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谈到他自己的作品时则表示,他采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工笔画的手法,但画面效果是西方古典油画的。这种观念、手法和效果的对立,表明拥有传统手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一切技法都服务于主题。
中国艺术家都是工笔画家
中国当代艺术家为什么没有选择目前最红的艺术家?对此,金沙的解释是,展览由中国文化的内线串起来,所以选择的都是从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画中走出来的艺术家。他们的表现手法、观念与西方当代艺术截然不同。能不能进入当代艺术领域?金沙认为,展览的结果证明这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张庆、吕彭的作品,都很受重视。
身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的秘书长,金沙似乎对工笔画情有独钟。1998年去澳洲的他,画工笔画出身,2001年响应老会长潘絜兹的感召回国,目前是中国澳洲各待半年。他透露,今年画会举办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工笔画展览《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小幅工笔画全国展览》,首次提出了工笔画的当代探索。他认为,工笔画遇到了从传统转向当代的很好的时机:一、工笔画前几年基本没有参与西方当代艺术事件,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特别少;二、工笔画包容力很强,可以借鉴许多其它兄弟花种的技巧效果;三、工笔画一直是旁观者,其他画种的教训与经验可以利用,可以少走弯路。另外,工笔画的表现力丰富,对观念的表达、思想的驾驭更自由,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张力、包容力,是水墨画无可比拟的。
华人艺术家纷纷海归
说到其他几位旅澳华人艺术家,金沙说,像沈少民那样,几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回国后定型的。目前,阿仙、刘晓先是只在中国做作品,生活仍在澳洲;而沈少民、关伟都已举家回国。北京出生的金沙强调,北京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都市,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尤其在艺术方面很有吸引力,足以吸引已经出国的艺术家回流。
他还指出,中国艺术市场由于这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市场;中国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还有国际展览的机会;建立工作室的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许多海外华人艺术家会选择海归这条路。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