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0-02-06 12:50:15 来源:《商务周刊》杂志 作者:张娅 点击:
作为中国通信史上30年来唯一被中央纪委定性为个人严重违纪的副部级官员,张春江的落马正在演变为一个“电信黑洞”。

  整合之隙

 

  记者获得的一份《中国网通集团融合重组方案》显示,在2004年注销三家分公司时,原网通北方、网通国际的债权债务统一都由网通集团公司承接,对于南方各通信公司的债权债务,则是通过清算方式,先行由当地的清算组织清算和偿还,不足部分统一由集团公司负责承接。由此可见,原来的吉通和小网通的所有债务都转移给了网通集团,资产则被划拨到网通后来成立的上市公司中。

 

  中国网通上市之时,因为吉通属于被收购,原始股东已经全部退出。而通过上市,新闻集团和高盛通过中国网通基金L.P。将原来持有的小网通香港公司12%股份转为上市公司6.75%的股份,小网通原有的5家中资股东中国科学院、广电局总局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国资委各自持有上市公司0.9%的股权。

 

  事实上,先于中国网通在2000年上市的中国联通(6.48,-0.17,-2.56%)(600050.SH,00762.HK),就不得不在上市前清理了股权“中中外”模式。而网通集团在BVI(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了中国网通集团(BVI)有限公司,借此持有上市公司70.5%的股权。通过香港IPO市场近5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红筹模式”,中国网通的外资股东避免了为上市而遭清退的命运。

 

  对于给小网通的优待,当时做出的解释是,小网通的国际业务属于优质资产,极大增加了其在整合时的议价能力。但后来的财务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2002年11月18日,小网通香港公司联手新桥资本及软银亚洲基金,以8000万美元收购亚洲环球电讯账面价值约19亿美元的泛亚洲网络资产。2003年,上述三家公司在亚洲环球电讯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亚洲网通公司,其中小网通控股51%。2003年11月,网通国际成立。当年12月,网通集团又以6100万美元现金从软银和新桥手中收购了亚洲网通剩下的49%股权。由此,网通国际和亚洲网通成为网通负责国际业务的两大基石。

 

  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国网通的资产为“6+2+2”,即北方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六省市和南方的上海、广东两省市的电信资产,以及原网通国际和亚洲网通。这些被看作是网通电信资产中最精良的部分。按照当时的整合思路,南方两地资产、网通国际和亚洲网通的主导者应属小网通。

 

  但有数据显示,在网通国际成立之前,小网通的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20%—30%,利润贡献率却只有3%-4%。时任网通国际总经理赵安建曾经对媒体承认,网通集团向其注入了包括国际接口局、卫星及海外业务等资产,使得公司营业额可望由2003年的11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20亿元。这个数字仅占2004年网通集团800亿收入的2.5%。而由于海缆市场的低迷,外界一直对亚洲网通的经营情况持怀疑态度。在招股说明书上,中国网通也未详尽解释亚洲网通的经营情况。有媒体报道称,亚洲网通此时尚未实现盈利。2005年年报显示,在中国网通全年872.32亿元的收入中,以亚洲网通为代表的国际业务收入只占3.9%,实际亏损0.59亿元。

 

  2005年4月,中国网通以79亿元港币的价格,购入电讯盈科(00008.HK)2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后,坊间传言双方的合作代价是“撤销网通国际”,并与电讯盈科的国际业务重组。2005年7月20日,网通集团正式启动撤销网通国际的计划。根据“属地化”的原则,从当年8月1日起,网通国际的上海、广东分支机构及人员整建制划入当地省(市)分公司;海外POP点及香港业务部人员划入亚洲网通管理。

 

  但到了2006年6月,中国网通宣布以1.69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亚洲网通全部股份出售给国际投资管理公司Ashmore和Spinaker组成的投资集团。同时,网通集团也宣布以约2.33亿美元的价格,将亚洲网通下属海底光缆公司东亚网通10(100.000,0.00,0.00%)0%的股权出售给上述两位投资者。这两笔交易的总售价合计为4.02亿美元。业内认为,亚洲网通的出售,标志着田溯宁曾着力打造的网通海外业务已被网通集团彻底整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