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放养”艺术 2011-01-26 10:20:18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刘瑜 点击:
他在昆明边缘修建了一个有如原始砖窑般的“土著巢”,在这个乌托邦似的建筑群落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填土挖塘、种瓜种豆、养鸡养鸭、写诗作画、钓鱼捏泥巴、垒砌高墙……他买了一头小公驴,觉得很像自己,包括长相,于是一块晒太阳、说说话,一块儿在露天的餐桌上用餐。

巨大的不锈钢雕塑作品上,布满了蝌蚪形镂空符号。

 

以艺术的狂想手工造屋

 

之所以会盖出“土著巢”来,罗旭当初的想法是盖个不普通的房子做工作室,把自己围起来,不愿再在别人的围墙里转来转去。它必须是个雕塑,是件作品。他画了一堆草图,却不中意。7岁的儿子随手画了3张草图,这3张草图唤醒了他所有的记忆和正在找寻的童真。

 

罗旭曾认真地去找建筑设计院审批,院方的结论是“这房子没法造!”老罗赌气回来自己找了施工队,亲手提一篮石灰布线、按线定基,等砖砌到人高,便拿根竹竿,左指右划,指南打北,硬是口传和身教三百个工人把最高为16米的数十座建筑盖成了。

 

这个以艺术家的狂想和手工式制作方式施工造就的“土著巢”,使众多络绎不绝造访的各界人士感到震撼。罗旭说,把它定名为“土著巢”,原意为当地人在当地所为。“‘巢’是因为建造方式与鸟巢的建造方式是一样的。“砖石在我手里如同鸟嘴叼着的枝条,它在编,我也在编;它在结构、力学上没有问题,那么我编造的也是没问题的。区别只在于我把它编大了,欠了银行债。鸟没有。鸟把巢编得够一家子容身便可以了。”

 

在高速公路上骑毛驴

 

罗旭从小城走来,上世纪80年代,他的早期作品被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看中,曾师从钱绍武在北京专门学习了一年,之后便回到云南。他认为大都市之于他,只是一个大购物商场,“不是我冬眠和春季采食的地方,都市的感觉太像高速公路,可以快速到达你的目的地,而我却喜欢骑着毛驴四处走走。”

 

选择在高速公路上骑毛驴,无疑与主流显得背道而驰。罗旭的艺术作品经常被形容成“门外艺术家”的作品——自学成才、天真幼稚、博学多闻。在策展人叶永青看来,或许正因为没有受到系统的院校教育,罗旭的作品才得以突破陈规束缚,让个人的想像力得到极大发挥。

 

“我并不想刻意地创造惊世骇俗。如果我想刻意地去实现它,那将远离我的轨迹”。对于当代艺术,罗旭的观点是,如今的艺术正像雨季原野上的花,没有哪一枝能自傲地称为“独一无二”,只有在这片原野的对比中,它才是黄的或蓝的——才会灿烂。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