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84》 2010-07-03 17:18:1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丁晓洁 点击:
杨树峰有两个身份:艺术家和新太阳美术馆馆长。作为艺术家的杨树峰在“85新潮”期间创作过大量作品,并被称为“85漏网之鱼”;作为新太阳美术馆馆长的杨树峰建馆后举办了轰轰烈烈的杨树峰“85”艺术大展,并针对“生命体验与创作”举办了讲座广泛传播“普世艺术”的精髓及其应用性。

新太阳美术馆举办的杨树峰“85”大展


    99艺术网:在你去年的展览标题里的“写意”二字是中国画论中常用的一个词,如倪瓒的“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意气耳”等。在当时崇尚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你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的绘画与哲学?你在创作作品时是否曾考虑过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哲学)精神与“新潮美术”相融合?      


    杨树峰:对我来说,写意就是生命的痕迹。如果加上时间,应该是动的,所以写意更准确些。不论东方西方,对我来说,只要对生命有意义,都是好的,我不排斥。我从来不太用脑子搞艺术,而是用心去感受。从来也不想要融合什么,你身体里有的、心里有的、自然的,就可以了。真正的远古的中国艺术和哲学是无与伦比的,但目前我见到的画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家,没有一个能将那种远古的、具有万物博大自然精神的气质展现出来,很多艺术家心里就很假、很虚伪,怎么能画出人类与自然的真情呢!


    99艺术网:除了梳理和展出自己在85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之外,你现在还在坚持艺术创作吗?在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上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杨树峰:展览和梳理我的85时期的作品是我们团队的事,至于我更关心和热爱的是未来的东西。从90年代在美国期间就一直在探索未来的世界新艺术的问题,同时在探索自然、普世艺术的新命题。我热爱生命,同时我更爱万物的生命,我爱真实的自然。我更想创作出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命本质,画出它内在的结构。


    99艺术网:今天的社会环境与85时期有很大的差别,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艺术行业的市场化、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更多分歧与争论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你认为所有这一切为当代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弊端?


    杨树峰: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将成为过去,新的艺术必将开始,我们要关注未来。当代艺术让我在生理上已觉厌烦,他们做的是低级的概念,并且离自然、人类艺术本身已走得越来越远。


    99艺术网:“普世艺术”强调的是什么?在艺术作品大众化方面新太阳美术馆有什么样的目标与具体的举措?包括今年的展览计划?


    杨树峰:90年代,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世界及美国的当代艺术,后来也将中国的短期当代艺术纳入进来一起做对比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当代艺术”是一种没落和相对落后的低级概念艺术!整个艺术的主导是以人类的自我为中心,从而将“我”的一切推向了极致,这是树立在所有当代艺术家面前的一堵死墙,应该说没有任何出路。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回到自然当中去寻找答案。普世精神就是要人们重新认识自己,放弃精神中的自我,提倡万物同在,让“我”消失在万物之中,这样给艺术一个新的未来,给人类生命一个新的未来。普世艺术创作是将万物呈现出来,让“我”消失,最后达到“我”与万物在共存中共乐。
 

    新太阳美术馆也是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消费艺术,与艺术同在。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展是自然普世艺术展,这将是21世纪人类艺术的新发现,是人类的解放,是世界艺术的解放,我愿意为普世艺术的探索贡献出智慧和精力。 
 

    谢谢。 
 

 


【编辑:丁晓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