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8年
中国重庆,公元1968年11月11日,产房外不时传来“815”和“反到底”两队造反派交战的枪炮声。母亲上产床已经有8小时,在几乎绝望的边缘,我终于出生了,父亲高兴得跳起来。这时,《国际歌》响起,是“反到底”在追悼死去的同志,花圈的挽联上写着: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于是,“飙”这个名字就落在了我的出生证上。
1969年
枪声渐渐稀落,历时三年的武斗终止。
1970年
我冷不防地说一声:“高!”把在座诸位吓了一跳。这是除啼哭之外,我发出的第一个字音。
1971年
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1972年
记得我是从拓摹小人书开始画画的,那些稿纸早已归于尘土,而众人给我的鼓励却记忆犹新。
1973年
因为鼓励,我开始越发喜爱画画了。
1974年
那天看完露天电影《上甘岭》回家,父亲情绪激动地描述了这场在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投入两个兵团的高密度战役。他说:“电影里那个无线电通讯员就是我。”“怎么长得不像?”我将信将疑。“傻瓜,你爸是角色的原型之一。”母亲解释道。父亲自顾自说下去:“当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等战争结束,回到家乡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第二天,母亲做了顿少有的“丰盛”晚餐——1荤、2素、1汤。因为当时生活拮据,所以我对其“丰盛”记忆深刻,成为和平安宁的象征。
1975年
秋季入学,建新小学坐落在嘉陵江边,船夫的号子常常传入教室,带走我的神思。
1976年
9月9日那天,老师命令不许玩耍不许笑:毛主席去世了。我大惊,本以为毛主席可以活到一万岁。10月14日,“四人帮”被粉碎,黑板报需要大量的漫画和宣传画,我脱颖而出,成为全校画得最好的人。
1977年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首歌伴随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憧憬。9月,中国确定恢复高考,大学校门在10年后向我敞开。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979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
不知从哪天开始,邓丽君温馨的歌声渐渐在红色中国荡漾。
这年我患甲性肝炎,以为要死了。由此产生两种恐惧,其一是怕死后留下空白,枉来人间一游,这大抵是虚荣心作怪;其二才是死,这概念对我来说很抽象。之后,欲写自述却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