:您现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怎样看待当下在做的事情?
我在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建筑师,我还是回到我的本业,我还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可以做比较大尺度的工作。从盖一栋房子开始,当植物回归到第一人称的时候,还是摆在人之前的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跟它共存。我觉得建筑师他并不是一个专门的专业,也许在社会的认知上它是一个专业的角色。 可是建筑师要学的事情非常多,还要看很广,比如说做医院的工作,我要知道医疗仪器要怎么使用?会不会产生辐射,所以它的墙要盖多厚,来解决细微的事,那如果我今天再用植物去说话,使用这些的细微的生命放置在他们要展现的,那我觉得好像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Q:在北京找植物创作,有没有遇到困难?
A:这次作品多数在台湾完成,从台湾运到北京,然后再进行局部创作和组装。
这里面有一个很好很好玩的材料,是由大理石粉压制成纸张,它防潮,可以洗,可以重复使用。这个材料是作品的主要媒材,可以在空间中陈设很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