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华:要做中国的米开朗基罗 2010-04-22 13:06:53 来源:重庆晚报 点击:
高小华:如果你真正热爱艺术,就不要过多考虑金钱。拿《赶火车》来说,我当年若有一丝杂念,就不会在毕业作品上自找麻烦地画这种大画,会考虑短平快。

 

作品《重庆大轰炸》

  

<<<高小华个人主页

 

  “我基本上都在三峡博物馆,随你,什么时候都可以。”电话里的高小华礼貌温和,态度平易而又敞亮,这是个已经写入了教科书的“历史人物”,竟把采访时间表扔给记者掌握,令我吃惊不小。我赶紧又看了看手头已有的关于他的资料,在他的那个词条下,熠熠放光的大事记仍在不懈的添补中:

 

  高小华,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画家,“四川画派”的标志人物之一。成名作《为什么》开中国当代“伤痕艺术”先河。1982年创作的《赶火车》被誉为现代油画的《清明上河图》,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20世纪艺术贡献奖”,2003年该作品在北京以363万元天价拍出,创21世纪中国油画最高价。2000年应邀回国,担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2001年,负责大型艺术景观工程《红岩启示录》。2004年初,由他主创的三峡博物馆《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在竞标中胜出。

 

  周日,经高小华指点,从崔巍的三峡博物馆右边坡道进入。行经半途便接上了头,他提着几支油画笔微笑着沿坡而下,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仍是网上所能查到的照片中的打扮:有几分脏相的黑夹克,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蓬松的花白头发。坡道两旁是凿石和泥,一派施工景象,他在这个背景中毫不突兀,反而有些洽调一致,果然是他自己所说的“劳动型”艺术家。不过,走到近前,搭配妥帖的泥黄围巾和明澈的眼神,到底泄漏了他的真身。

 

  平层进入,便是博物馆的三楼抗战纪念馆。进门处,光线暗弱,但也依稀可见空间高阔异常,四处脚手架林立,电钻和敲击声不绝于耳。“这里被设计为一个隧道厅……注意脚下,这边走。”高小华一边介绍一边关照我,跟着他转弯,眼前豁然开朗,灯光莹然,强烈的颜料气味扑鼻而来。一幅巨型油画占据了一整面弧形墙,画前散落着数人在细致涂抹。站到平地很远处,也难尽收“大轰炸”的全景,只觉得一壁的硝烟瓦砾排山倒海而下。真正登上设计的观众台,才眼界顿开,我不由得深为震撼:视角中的山城一片恢阔,两江环绕,遥见狼烟四起,轰炸机由远及近营营逡巡,然后一遍遍狰狞地从空中俯冲而来。不远处火光冲天,人群冲撞、奔逃、扑救、嘶叫。游击队闪藏着展开狙击,一具具伤员正鱼贯地被抬向红十字帐篷,断壁残垣间,宋氏三姐妹正相互搀携着穿梭、慰问……

 

  我和高小华就在这个这个平台上相对而坐。在半景画高10米、宽37米的血泪硝烟的笼罩下,高小华用他那浑厚、坚定的声音,开始对我进行了一个下午的美妙的“精神轰炸”。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