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菲、郭海平挖掘艺术疯子:因为病了,所以无畏 2011-01-15 17:01:16 来源:新周刊 作者:孙琳琳 点击:
人们曾一度感叹,艺术家一定要不幸地生活吗?现在,印象彻底扭转了,仿佛做艺术再也用不着为了理想精神分裂,只要画卖得好,就能上天堂。就连上世纪80年代,陪着艺术家吃过不少苦的栗宪庭都说:“名利不一定就是坏事。”

不疯癫,不成活

 

精神病患表现出优异的艺术才能,而执迷于艺术者,多少也有些不同于常人。正如《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作者、心理学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所说,“创造力和情感障碍是紧密相联的”。他对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成员的研究显示:38%的人曾接受过情感障碍的治疗,其中的3/4需要药物或住院治疗。纽卡斯尔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奈特尔也认为,“艺术家可能有一些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而且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性”。

 

所以有人说,搞艺术的都是“精神病”。即便不是这样,艺术家当中也有太多苦行僧、精神洁癖者、钻牛角尖的人。

 

在西方,有名有姓的艺术家,很多都不是行事合乎规矩的正常人。米开朗基罗不要命地为西斯廷教堂画壁画,被近代医生诊断为强迫症;晚年的戈雅耳聋且间歇性精神病,每次发作便疯狂作画,当然,这部分作品也是精华;梵高为画痴狂,吓走了室友塞尚,割耳是精神不稳的又一段古;蒙克和他的妹妹都是精神病人,《呐喊》扭曲的力量让人窒息;被肺结核和坐骨神经痛折磨的西班牙艺术家达比埃,作品可令观众昏厥。

 

这些公认的艺术界的病例之外,1932年,荣格对毕加索的论断更是引起轩然大波。他在《新苏黎世报》上发表《毕加索》一文,认为毕加索就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指他的画作“揭示出对情感的疏远与离异”,以荒谬无情和古怪冷漠搅扰人心。

 

而在中国,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躁郁型气质也总是更为明显。顾恺之是疯子,米芾是米癫,还有令人胆寒的青藤徐渭,写一手气势磅礴的狂草,也是发狂自残、杀妻入狱的狂士。

 

在日本,草间弥生干脆是驻扎在心理治疗所里的怪婆婆,她也称自己是精神病艺术家。传说日本艺术家中,还有人能画出令人看了切腹自杀的作品,难怪尼采把艺术家称为“患病动物”了。

 

普鲁斯特说“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人之手”,也许并不偏颇。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