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秋拍】东方的记忆——安塞姆·基弗《百花齐放》
2019-11-07 14:14: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安塞姆·基弗的宏篇巨制《百花齐放》,作品名称源自毛主席于1956年提出的科学与文艺发展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93年基弗曾到访中国,并逗留了3个月的时间,此行目的主要是沿丝绸之路的旅行考察。期间他拍摄了很多毛主席雕像的照片之后他以自己拍摄的照片为蓝本与法国南部风景画进行叠加创作,形成作品内在的意义链。此作尺幅达190×630cm,这一史诗巨制展现出丰富的跨文化内涵,基弗试图用东方政治图像符号表达他对权力和生死的思考。

\
安塞姆·基弗(b.1945)
百花齐放
2000年
布面油画、虫漆、乳胶、稻草
190×630 cm
发表
《美丽的讽喻》,P12-13,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2005年12月出版
展出
美丽的讽喻——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开幕展,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北京,2005年12月10日-2006年3月12日
来源
藏家购自上述展览
RMB: 10,000,000-15,000,000

作为二战后最有影响力且至今仍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以其纪念碑性的尺幅、巨大的视觉场域、史诗般的特质而享誉国际,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基弗以独特的方式将个体体验与历史记忆相融合,不仅对二战后德国的身份政治进行了清晰的表达,而且将视角投向对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命运的关注,这使他的艺术跨越了地域文化从而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他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及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正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校长克里斯多弗·勒·布朗(ChristopherLeBrun)所说的:“基弗使得历史画重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的视角独特且有力,用他特有的艺术语言将对于社会与历史问题的反思表现了出来。他几乎为欧洲艺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
基弗在工作室中

伟大的艺术家总是离不开孕育他的土壤,基弗的艺术理念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反思之上,他的作品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和鞭挞为主题,并将不同质感的材料,诸如泥土、灰尘、凝胶、油彩、虫胶、铅、乳剂、石头、树叶、黏土等等结合在一起去建构作品,完成视觉叙事,从而使其作品溢出绘画本身,具有了某种雕塑性。此外,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采用摄影作为依托平面,再加入泥土和其他天然原材料。基弗试图借助这些编码符号来寻求处理过去的方法,这使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新象征主义”的意味。可以说基弗无论是在艺术情感、创作理念还是在创作材料和作品样式上都真正实现了19世纪理查德·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的理想。

\
安塞姆·基弗《致让·热内》1969年

一、伟大的记忆者

美术史论家常宁生认为基弗是德拉克罗瓦以来的第一位重要的历史画家,大多数现代主义画家都是历史的遗忘者,而基弗则是一位伟大的记忆者。他的作品弥漫着史诗和迷雾般的气质,仿佛世界上最荒凉的风景。

安塞姆·基弗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是在“第三帝国”的废墟和阴影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纳粹主义的失败使得战后的德国极为迫切地需要重树民族的信心和历史的图像,就如基弗曾经说过的,“没有一个人活在真空里,一种集体的记忆要比个体的记忆影响深远的多,为了了解你自己,你必须了解你的国家,你的历史”。因此在基弗的作品中渗透着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浪漫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其中既包含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于日尔曼民粹主义式的光荣梦想的隐晦的召唤。

\
安塞姆·基弗《占领》1969年

备受争议的行为摄影作品《占领》系列是基弗反思历史的起点:他穿着父亲的纳粹国防军制服,在所到之处伸出右臂向广场雕像、向正在重建的废墟、向公寓窗台、向大海行着纳粹军礼。基弗以一种直接而又犀利的方式试图唤起人们对于纳粹历史的记忆,直击藏匿人们心底的畏缩。他对历史的思考蕴含了深厚的德意志民族文化底蕴,可以说基弗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德国在战后重新确立自身的艺术价值。

\
局部

二、历史的重构者

基弗很早就对中国产生兴趣,毛泽东主席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百花齐放”系列正是以毛主席的形象进行的创作。作品名称也源自毛主席提出的科学与文艺发展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93年基弗曾到访中国,并逗留了3个月的时间,此行目的主要是沿丝绸之路的旅行考察。从中国出发经巴基斯坦,最后在印度结束。期间他拍摄了很多毛主席雕像的照片。之后他以自己拍摄的照片为蓝本与法国南部风景画进行叠加创作,形成作品内在的意义链。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基弗试图用东方政治图像符号表达他对权力和生死的思考。

\
局部

本次上拍的《百花齐放》正是这一系列中的经典之作,堪称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在基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一幅1.9米高,6.3米宽的大体量画作,画中绽放着似乎正在燃烧的鲜花,充满力量。中心位置是毛主席的挥手形象,这个形象对于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毛主席的塑像在中国的许多公共场合都有出现,基弗在他的作品中重现了这一伟人形象。毛主席站在史诗般的风景中,似乎从花丛中冉冉升起,基弗将这种姿态描述为一种“达达主义的荒诞”。对他来说,风景永远不能反映纯粹的美,因为它总是与历史事件相关,因此也是一种历史斗争的投射。关于此点,基弗谈到:“我很了解历史,所以当我看到风景的时候,我不只看到的是纯粹的景色,还有战争和历史的痕迹。所以风景对我来说不是纯粹的风景。”

\
局部

基弗的艺术道路始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但他的视野并没有固守在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是将视角延扩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思索与关怀。毛主席的形象与基弗早期作品的主题产生共鸣,可以说是同一话语系统的不同表述,跨历史的参考文献使他的绘画具有多层次的复杂性,策展人凯文·鲍尔(KevinPower)将其描述为寻找“对应系统,一种不变的回声模式”。

三、深沉的反思者

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在贝尔看来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形式因素”的特殊组合即为“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性质必定能激发起人类的审美情感。基弗的作品正是通过粗粝厚重的笔触和富于质感的材料与肌理赋予画面一种超强的气场,仿佛能把人吞没。画面的色调是凝重、晦暗、荒凉、空旷,呈现出化为废墟的美学形态。基弗对于材料的运用可谓大胆而富有想象,在《百花齐放》这件作品中,为了强化历史感与沧桑感,基弗在艺术语言上大胆创新,除油彩这种常规材料外,还融入了虫漆、乳胶、稻草,这几种异质材料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使得画面产生一种富于质感的视觉效果。对此,彼德·汉德克曾经有过评价:“在基弗的作品当中,带有某种直接根植于大地或者与大地贴近的属性,这个属性让你有欲望直接去闻,直接去触摸,直接去看。”基弗对于材料的运用也仿佛是在验证诺瓦利斯曾说过的话:“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幅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

安塞姆·基弗《新月沃土》2009年
安塞姆·基弗《新月沃土》2009年
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 LOT2077
成交价:RMB 27,600,000

《百花齐放》可以说是基弗的集大成之作,通过不同材料以及不同意象之间的转折与关联,构建起作品的内在意义。史诗般的画面包含了丰富的跨文化内涵,既有对政治权利的思考,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反思。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时间

11月16日(周六)15:00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时间

11月16日(周六)19:00

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
新闻热线:010-51374003-809/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art@99ys.com 客户投诉
编 辑QQ:117359111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2010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10]179号 京ICP备19027716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36号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