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园”今日猛于虎 Ⅱ 2010-08-12 16:07:46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作者:文/王诤 图/解飞 点击:
西方人敬重中国的道学,喜欢中国瓷器,可那都是古人的,我们有没有新的东西?必须重建中国人具有神性的创造精神,这是我崇尚和追求的。

在艺术上追求“忘我”的郑连杰,显然无法在生活中做到“忘情”。譬如,清明节对于远行在海外游子来说总是具有别样的意义,“中国人的哀思和对亲人的追忆在这一天是独特的,它不光是个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是对历史在现实中的追忆和探问。”郑连杰说,今年4月5他及全家19人在天安门广场前摄影留念,以艺术的形式追思亲人——他的母亲今年3月去世,父亲也于2000年过世,郑连杰将两位亲人的照片分别放在椅子上并留影,将作品命名为《家族岁月之一》。

 

《家族岁月之一》 2000年

 

其实,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天安门广场完成自己的行为计划。早先的作品是由1957年一张以室内天安门为背景的全家福老照片为开端的:2000年4月5日清明节,郑连杰携同儿子郑雄文一道把1957年于照相馆拍“天安门”背景板前拍摄的老照片放大,第一次展现在真实的天安门广场前,以此纪念去世的父亲。2004年春,郑连杰与母亲和哥哥姐姐共八人在天安门广场前又一次记述了家族成员的相聚和变迁,完成了《家族岁月之二》。今年的《家族岁月之三》则构成了作品的延续。著名艺术评论家巫鸿认为,郑连杰的系列行为摄影计划“由于展现了被定格于同一地点的现在时的存在,作品中的老照片获得了一种被强调的过去时态”。

 

“过去的时态”也像是郑连杰心中化不开的“结”,采访结束后同摄影师一起在逼仄曲折的胡同中拍照,他突然若有所思,指着斑驳的墙面吟咏自己的诗歌《石景山有我带不走的童年》,“我的家在石景山,从那里可以望到蓟州台。曾经的繁华和苍凉都给了今天的北辛安,石景山北辛安我的家在五环的外边,法海寺八大处连着整个的西山,小吃店照相馆已消失在我久别的窗前;我的家在石景山,我的家在星星的下面,多少个朋友离开了过去,多少个亲人离开了从前……”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