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MoMA舞起来:MoMA行为艺术策展人珍妮-施林兹卡专访 2011-01-15 13:41:38 来源:ARTINFO 作者:文/爱玛-艾伦 译/申舶良、戴章伦 点击:
当200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启动它为期两年的行为艺术系列展时,珍妮-施林兹卡曾被任命为展览的策展助理——与PS1馆长克劳斯-毕森巴赫一道,为20世纪一些重要行为艺术家的作品“保驾护航”,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经典化。

崔莎-布朗《棍(Sticks)》,1973(图片来源 Alfredo Anceschi 摄影)

 

记者: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MoMA就陆陆续续地展出行为艺术,这次系列展与此前的展出不同之处在哪里?观众的接受度如何?

 

珍妮-施林兹卡:我们展出的行为艺术都是极具互动性的。你可以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相视而坐;可以与艾莉森-诺尔斯(Alison Knowles)共进午餐;我们有罗曼-欧达科(Roman Ondák)的作品,你可以在墙上写下你的名字和身高;阿罗拉及卡札德拉(Allora & Calzadilla)的钢琴可以驶向观众,它几乎像是观众与钢琴之间的舞蹈。人们对此表现出开放的态度。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人们更喜欢与参与的概念。某种程度上你参与了网络,却并未参与电视。我认为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在MoMA的最著名的行为艺术之一是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的《向纽约致敬(Homage to New York)》,他在雕塑花园里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机器然后让其自我毁灭。我觉得这是一件极具参与性的作品,所以似乎是观众发生了改变。此外,从美术馆的角度看,虽然行为艺术时常在MoMA里上演,但它们仍然是边缘的项目。例如,“高和低(High and Low)”展中有一个由罗斯-李-古登伯格(RoseLee Goldberg)策划的行为艺术单元,但却不被收入画册,不被认为是展览的中心。然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舞蹈项目——其中可以看到行为的一面——策展人是柯妮莉亚-巴特勒(Cornelia Butler),她从一开始便知道这就是她想做的,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与展览本身是等同的。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它。美术馆方面也给了这个项目整个建筑中最棒的空间——中央大厅。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开头就指出MoMA的中央大厅像是一个“舞蹈的伤心地”,因为它缺乏一个镜框舞台(proscenium stage)。然而许多现代舞也都是在并非专为舞蹈设计的场景里上演的。这特别让我想起最近在惠特尼看到的崔莎-布朗(Trisha Brown)的作品《游走在建筑边缘的人(Man Walking Down the Side of a Building)》以及《墙上行走(Walking on the Wall)》。

 

中央大厅是舞蹈的极佳场所。并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我的同事,负责这次项目的艾斯特-安德勒(Esther Adler)也这么认为。的确,很遗憾,美术馆并不是——或者说是尚未成为——为现场表演而建的。而这个项目企图与这种对美术馆的传统认识背道而驰,从而使它更加激动人心。美术馆是收藏并保存作品,偶尔拿它们出来晒晒的地方。舞蹈却正好相反,这里没有物,可能会有一些道具,但那不是中心,因此你并不能真正地保存它。你呈现它,紧接着它就消失了。如果我们在一个展览中展出一件作品,它就会在那儿待上3个月。而崔莎-布朗的作品只待3天就撤掉了。从设施的角度看,我们并没有弹性地板,舞者都喜欢软的木地板。然而激动人心的是——这也是所有舞者毫不犹豫加入这个项目的原因——舞者们非常有兴趣走出黑盒子和镜框舞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