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疆当代艺术状况
作为中国西北边城的乌鲁木齐,2002年以来,有了几次屈指可数,相较以往略显连续的当代艺术展出。(整理资料图附后)
但至今,此区域的当代艺术活动未被内地城市的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纳入观察的视野。
在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境遇,经济现状。庞大的俄苏写实主义传统等审美经验,和相较内地略显稀少的视觉经验和观念阅读资源,以及咨讯接纳和自我造血资源的贫弱,加之之于客体的个体生命觉醒等,使得新疆的艺术经验大多局限于古典和现代审美(缺乏当代审美和观念阅读经验)。不具备与内地同步的文化艺术更新能力,和同层次的文化及审美水准。
新疆当代文化艺术的创作选材和推动力量,以及萌芽生长在2008年以前,很少与官方构成直接关系。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乌鲁木齐,人员构成主要是本地教师学生和外来教师、艺术家及社会相关从业人员,和本地一部分意图在条件容许后离开的艺术工作者,等这些暂住或非专职角色。
新疆第一批具有实验艺术倾向的人员,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直接介入的有:圆明园画家村时期的卜健、魏林、旦毅、洪启、杨放、李全龙、黎强、魏小斌[14])几乎同步。
他们大致是1987年5月23日12人绘画交流展第一回的参与者:秦峰、张永和、段离、郭不、严立、李春海、姜增辉、剡鸿魁、孙广新等 。及之后加入的李峻、吴强、潘岛、王少平、王宣元、牛軍、巴欣榮、巴欣盛、卢野、张建新、刘剑昆、那永刚、赵光盛等人员。这些人员和2002“重新启动”时的孙葛、田宝珍,3+8对一朵花微笑中新出现的卓然木·雅森、张平、卓亚、晏雪、刘亮程、洪启等人构成了新疆当代艺术的前辈。
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的夏建国、田宝珍、魏伟、耿艺、韩晓丽、包治国和1993年毕业于新疆财经学院的田林,新疆艺术学院毕业的拜合提亚尔等。60-70年代生于新疆的马永良、阿里、王慧、赵大新、阿尔曼,和现居住于北京的石峻、田宝珍、夏星、关矢、谈学斌、杨放、苍鹰等,及这世纪初外来的郭珍明、周述政、陈晓丽等中青年。
再次是21世纪初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的赵光胜、包彦钦、丁春鸣、杨贤涛、董民、黄刚勇、肖胜杰,和各院校即将毕业的吴超、汪凌、曾群凯、梁硕、张云峰等,及80年代出身,毕业于央美、首都师范大学等疆外院校的朱东、回轩、李斌凯等青年。
在2002年以前,相关人员的职业和行为方式类似“12人绘画交流展”时的参与者。正如当年史晓明在《新疆艺术》2000年第5期所撰文:他们的职业多有不同:有工人,专职画家,公司职员,美术编辑,还有自由职业者,美术教师,下岗员工。“12人画展”成员中,年龄最长者现年59岁,末者27岁,大多数为知青一代(50年代后期出生)。“12人画展”从第二届开始参展画家就已经发生变化,从第三届至2000年,每回参展人数均没有达到12人,就此他们认为名称与作者的多少不一定非要一致,能够尽可能地保持该集体的和谐很重要。“12人绘画交流展”这个名称似乎更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或者更接近于一个认知符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不认为这个团体有学术旗帜的意味,借用他们中间的长者剡鸿魁所言:这不是一个组织,也没有领袖人物,除了生活与艺术上的交往,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团体,至于组织活动,谁有精力谁承担,一切随机行事。[15]
2002年“重新启动--新疆当代艺术年展”后,尤其是2008年-2010年间,新疆当代艺术的参与者大多为中青年,汇入了在校学生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展览中大多有独立的策展人,和较为明确的学术主题,以及包括研讨会等基本完整的展览流程。
而从“2008’虹 图书馆魅影艺术家基地第一回展”,文化厅党组书记兼副厅长韩子勇作为策划人开始,则标示着官方逐渐进入新疆当代艺术的进程,直到2009年4月28日新疆首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7坊街”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挂牌,在挂牌展览上特邀了在京著名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和苍鑫,由此代表着新疆当代艺术官方姿态的正式出现。
与此同时。乌市铜锣湾购物广场对新疆秋季·当代艺术作品展,新疆八音和投资有限公司对“向个人致敬!”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等活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赞助。而此年段至今的展览相较以往获得了媒体、政府、企事业单位多的支持。
孙葛、田宝珍、卓亚、王慧、韩晓丽等女性艺术家亦逐渐增加,在2005年和2010年则分别出现了以女性当代艺术作为核心的展览:“3+8对一朵花微笑”首届新疆当代女性艺术展、“叁月”7坊街新疆当代女性主题艺术联展。
2002年1月8日“重新启动”新疆当代艺术年展中装置等新的表现手法开始占据主要,直到“废墟计划”乌拉泊行为艺术展和2009年5月16日“向个人致敬!”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则完成了新疆当代艺术以架下作品为展览内容的方式。
四、新疆当代艺术批评
目前,新疆当代艺术还无法谈及成熟后,和目前仍在持续的经济危机刺破当代艺术市场泡沫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等问题。目前新疆在全国当代艺术版图中尚处于争论当代艺术的功能和位置的态势。新疆本土艺术家由于失语和现实的困境,往往带来一种急起直追的焦灼与不安。[16]
文治武攻,节奏或循环的文化状态,取决于合乎时局的选择以何种姿态和工具去“前卫”。传统或反叛只是名词。
作品本身关乎全局。
显见的是。部分作品带有革命情结或自我逃避。具有浓重泊来属性。就全国而言,媒材选择、内容风格、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创作动机,语言、图式、绘画性、当代特征等属性,乃至技术等能力均显滞后。且不具备先前所言商业化批评化等因果后的,博物馆当代文献的“之后复制品”。乃至缺乏当代艺术常识和感知的无目的实验品或现代品?
没有完全形成合乎新疆前现代和现代文化背景的内在当代精神叙求,和科学的外在表达?明显的是学理上依旧更多的是传统的伦理理性和实践理性,而少有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人文理性与思辩理性[17] 。技术上为数不少的作品还在注重用色丰富,节奏韵律、传统构图与造型、肌理、等形式美感。
新疆目前还需要当代艺术的启蒙,乃至现代艺术的启蒙。这种启蒙将是一个逃不过的文化任务,无论是面向大众,还是面向艺术院校师生和艺术家。“边缘”既是乌市当代艺术家的个体生存体验,也是当代艺术在新疆的总体文化境遇。而在年轻的艺术院校学生和青年艺术家中,当代都市消费文化构成了这一代人的成长背景。维族姑娘、喀什老街、大漠胡杨、旷野古堡,都是与新一代个体生存关系不大的景观。在一个快餐、超女、网络、博客、大片等横行的时代,“残酷青春”和“都市物语”构成了这一代真实的文化体验。对父性文化义无返顾的叛离,和对个人经验的敏感与迷恋,及对生存压力的敏觉,是新一代艺术青年的集体症候。[18]
这些判断在2008年1月13日—1月19日的“黑白边缘”当代艺术展和5月2日“解决”演进中的新疆当代艺术第一回,以及2010新疆当代青年艺术状态个案展、“叁月”7坊街新疆当代女性主题艺术联展等以架上作品为主的展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黑白边缘”和“解决”。
“黑白边缘”和“解决”实行独立策展,展出集中了三种形态的作品:1、先锋摄影(黑白纪实、观念摄影);2、架上绘画(新写实、抽象表现、综合材料)。3、观念艺术(行为、装置)。
“黑白边缘”中摄影家田林的《雅村儿童》系列以朴素的人文主义情怀记录了城市底层儿童的生活世界。除了赤裸地暴露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般性问题,诸如贫富悬殊、地区发展失衡、盲流人口的形成等等,更多地是对一个古老游牧民族的城市生存进行了现代审视。[18]
而王慧、周璞、杨贤涛、建乐、肖胜杰、晏国强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与内地城市70后、80后作品相似的文化主题:伤害和游戏,迷茫无聊和感性[19]。
新疆油画在民国和建国以来形成了庞大的俄苏写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既与新疆的地缘政治有关,也与毛泽东时代遗传的根深蒂固的文艺观念有关。在汗牛充栋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论著作从未提到过新疆的当代艺术运动和本土艺术家活动。与西南地区的活跃相比,新疆一直是一个被当代艺术遗忘的西北省份。[18]
疆内艺术院校多年陈旧的苏式油画教学模式积重难返。以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为主导的新疆高等美术教育,依旧基本属于大纲式教授,因地制宜和师生传承不够[20]。师资力量薄弱,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略显老化,教学水平不高,相关教师的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和创作能力较弱。在作品属性上大多属于内地上世纪90年代左右的传统美术或官方美术套路,且与内地同时期的这两类艺术存在距离。艺术的本身属性要求学院必须接近求同存异,合而不同,以营造不管是适合于普遍教学,或精英意识的功能和责任。建设性效果始终涉及到一个整合与弱化的,利于整体生活创作的小时空,可能的整体大众化效果,但于此却不可与对少数前瞻体的适应机制矛盾。重要的是教学管理适应艺术在次框架下的比例建制。此方能独立出艺术学院个体的生命诉求或话语权,而非形式泛滥,内容稀缺。
新疆当代艺术的生长,在今天看来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代主义的语言实验,在今天的新疆仍然显得新异夺目。而这种现代主义语言实验,内地城市在85美术新潮时期就已操练娴熟[18]。展出的架上绘画,囊括了拜合提亚尔、曾群凯、刘剑昆、卓亚、黄刚勇、轩辕文惠、邹晓明、艾克、曹海宁、梁硕、汪凌、德德玛等艺术家和学生的抽象、表现以及综合材料作品。
展出的行为与装置艺术作品,在观念、题材和语言上都已接近内地水平。虽然语言上的模仿和主题上的雷同,但这也是当代艺术的一大通病,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新疆的当代艺术试图就当代文化问题进行介入和拷问,不管这种有效性是否真正产生,不管这种文化问题是地方性的还是当代性的。[18]
2009年5月16日开幕的“向个人致敬”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通过对北京、广州艺术家的邀请参与,在地域间,艺术与公众文化间,和广播、电视、报纸主流舆论下,慢慢具有了新疆当代里程碑的功效。但在2009夏季新疆当代艺术沙龙中,从少数参会人员身上显露的地域保护心理,凸显了危险的自负与合谋倾向。绝对主观,和对本专业的业余。新疆当代还需要普及诚实可靠的职业精神和基本技能。而这些重担的操作磨合所需要的时间和效率,将首先取决于该从业人员内部先锋性和独立性等基本职业素质,与真诚的道德操守的统一。
2010新疆当代青年艺术状态个案展开幕当天下午的研讨会。显现了不同年龄、阶层、知识结构、感知范围有别。而话语仰望,非终极二元判断,语境引导等意图强制和诱使。及主要关乎生物属性,而强调资本通行的经验推广。而在二次聚会中关于实际操作的运筹与探讨希望能逐步落实,践行。
新疆当代艺术迄今所处于的状态是区域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必然,此种始终萌芽少见生长的特殊,除情感外,必须理解和认同,这就是新疆当代艺术当下的生态,或尊严。
全球化和身份在这里不一定代表将要的方向,本土的人为自然既是坦然发生。消费与生产的不对等和妥协,和关于生态伊始的资本主导,或让给生存的学术失利,以及可能的娱乐精神,这些历史必然具有的中性意义,在情感上我们得倾向乐观。这是新疆当代将要的震痛,降生。
新疆当代文化艺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