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手段
在2003年5月之前,张春江是年轻有为、一帆风顺的政府官员。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初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他先在辽宁省邮电管理局任职,1995年1月来到北京西单的邮电部大院,担任移动通信局局长、电信总局副局长、办公厅主任。2000年,未满42岁的张春江升任负责电信监管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席卷中国,国人或许会谈论孟学农、张文康等人的任免,却少人留意另一则人事变动:国家信产部副部长张春江接替原中国网通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奚国华的职务,奚国华返回信产部重新担任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一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也许就此拉开帷幕。
根据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电信“横拆”方案,原中国电信一分为二,北方10省与小网通和吉通重组为中国网通集团公司。2002年2月,刚刚从上海贝尔董事长升任信产部副部长不足3个月的奚国华因有企业管理经验而出任新网通筹备组组长。同年5月16日,新的网通集团正式挂牌,但由于“三家公司在股权结构、企业文化上均存在极大差异”,整合进程极为缓慢。2003年5月,时年45岁的张春江接过了担纲网通的重任。
吉通是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最早元老之一。1993年,国务院主持会议部署建设“三金工程”(金卡、金关、金桥工程),金桥网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骨干网,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设施。1994年,专门负责金桥网的建设和运营的吉通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但后来吉通一直为资金所困,在发展中远落后于其他运营商。
1999年4月9日,为承担“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联合铁道部、广电总局、上海市政府四方股东共同投资组建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即小网通)。最初小网通获得的是1.98亿元人民币资产,包括1.2亿元现金和7800万元固定资产。2001年2月,小网通通过海外私募,以香港公司12%股权从新闻集团、高盛等募集资金3.25亿美元。
根据当时公开的数据,2001财年,吉通的收入为5亿元,小网通为9亿元;2002财年,吉通亏损超过7亿元,小网通亏损14.7亿元。可以对比的是,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2001财年的收入为600亿元,2002财年利润达到24.3亿元。
履新之后,张春江以“迅雷”之势拉开整合大幕。2003年6月11日,吉通重组进入“实施阶段”,网通集团按实收资本1:1收购吉通4.819亿元的国有股权,吉通公司原班人马就地整编,与网通集团的属地通信公司合并。
对于小网通,张春江采用了相对温和的手段。2003年7月15日,网通集团北方融合重组工作全面实施,以当年12月31日前为过渡期,小网通北方10省分公司从网络、业务、人员、资产各方面整建制融入当地通信公司,过渡期内作为各地通信公司的子公司进行管理;2003年11月6日,中国网通集团国际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是一家由网通集团和小网通拥有的国际通信相关资产、网络、业务和人员进行融合组建而成、专注经营国际电信业务的公司,原小网通总裁田溯宁担任网通国际总裁;2004年1月8日和15日,网通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分别挂牌,后者是在网通集团在南方15省新成立的分公司和小网通南方21省原有分公司基础上组建,总经理一职同样由田溯宁担任。2004年7月,为实现上市,上述三家分公司被注销,其管理和运营职能一并由集团公司收回。
2004年11月16日,中国网通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第二天上午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张春江为网通海外IPO划上了成功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