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的亚洲视野:亚洲何以成为亚洲 2009-05-06 14:39:30 来源:博宝艺术网 作者:易非 点击:
“我并不想传达什么,艺术应该像玫瑰花那样,自然散发出芬芳,人们只要靠近它,就一定能感受到。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就该寻找艺术与这片新土地的契合点,如果艺术家只生活在回忆里,艺术就会枯萎”——曹勇

    对去西藏寻找什么?曹勇给出的建议是,“放下身边的事情,摆脱各种琐碎的人际关系,公私业务,一个人出门到西藏高原的雪山下,或者靠近雪山的地方,找一个清静的居处,独处一段时间,这时候才能体会到西藏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不是泛泛的旅游,做匆匆过客”。“只有当你在冈仁波齐山底下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什么叫做真实的伟大”,曹勇引用尼赫鲁的这句名言作解释道。

 

    西藏的僧侣,红色的法衣,黄色的法帽,作为绘画元素在曹勇一段时期的绘画中占到了很大比例,谈到这一阶段,曹勇承认,这些的确是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也得到众多文化界和佛教人士推崇。但回想起当时,他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这些题材本身,而是作为表现当时心境的手段,有感觉了就画下来,那种创作的冲动是主要的,正所谓“六经注我”,并非“我注六经”一般的大气概。

 

    曹勇谈到现在看自己这些早期的绘画,也存在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他觉得这些画也在重新变化生长,这是因为自身的状态改变了,对原有的意象有了丰富和新的解释,西藏在他的记忆里已经与当年画得不同了,如果让曹勇讲解这些题材,他肯定告诉你另一个故事,他认为他对自己的画也不能完全看懂,对早期的一些画也是到了逐渐完成了解密和破译的过程。画家用生命和心灵的完成的画是独立存在的,带有着画家那一时刻全部的思维与情感的印记,不因任何人的理解、评论而改变,就像一个具有灵性的孩子,他会独立成长,完成他的时空历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