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澎眼中张晓刚 2009-09-29 14:15:3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09年9月27日下午13:30,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暨收藏家藏品邀请展在宋庄和静园艺术馆举办,数十位国内顶级的收藏家和艺术家汇集一堂,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标准进行了探讨。以下是收藏家年会嘉宾发言:


  陈喆:刚才周春芽先生代表艺术家,和批评家还有收藏家做了零距离的对话。媒体也听到很多幕后的故事,之前我也不知道,媒体今天来了之后听到了很多故事性的,学术性的研讨会很有意思。还有这届主办单位之一,组委会的秘书长张东辉先生也简单的说一下。因为张东辉先生是《财富圈》杂志的出版人,请张东辉先生谈一谈,作为媒体来讲和这次组委会的秘书长,对这次收藏家年会的个人看法。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秘书长、中煌传媒董事长张东辉

 


  张东辉:刚才在会上各位艺术家和收藏家以及批评家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在会议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呢?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艺术市场影响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能够有这么多参与和关注当代艺术的这么多人士,都在竭尽所能帮助当代艺术家发展献计献策。刚才很多收藏家以及著名的艺术家都讲了一些观点。其实我觉得这里面,因为我不是一个艺术人士,也不是收藏人士。所以如果让我从收藏角度我也谈不了太多的观点。大的标题是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与标准和收藏。现在金融危机为什么对当代艺术冲击这么严重,我想这里面引出个话题。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刚才听到张锐先生讲,他自己讲不是收藏家,是当代艺术的买单人。今天有很多媒体,还有收藏家,艺术家。我在这代表媒体把问题抛给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先生赵力先生和当代艺术的买单人张锐先生。艺术作品是不是商品,艺术家是不是商品的制造者。以及一些策展人和批评家如何评价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张锐:我觉得首先正因为艺术是有价值的,所以它拥有可交换的价值。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艺术品的时候他可能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刚才我说了,我把艺术品当《圣经》看。同时也有人把艺术品本身就当做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写在羊皮上的《圣经》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看原创的艺术一定是有价值的。那么作为收藏,可以先让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其实我有一个提议,因为我本身不是特别的喜欢去介入市场的事情,所以我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门研究市场的人可以就这个问题发表言论,但是我如果要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商人,总而言之,有钱的个人和有钱的机构、单位首先先别把它当做一个投资的标的物看待,因为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如何去挣钱的手段,你比如说我们这么多的企业家为什么积攒了这么多的钱财,一定在他那个行业里面是一个能手,是一个巧手,他摸准行业赚钱所有的手法、门子,他如果要是投资这个艺术不一定赚钱的速度比他投资本行业速度快。作为投资来讲,没有买卖,非得靠这个当买卖的可以,如果不是,我希望首先这些企业家先把艺术这件事情缺失的这一课补上,让你成为一个有艺术思维的企业家,让你所有的产品出来符合国际的审美情趣,这样对我们国家建设是有直接帮助的。


  赵力:前面几个发言人都提到,所谓艺术价值标准当代艺术注重的不一样,因为当代艺术核心的标准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标准,原来的标准是经典美学,或者来自于自然的规律,强调对称、均衡,再有伤感、宏大的问题。这些东西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标准,所以这就使得我们在讨论当代艺术标准时候非常难,是因为他总是突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和已有的经验。可能当代艺术家一直想往前创造,而且都是个人的创造。因为难以归纳,所以很难拿一个观念或者概念冠名,是很难。还有市场的问题,因为我虽然研究市场,我觉得市场所有预测都可能是假的,所有假设都是建立在已有历史的基础之说,与其这样去假设,步入回到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为好,所以我研究的还是历史学的那种方式去研究,市场史、收藏史,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非常积极的要来参加这个论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身边很多的收藏家是非常好的案例,也代表这个时代收藏的力量的情况。我想作为艺术家角度来说,我记不得哪本书说的,艺术家就是创造者,创造的作品已经不和艺术家发生任何关系,它已经变成社会的财富,或者是流动性的财富,或者是人类文化的东西。若干年以后变成文化遗产。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和个人的生产,和个人的创作,从作品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就是批评家的阐释、收藏家的收藏和社会的一种分配。后面的问题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批评家要做完的事情,而是共同来做完的事情。


  栗宪庭:我接着赵力的说,我同意赵力的说法。我去年给晓刚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艺术有情情无价,下联是作品有价价无情。我是想把艺术作品,艺术和作品分开来看,那么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甚至批评家和艺术家阐释作品的时候是非常精神层面的,但是一旦这个作品产生以后,他属于全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当这个时代结束之后它的价值会显得比较突出。这个地方是分离的,是基于全社会的。既然是社会的,社会的变化会使独立的东西发生一些变化,商品社会肯定是个商品,毫无疑问艺术变成社会层面是一个商品,但是它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它是离价值标准最近的商品。


  陈喆:本来栗老实说之前我想让栗老师讲,他比我快。栗老师说的不光是艺术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包括这次谈的群落,还有地方群落代表参加本届宋庄艺术节,最重要不是艺术问题,更重要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需要喜欢中国当代艺术和不喜欢中国当代艺术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才有好的发展方向。批评家,资深市场研究人还有收藏家都提到这个问题。今天研讨会时间比较短,还有几个重要的发言简短点,最后副主席做一个发言。媒体的代表还有罗博报告的代表张晗宇你们的杂志谈看法。


  张晗宇:首先非常荣幸代表我们杂志来参加这个收藏家会。我们杂志作为高消费的杂志,从创刊到现在历时了两年,在创刊过程中我们一直对艺术作品的领域持密切关注的态度。因为我们认为艺术它丰富人们的生活,美化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人类来讲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具有双重的价值。罗博报告对艺术的关注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的视角来做,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到威尼斯庄园展,再到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展,我们的刊物都一直关注这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博报告非常独创性的,特邀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根据我们杂志主题画新的封面。这些艺术家包括周春芽先生,为我们杂志作出贡献。还有很多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都参与过我们的封面设计。我在此向帮罗博报告封面制作的艺术家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这些艺术家跟我们杂志有深入的合作。本次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为广大的收藏家和艺术家,业内的专家,包括媒体朋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因为我作为一个媒体的人士,跟各位资深业内人士是宣传平台,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理想的交流平台。这一次年会对我们的启迪和帮助非常的大。我认为它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希望我们的年会越办越好,同时也感谢栗主席为这次年会的成功召开所有作出贡献的人士,谢谢!


  陈喆:下面请艺术财经的顾维洁女士。


  顾维洁:艺术财经杂志一直是立足在市场来看一个艺术本质的东西,其实我们做过很多的专题,跟市场有关的,跟收藏家有关的,跟在座拍卖行、画廊都有关系的。其实在座很多都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也在我们杂志上出现过若干次,也做过收藏家的专题,做过包括金融系统跟艺术有关的专题。总的来说今天参加栗老师组织的年会,第一次批评家主持的以学术为主的收藏家的年会我觉得特别好,而且我希望未来参加这个年会的收藏家越来越多,这样我们采访对象可以更大的扩张,可以更宣扬以学术为主的一种收藏方式,而不是以投资,以赚钱为主。谢谢!


  陈喆:顾女士是很务实的想法。请卢杰作为画廊机构的代表。有请长城空间的卢杰先生。


  卢杰:我本来是来学习的,但是整个同行就我一个人显得有点孤独。学到很多东西,有感而发简单说几句。一个是刚才周春芽还有其他几个收藏家件一些故事我觉得特别美好,但是围绕着收藏和艺术的价值标准,正因为是修饰语是当代,我们还是要回到除了神话般的史上最贵的玻璃那个故事以外,因为刚才张锐也说到目前的困惑就是买什么,或者作为收藏家跟当代艺术有什么关系,我觉得我们作为我是经营者,从80年代末那个时候向栗老师学习,那个时候不是考虑市场,考虑到怎么为艺术家做点事。那个时候我们同样拥有着类似的价格,拿下一大堆的F4的作品,我们今天同样是跟收藏家一样没有这个机会。


  但是这个神话老张今天要创造,明天还是有机会,因为我们目前面对是此刻正在工作的,一个是前辈艺术家,成功艺术家转型期的一个发展,和他重新整理自己历史文献和作品的过程,包括有一些非常好艺术家的作品,以前的方案现在也在实施,都有这种可能。更不要说新的媒体,或者新一代艺术家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每天还是创造一个神话,我们的收藏家如果能够走出以前的观点,以前我们经常谈的一个是眼光,一个是人缘,一个是机遇。所以收藏的早、价格低、选择性多。但是其实我个人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做业者还有一个参与的愉快,那个就是审美的愉快。在座的收藏家有熟的有不熟,但是我相信我们看过过去这么多年的工作过程,我们有大量非常优秀的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和出版是离不开在座收藏家,这是很关键的东西。


  所以回到刚才前面有不同程度谈到的,包括春芽谈到对比国际,就是美术馆的问题,关于中国展览的场所、条件还有对于收藏意义上,老外说收没有谈到藏,我很赞同老张的观点,他是买单人的观点。以前很多在现代和当代转换期的,对艺术起很关键作用的,今天我们把他叫收藏家的人,以前是赞助人,在当时艺术市场还没有像今天条条板块分的那么细的情况下,连美术馆这个词在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我们收藏家个人的一种身份去介入的,成为艺术家的朋友,成为他们从精神到感情,到物质,到作品的审美和对艺术史的理解和想象上面是共同一起工作,所以我觉得像周春芽老师,晓刚这些人他们自己走过很关键的阶段,既是收藏家又是朋友,又是对艺术绝对百分百的支持。


  这里面回到我们的话题,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我想提的问题是是中国关于整个当代艺术的价值观。比如说老张你现在开始买亚太,其它国家的作品,这代表你作为中国收藏家一员对整个当代艺术价值管的表态,还是仅仅关于中国的当代艺术价值管。对我们画廊很重要,以及对拍卖行,博览会都非常重要,咱们要建立跟国际有关联的一种状态的体,还是分离的体。这是融汇日常价值上面的。我建议老张你说的收藏家,买单人是继续买,因为你的价值观永远存在,他会知道你的表达,今天买亚洲,同样可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关怀的事,你整个对于重新去理解,定位当下的状态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本质上收藏家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买单人。他基本上都应该得到非常好的回报,只是这个回报你安排什么时间地点。所以我个人倒是不同意你说的收藏不应该介入投资,我认为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收藏是不可能不介入投资的,只是你把你的回报期预设在什么样的时间段。相反我非常警惕,千万不要以投资行为做的时候认为你是收藏,或者以收藏行为做的时候认为你是投资,这样的话有可能伤害到你自己,伤害到拍卖行,伤害到画廊,本质上会伤害到自己。你自己是怎么样的定位,怎么样一个规划,怎么样一个策划。西方也好,国际也好,当代艺术这么大的盘,以及我们现在很警惕的价值观的主导权,很大程度跟投资其实也是有关系。虽然这个投资最后也参与和促成了目前的整个市场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从实践中,要回避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就是要分析两者就更便于大家沟通。


  张锐:我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恰恰前天李书晓也在跟我谈,他也是做画廊的。他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叫陈怡。然后他说你一个有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大家都说你现在开始好象已经不太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了,买的少了,这是他给我的第一个结论。地个结论说任何一个收藏你还是需要不断的去在循环的过程当中去积累你的财富,才能够让你的收藏更好。我说这些观点我全都提。但是话说回来今天既然是多元化的社会,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定的东西,比如说我说这些都是常规,比如我靠买卖作品介入到投资,这个大家都可以去做,我那天跟栗老师聊天的时候,栗老师听了我做酒店的方案,他说这是艺术家要做的事情,我说没错,我现在真的要改变自己的一个身份。可能一方面我会成为艺术的一个买单人,一方面我逐渐成为一个艺术家。为什么?这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个观点,企业家完全可以更改一下自己的思维,让你的思维能够像艺术家一样的工作,艺术家制造的作品可以成为商品,可以成为特殊商品,但我制造出来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成为商品呢?我做的是大商业,我做的是大企业,我做的是一个企业行为,我做的是一个企业装置。这是能给我带来利润点的,所以我说企业家不一定赚了那么多钱再艺术上再赚钱,你赚的钱给很多人带来纷扰,毕竟跟画廊一样  还得往出抛,步入丰富自己的大脑,做更艺术化的产品,做更艺术化的企业。这样对今天中国不失为今天的艺术。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