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古典绘画是一种精神 2010-08-19 14:30:51 来源:新视觉 作者:佚名 点击:
杨飞云认为现在所有的绘画都是从古典绘画中走出来的,古典不是一种样式,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它是传统里的最根本的根基。

杨飞云 《英子》布面油画 185x115cm 2010年

 

无可替代“正室的范儿”——杨飞云访谈 

 

第一次采访敬畏的杨老师,总以为那么牛的艺术家该有个什么架子。到了中国油画院的时候杨老师正在和一位男同胞谈事,我坐在画室里静静的等他,却被他的画儿吸引住了。从没看过原作的我,可逮着机会仔细研究了。过了好一会儿,杨老师出来拿了两本画册一个劲儿的说着“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直到采访结束杨老师又补了个“对不起”。

记者:你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考进中央美术学院的,与你同班的同学有陈丹青、王沂东、朝戈、夏小万等。目前他们还都活跃在艺术圈里,你能谈谈那时美院的状况吗?在那个年代美术界是怎样的?

杨飞云:可以说,恢复高考和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都是密不可分的。恢复高考之前,中国积压了一大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我们基本都在为文化大革命的宣传做服务。当时的那些,毛主席像、宣传画、黑板报都出自我们这批人之手。十年的积累给我们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在那十年里,我们是最有用的人才,高考恢复后我便和那时的同学相遇了。那时的人们思想整整被封闭了十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心态、求学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望得到了爆炸性的需求,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整个80年代的发展,对于中国这30年的建设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那时的艺术理想,艺术根基的建立和艺术科目的拓展,同当时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我能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是件很幸运的事,那时的靳尚谊、詹建俊等一批老先生们,正处于艺术生命最旺年时期,被隔绝了10年后,他们在慢慢恢复的状态中,也有一种活力。学习的热潮和对理想的报复都是从那时开始的,由于那时刚刚打开国门,一些国外的冲击还没有进来,因此那时的我们都很专注的去研究探索我们的学科。基于以上因素,整个80年代都处在活跃、热情、开放的时期。在这种环境大潮里历练过的人,和这个年代生活的人们,对理想报复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记者:你的作品被划归为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在你心里古典写实主义是怎么定义的?这个名分是你所希望的吗?

杨飞云:我认为现在所有的绘画都是从古典绘画中走出来的,古典不是一种样式,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它是传统里的最根本的根基。在我认为写实是一种表现方式,它是抽象绘画无可取代的。我只能说我是在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古典情怀,而古典精神是在追求一种永恒的价值精神,古典写实是一种古老的方式,在今天怎样用古典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它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古人给了我可传承性可启发性的元素,一个是绘画上的素,一个是精神上的元素。这两个元素对我构成艺术上最核心的价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更看重的是用这样一个永恒性的价值且表现力很强的绘画品种,怎么能在今天这个时代发挥它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