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专访:抽象绘画的控制与超越 2010-06-17 09:18: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点击:
2010年6月5日,北京798偏锋新艺术空间推出王川个展《逍遥与边缘》。王川生于1953,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关于本土抽象绘画

 

  西方抽象主义诞生至今已历经百年。在康定斯基、毕加索、蒙德里安、马列维奇、波洛克、德库宁等等屹立于美术史上的先驱的不断实验和创造中,形成热、冷两种抽象。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发展中形成的抽象主义,发展至今形成不同与传统的观念、语言、材料、手段的多元化面貌。对于置身于全球化语境的中国本土抽象创作王川认为:“中国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九十年代中国就开始抽象绘画,参照的价值标准都是西方的。中国没有几何文化的背景,就不要刻意去找几何文化背景,没有必要非把东方的直觉,中国的线条、书法加进去。因为已经身在全球化语境之中了。对抽象艺术的借鉴与参照,就如同中国的建筑与西方两个系统,硬搬就不伦不类了。抽象画艺术家在中国一定要看十年、二十年,在语言里边有东西方很多矛盾冲突的地方,通过思想和智慧找到平衡点,比如画面里边的重叠感,外部的覆叠关系等等。所以它就是经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一百年前日本的铃木大拙去美国传播禅宗,有点儿煽风点火的意思,后来约翰·凯奇很多人受他的影响,就是东方的禅学,因为日本的禅学主要是方法,中国的禅学传到日本就变成一种方法,比较能用,然后就影响了西方社会,反过来他们向东方学习的时候又有他们自己的几何文化,又有他们的哲学背景,再学东方的时候,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整个西方人学东方的时候,没有觉得是东方的文化。去年三月份在古根海姆做的一个叫做“第三种思想”的研究,找东方影响西方社会的脉络是怎样的。第二,藏传佛教在上世纪开始影响美国,前面是一种方法,后边是一种智慧。但是西方人讲的东方是一个地理位置,不是讲东方智慧。抽象绘画带有很强烈的人文色彩。中国本土抽象有传统的背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有属于东方的资源。抽象表现主义在中国是不在场的状态,相对与写实绘画就显得边缘了。”

 

  结语

 

  在谈话的过程中,王川始终处于一种在思想的急流中勇进的状态。不停止的思辨与形而上的终极追求是他作品中充满厚重、力量感的源泉。王川谈到笔在意先等非常个体化的经验,是艺术创作中心、手、眼的高度协调。对于艺术家来讲是创作带来的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多年的创作经验和人生体验通过浓重的川音传达出来印象尤为深刻。短暂的谈话方式,并不能系统、完整的阐述艺术家的思想、创作的心路历程。抽象绘画的创作是孤独的,这只言片语或可成为读者了解艺术家创作状态、为人风貌的小径。

 

【编辑:小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