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冲 2006年 布面油画
境生象外——具象表现
中国油画发展的早期发展脉络中的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成为最为壮大的一支。因为其具有现实主义的功能,得到国家大力扶持,逐渐发展成为学院主义的主流画风。几十年来,大批优秀的画家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审美取向性格特点以及传统、地域文化发展出多样化的表现风格。这类作品都有着非常好的绘画性,充满绘画语言的丰富意趣。然而很多当代艺术家轻视绘画技巧,沉迷于单薄的观念和图像的简单复制,在当代艺术日益活跃的今天,具象绘画被大大冷落了。其实艺术创作并不具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排他性,应该是个百花齐放的生态环境。当当代艺术逐渐退去金钱鼓噪起来的虚荣之后,我们当平心静气地品察艺术本体的魅力。此次我们征集到了陈逸飞、陈逸鸣、徐芒耀、张正刚、殷雄、何红舟、陈衍宁、庞茂琨等大批南方写实画家的佳作。其中许多作品都有展览出版记录。徐芒耀写实技艺主要汲取于19世纪法国学院主义,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写实作品在技法语言上达到了写实绘画的顶峰,这一写实技法实现了古典主义的材料技艺、造型技法和印象主义的色彩技巧完美地结合。徐芒耀是个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他的《晨光》创作时间跨越两个世纪二十余年,最初画于法国,后来画家又不断地修改,作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描绘,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也见证了徐芒耀先生写实技法发展的历程。《水乡》是一幅笔意纵横的写意小品,展现了陈逸飞水乡作品光色震荡而意境宁静的奇妙效果。
在具象表现领域,也是佳作荟萃。喻晓夫的作品在具象外表下充满绮丽的梦幻气息,巧妙的构图,斑驳的肌理呈现了一种神秘的旧上海的历史记忆,《游园》是他2003年的一件精品。而他充满趣味的绘画语言也是值得我们细细玩味的。同样与历史记忆相关、值得推介的还有吴华光于1974年创作的《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件文革期间的佳作,堪称红色经典。而罗中立、宫立龙、陈树中的创作基于一定的地域文化,他们的作品饱含着艺术家对那片土地的炽热深情,同时从形式、内容到技法都是地域文化和油画技艺的高度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独立的文化精神凸显出特殊的价值。曹力是位热爱音乐富于想象的画家,他的《琴声如诉》以优雅的色调奇幻的场景演绎着一曲神秘的生命之歌。朝戈的作品常以骏马秋风为题,充满苍茫辽阔孤独的情怀,而《风景》却呈现了南方水乡优雅的诗意,殊为难得。此外,这一板块还聚集了陈钧德、妥木斯、徐唯辛等名家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