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焰 托马斯系列
山水之间——早期作品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一直是画家钟爱的题材。不仅如此,中国画家对于澄澈、滋润、流动强的水性材料有着特殊的偏爱。此次征集的早期作品的板块集中体现了上述特点。林风眠的两件纸本彩墨作品,浑厚华滋,空灵隽秀。《仕女》一作,表现的虽是两位清雅温婉的少女,但用笔爽利泼辣,一气呵成。线条峭拔,显示了画家对瓷器纹饰造型、用笔的借鉴吸收。设色明丽,色彩在滋润的水分中呈现由厚到薄、由深到浅、由透明到不透明之间的丰富变化。而另一作品《荷塘》更是一件意境深远的尚佳之作。一片漆黑的天地之间,不屈不挠地盛开着朵朵洁白的莲花。这是大师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恶劣环境中奋发向上,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的写照。通篇大面积的黑色浓郁却不沉闷,展示了林风眠独具一格的设色技巧。林风眠的荷塘系列作品,善于通过黑白的对比营造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不一味消沉或顾影自怜。相反,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雄浑的力度和宏阔的意境,在感伤中往往又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并且展现了自身孤傲高洁的情怀。所以,他的作品看似粗率却意蕴隽永,令人们观后久久难以释怀。早期水彩大家潘思同、李咏森的作品体现了南方画家温厚、俊秀、空灵的审美取向,尽管作品题材普通,却也散发着温暖亲切的人文气息。这种真诚朴素的表达的确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今天显得那么可贵。而周碧初、钱延康描绘山的风景都是采用色点绘制的敦厚朴实,一如山般仁厚,设色并未随着印象派的技法追求条件色客观变化,而是带有中国传统绘画随类赋彩的味道,笔法工整也颇似米家山水“米点皴”。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到形式、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灵通透的特点,呈现了前辈大家在西画东渐的传播吸收中,自主自觉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