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拍卖行全球前10强 2010-09-23 12:20:0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杭春晓 点击:
建国后的北京中国画界,以写生反映现实生活逐渐成为主流,伴随着大量代表新时代需求的作品被创作,国画改造也逐渐走向深入,成为新国画得以实现的基础方法之一。此后,中国画的发展主流由文人画表现自我、书写意趣,转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直至讴歌政治运动,完成了艺术功能观上的根本改变。

--------------------------------------------------------------------------------

 

[1]  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载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2]  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来新国画预展以后》,载《人民日报》1949年4月22日。

 

[3] 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5日

 

[4] 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6日

 

[5] 徐悲鸿,《漫谈山水画》,载《新建设》1950年第1期

 

[6] 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7] 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和国画家的自觉》,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8]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9]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10] 参见《北京中国画画家的意见》,载《美术》1957年06期

 

[11] 参见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美术研究》1957年第4期

 

[12] 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载《美术》1954年08期

 

[13] 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载《美术》1955年01期

 

[14] 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载《美术》1955年04期

 

[15]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京开幕》,载《美术》1955年04期

 

[16] 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载《美术》1956年07期

 

[17] 惠孝同,《第二届全国国画展作品观感》,载《美术》1956年07期

 

[18] 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载《美术》1956年07期

 

[19] 正如蔡若虹在全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在论及“国画写生”时,也有和胡佩衡相似的论调:“对于造型艺术这一专门业务来说,写生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花样;是沿用了中国美术史上一条"师造化"的老法子,这是我们古代画家们通常走过的一条老路,是从生活中汲取形象的道路,因而也是通达现实主义的道路。可是近数十年来,有些画家不太喜欢走这条道路,它们走的是相反的一条,这就是从古人的作品中汲取形象的道路。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枯竭了,艺术的创造性能力就愈来愈削弱了,艺术和人民的关系就断绝了,艺术的发展就停止了;这条路决不是什么康庄大道,而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载《美术》1955年06期)

 

[20] 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载《美术》1955年07期

 

[21] 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载《美术》1955年06期

 

 


【编辑:张桂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