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维到三维:架上绘画还能走多远? 2009-05-12 12:27:49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 点击:
名家赝品为何频现拍卖行 能否杜绝?

  一位画廊负责人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向记者形容藏家和拍卖行之间关系。他说,当藏家在拍卖行中的客户名单中占据重要地位时,为了不流失客户,个别拍卖行便会为该藏家提供一些“便利服务”。这已经成为拍卖业中的潜规则。

 

  而纽约艺术顾问公司Motif Art Consulting执行副总裁黄文叡则向记者更为详尽地解释了潜规则的操作方式。他说,一些大藏家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难免会买到假的或者不好的藏品。而另一方面,为了征集到好的拍品,拍卖行有时需要被迫要向大藏家做出妥协,“这时藏家就会开出条件,比如我今天可以委托给你一件珍品拍卖,但是你可不可以同时给我一个保证?不仅保证委托的拍品会卖掉,而且顺带将我以前买错或者不好的藏品一并进行拍卖?”

 

  黄文叡说,因为二级市场是服务方,拍卖行只有征集到好的拍品才能吸引买家购买,从而赚取佣金。因此在大藏家面前处于弱势的拍卖行往往要被迫接受藏家以拍品为交换的“不对等条件”。这样,在每一方都想得到利益的前提下,二级市场受到操控的现象屡屡发生,而那些先前被大藏家购买的名家赝品也在操控的游戏中混入各大拍卖公司。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说,林风眠赝品出现在大拍卖公司的拍场并不是个案,藏家将自己的藏品好坏搭配委托给拍卖行,只是名家赝品现身拍卖行的其中一个通道。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名家作品被仿制,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大拍卖公司的拍场。比如上海有专门做徐悲鸿赝品的人,傅抱石赝品甚至有一个造假集团,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

 

  该业内人士解释说,由于大拍卖公司的“金字”招牌,以及近年来小拍卖公司不规范运作,使得有实力并对名家作品情有独钟的大买家在购买时鲜有光顾信誉不佳的小公司。这样被仿制地几可乱真的名家赝品便将目光瞄准了大公司,因为这里隐藏着巨大的购买力。

 

  该业内人士还说,从媒体公布的拍卖数据上分析,近年一些名家作品拍卖价格均有下降趋势。外行人往往以为市场受挫,其实,在下降的曲线后面,是在赝品冲击下大拍卖公司上拍的作品,品质得不到保证。而日趋成熟的买家,眼力越来越敏锐并挑剔,稍有瑕疵的拍品往往遭遇流拍。这样,从成交曲线来看,成交率越来越低。给人以市场萎靡的假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