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篇 2010-08-28 16:10:53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文/李静、沈薛恩 图/覃斯波 点击:
今年9月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期间,侯瀚如将策划一场由国际策展人、美术馆专业人士和收藏家参与的艺术论坛。该论坛名为“收藏亚洲当代艺术:收藏什么,何时收藏,如何收藏?”,由侯翰如和“当代艺术展”联袂推出。

侯瀚如:艺术品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整理

 

收藏的意义在于欣赏它今天在这里看到很多老朋友,上海对我来说是有感情的地方,我第一次来上海是做学生的时候,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北京来上海完全是感觉进城了。

 

我那时候来上海最感动的还是私人的记忆。当时我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系,那时的好处就是学校只有大概10个人一个班,二三十个老师教我们,每年大概要跟一两万人竞争才能进中央美院,进了以后吃住学习都不用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年学校送我们去下乡。美术学系下乡就是去全国各地看美术馆,很好玩。

 

所以我们就被派送到上海来,进了城了,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上海博物馆。我记得是谢稚柳先生接待我们的,他把我们带到库房里,把博物馆里珍藏的、平时不露面的一些收藏拿出来给我们看。接下来又去了苏州,我记得一位老先生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他和太太的房间只有三张桌子那么大,但他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大箱子来,里面有沈周、郑板桥等人的作品,我们就着15 瓦的灯泡看了一晚上。

 

过了几年再来上海,发现上海博物馆被搬到人民广场了,在一个“大火锅”里头。从大厅一头走到另一头,大概就要走15分钟。地上铺了大理石,亮亮的,很滑。那时候我已经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我从没见过这么高级的展厅,当你靠近展品的时候,灯会亮起来,平时为了保护画,灯都非常暗。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谢稚柳自己跑到库房下把灰掸开拿画给我们看,这个对比我觉得很有意思。更加不用说和那位住在老房子里的老先生对比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今晚我们要谈的收藏问题,就是说什么是收藏?如何收藏?为什么收藏?收藏是不是只是展示给别人看?或者为什么展示给别人看?它和这个社会里每个人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问题,我觉得比起在很好灯光下看这些隔得很远的画,在老先生家里在很暗的灯光下面,打开那个长卷的感觉更接近阅读艺术的感觉。

 

所以回过头说,实际上收藏艺术并不需要花很多钱,收藏艺术品实际上就是如果你真的爱它,爱一件作品,其实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式,不只是拥有它,还有很重要一点是欣赏它。我想这就是收藏的意义。这就算是一个开场白吧。

 

现在已经到了谈论艺术品去向的时候现在中国艺术市场非常热闹,各种各样博览会和拍卖会都很红火,艺术品的价格也非常高,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据说前一阵还有一位中国藏家花一亿多买下了毕加索的一幅画,破了世界纪录,这挺好的,有点像刘翔跑得比别人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