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其时: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
2010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200多家中国出版企业携近1万种外向型图书集体亮相,在国际出版界掀起一场“中国旋风”。
在国家传媒企业“同台竞技”的背后,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是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
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明确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提出要完善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等新词频闪,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200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国文化产业在各项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迅猛发展。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政策的利好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继续巩固领先位置,而江苏、安徽、浙江、湖南、辽宁等省区市都踊跃加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行列中来,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国家统计局初步估算,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上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现价增速3.2个百分点。
2009年,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房地产业等行业,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上海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3555亿元,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5%。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GDP6.4%。
同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重庆文化产业已连续六年保持26%以上的增速,高于地方经济增速一倍,贵州省文化产业收入也首次超过100亿元。事实证明,许多西北、中部、西南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也正在发力。
盛夏之际,西安曲江新区的南湖波光粼粼、游人如织。以历史文化旅游带动城市发展的曲江新区“试验田”正在成为西安市、陕西省的“丰收田”。
自2006年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后,西安曲江新区成功探索出了“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城市价值”的文化产业“曲江模式”,并以此为契机,以构建全文化产业链为模式。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国各地从“十五”末开始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积聚产业发展要素。一大批不同主题、形态多样、功能互补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在江苏、辽宁、浙江、湖南等地已经形成,文化产业逐渐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