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森·波里布尼在《抽象绘画》一书中写道:“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20世纪典型的艺术样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它属于通俗的艺术样式。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仍然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太高、太远,无从探测,不可理解”。
抽象艺术是一百年前从康定斯基开始的,但在康定斯基出现之前,宇宙上只是没有“抽象艺术”这一名词,而并非没有抽象艺术,宇宙原本就是抽象的存在,人类生来就有抽象审美与抽象艺术创造的天赋。
有感于二战的生灵涂炭和传统艺术手法表达的限制,艺术家们不再直接描绘自然界的艺术,而是直接以抽象的颜色与形状进行自我表达。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抽象艺术似乎也被更广泛的被展示。很多人看到抽象画作品时往往表示“不就是几笔线加好多颜色嘛,这我也会!”更多的人则惊呼“艺术家的脑洞我们不懂!”抽象艺术真的像大家认为得那么神秘吗?
“抽象史诗:从波洛克到埃雷拉”展览现场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长期展览“抽象史诗:从波洛克到埃雷拉”为我们认识与解读抽象艺术提供了又一契机。展览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并延伸至21世纪,通过馆藏的50多件作品,对一系列的大型抽象绘画、雕塑和装置进行探索,其中包括大都会博物馆的标志性作品。
杰克逊·波洛克《秋天的节奏(30号)》
展览按时间顺序进行,从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逐渐过渡到色域绘画。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杰克逊·波洛克的8幅出现在第一间展厅,他独创的绘画技法和视觉效果对50年代的美国艺术界造成极大地震动。
马克·罗斯科,《第13号(在黄色之上的白色和红色)》,1958
紧随其后的是马克·罗斯科的10幅绘画,包括1958年的《第13号(在黄色之上的白色和红色)》和1960年的《第16号》;日本具体派成员白发一雄绘于1958年的一幅无题作品打破了波洛克作品所营造的氛围。
路易斯‧内维尔森,《N女士的宫殿》,1964-1977
女性艺术家路易斯·内维尔森的巨型雕塑《N女士的宫殿》置于最大的展厅,作品由一百多个看似完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物件组成,是她体量最大的作品,花费其十三年时间完成,并在她八十岁生日时亮相,吸收并反应出她的精神世界,以及纽约这座容纳她的家园的灵魂。
卡门·埃雷拉,《平衡》
伊丽莎白·莫里,《Terrifying Terrain》,1989-90
展览最后以桑顿·戴尔、弗兰克·鲍林和草间弥生的作品结束。总体而言,本场展览选取的抽象艺术家都是有代表性的,不乏异样的声音,如《金融时报》如此评价道:“企图把庞大的人群塞进狭小的空间,就像在木偶剧院里表演歌剧一样。”
伊丽莎白·莫瑞,《恐怖地带》
本次展览旨在带领观众了解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方式,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其线条、形状和颜色的美学价值,同时旨在以此探索更加深刻的艺术主题,无论是时间、历史与自然,还是身体与人类的自我存在。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