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秋拍】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所知: 黄宾虹《溪山静观》、《天池纪游》、《 黄山归耕图》、《拟古山水四屏》
2019-11-06 13:30: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黄公则游山访古,阅数十寒暑,烟云雾霭,缭绕胸际,造化神奇,纳于腕底;故放笔为之,或收千里于咫尺,或图一隅为巨嶂,或写暮霭,或状雨景,或咏春朝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阴晴昼晦,随时而异,冲淡恬适,沈郁慷慨,因情而变,画面之不同,结构之多方,乃为不得不至之结果。

——傅雷论黄宾虹

黄宾虹 溪山静观
黄宾虹 溪山静观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11×44cm
展览:“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国父纪念馆(台北),(台北)国父纪念馆主办,2004年3月6日至4月4日
著录:
1.《春申艺韵—二十世纪海上画坛》第28至29页,(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2.《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第11页,(台北)国父纪念馆,2004年2月。
3.《黄宾虹书画专集》第11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
4.《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图版43,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
说明:
1.香港拍卖2005年10月24日,编号1057
2.包首:天津美术出版社藏画,编号00751

\

《溪山静观》此作,黄宾虹自署“八十四叟宾虹”,时为1947年,当时黄宾虹虽南归念切,但仍居北平。近处一座大山拔地而起,如纪念碑般兀然耸立,迫人眉宇,几乎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五分之四,而画面右侧边与山后,只用淡墨勾勒远山之意;一条小径从山下曲折通向大山之中,隐然消失在靠近山顶的密林间;沿小径向上,禅房、石桥、山居分别坐落于山脚、山间和山顶。山体受光之处,淡染汁绿;背阴之处,略染花青;树干、小径、溪桥与屋宇等轮廓,则随染暖赭,以别阴阳……山、水、路的布置与设色,得其理而已。

\

黄宾虹认为,要表现出山水的光辉,第一要紧的就是把墨使足,摆脱元以后干墨皴擦的习气,进行墨法革命。画中之山,在层层积染的同时,强调积墨的水渍效果,做到“墨泽中间浓丽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圆晕,笔迹墨痕,跃然纸上。如此层层积染,物象可以浑厚滋润,且墨华鲜美,亦如永远不见其干者。”由于强调墨华鲜美的层层积染,才能兼得气韵生动与静穆之致。《溪山静观》作为典型的“黑宾虹”面目,同时还体现出画家对虚白的妙用。点点空白,令黝黑的山峰陡然虚灵起来。而这空白里的林屋、屋中人、溪桥等实物,又使得“虚中有实”。虚实的穿插交错,令全作迷离浑厚,进乎幽深之境。

黄宾虹  天池纪游
黄宾虹  天池纪游
设色纸本 立轴
115×39 cm
著录:
1.《宝古斋》第一期,第20页,北京文物商店出版,1979年。
2.《新加坡秋斋藏画》卷一,第12-15页,新华美术中心,新加坡,2010年。
3.《春华秋实—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 卷一,第104-105页,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
说明:
1.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2.新加坡袖海楼杨启霖旧藏。

\

与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并称为全国三大天池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位于华蓥山西缘海拔640多米的天池镇境内,是面积最大的天池。华蓥山天池湖一年四季湖水清澈,气象万千,时而山风啸林,渔歌晚唱;时而野鹭升空,水鸟展翅。泛舟湖中,绿水青山,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黄宾虹1932-1933年间曾应友人之邀到四川游览,得知天池风光无限好,在天池写生达半年之久,不愿离去。

\

此作品是宾虹老人八十岁所作,这一时期远在上海、广东、香港的诸多朋友、弟子,远隔山水,一直通过信函方式,与之探讨艺术、订购画作,关心着这位深居简出,客居北平的学者、画家。1943年,黄宾虹八十岁的时候,门人顾飞及好友傅雷在上海为宾翁积极筹办画展,颇获成功。在与傅雷的通信中,各抒己见,艺术上的理解与鼓励,彼此引为知音。此时的黄宾虹,除去生活上的宅居清贫之外,精神世界是并不寂寞的,除了埋头平日的著述之外,将大量时间花在笔墨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黄宾虹已经完成其绘画向黑宾虹面貌过渡,并且受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启发,进行着将水墨与丹青合体的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谓“用笔之沉着,墨采之浑厚,每与欧画符合”。画中设色吸取北宋墨法,将色溶于笔墨之中,把色当墨来使用,从而实现 “丹青隐墨墨隐水”的艺术境界。不施石青花绿,却在崖石间染以赭石,这与他此一时期所作多染石绿花青的作品不一样,浅绛浓墨,互隐互显,画得朴素。

黄宾虹  黄山归耕图
黄宾虹  黄山归耕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9作
130.3×64.5 cm 
著录:
1.《黄宾虹书画选》P57,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2.《浙江四大家》P114-115,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3.《朵云集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4.《海上集珍—海派绘画暨常州名家作品图目》,2008年。
5.《黄宾虹书画专集》P160,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6.《冰上鸿飞—黄宾虹书画集》P5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

黄宾虹年谱言,1901年黄宾虹38岁,于歙县兴修水利,辟田千余亩,耕种十余年,管理场田之余,尽兴探索丘壑烟云之趣,作画收之囊中,并撰写《任耕琐言》一书,这也成为黄宾虹一生中最为安定愉悦的一段生活。《黄山归耕图》作于1949年,时黄宾虹年已八十六岁,正是艺术上的巅峰时期,黄宾虹曾曰:“笔法是骨,墨法是肉,设色皮肤耳。骨法构造虽有不同,骨肉停匀,方为合法。”又说“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黄山归耕图》正是这样一件既见笔致又见墨韵的佳作,图中茅屋数间,台阶栏杆磨房皆被青山环绕,下有清溪,一高士荷锄携牛而归,颇得陶渊明桃花源意境,而高士瘦削清臞,悠然自在中更得清雅之逸气,又何尝不是宾虹老人的自我写照?

\
黄宾虹  拟古山水四屏
设色绢本 立轴
160×40cm×4
著录:
1.《黄宾虹年谱》,第10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2.《黄宾虹全集》三卷本,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
3.《黄宾虹全集》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4.《黄宾虹书画专集》,第19-2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5.《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第43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

是幅黄宾虹《拟古山水四屏》未署年款,依照绘画风格以及题款书体判断,作品应为黄宾虹1909年后定居上海时期所作,此时正处其“专治金石书画”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黄宾虹实则是“维新”活跃分子,参与了激进的社会活动;在艺术创作方面他更有大量与时俱进的创想,跃跃欲试。从其1912年《真相画报叙》中论及,“欧云墨雨,西化东渐,缋采之丽,妍丽夺目,窃怪山光水色,层折显晦之妙,其于北宗诸画尤相印合。”并言,“尝拟偕诸同志,遍历海岳奇险之区,携摄影器具,收其真相,远法古人,近师造化,图于楮素。”

\

从黄宾虹对《拟古山水四条屏》内容的安排,和以突出的元人笔意拟仿宋、元、明、清绘画可见,黄宾虹早年研究画史主张融合“南北宗”的观念。黄宾虹对北宗持有与欧画“尤相印合”的观点。在二十世纪初的复杂时代,艺术家正是以临习古人为主要手段,实践着“融合南北宗以沟通中西”的理想。在此作四屏中,体现出黄宾虹以元人山水为“正宗”,以拟、仿之名梳理自己对四代绘画的体悟。尤为突出的当属拟吴镇那帧,墨法淹滋,渍墨明显,黄宾虹后期对水墨干、湿、浓、淡的控制极为老辣,我们在此已觅得踪影。黄宾虹在仿沈周一帧中,将宋画中过于匠气的斧劈,演化为书写的用笔,笔笔“写”出的斧劈山体,这也成为其后较长一段时期黄宾虹山体塑造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段。黄宾虹题识认为,沈周拟古既有“工致”之处,也“雄浑具存真面”。正是在理解沈周将斧劈“文人化”的过程中,黄宾虹逐渐练就奇肆用笔,并得“浓墨法”之传。而从其仿赵大年笔意,以及师樊圻、高岑大意的作品中,都无不透露出他对先人的参悟。黄宾虹带有观念的“临”和“仿”,在摹古与创新间,此作具有可贵的研究价值。

\

\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
新闻热线:010-51374003-809/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art@99ys.com 客户投诉
编 辑QQ:117359111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2010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10]179号 京ICP备19027716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36号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