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市区有三四十个创意园区,哪一个他都租不起 2011-01-27 09:11:3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马俊 点击:
为了创意产业,而赶走艺术家。看似荒诞,其实却有一个普遍有效的商业逻辑的内核。细细推敲,还真说不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所以马良不打算呼应一些艺术家邻居死磕到底、当钉子户的提议。

在这么好的地方

 

待了四年

 

就在几天前,威海路696号的物业给每一个艺术家租户传达了通知,剩下的租期结束后将不再续约。不续约,其实是个充分体现契约精神而且还很客气的逐客令。艺术家是文明人,当然也要遵守契约精神。所以马良打算接受这样的安排。

 

据说在北京一些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艺术家和物业有时候闹得比较凶猛,大打出手的事情隔三差五总有。马良在工作室里吊了个沙袋,看上去是个和霍利菲尔德一样的练家子,去北京的话可能有些用武之地。挺多朋友都劝他留在北京,说什么那边的房租比上海便宜,生活成本也要低很多,甚至连请个中央美院毕业的助理,也只要开一千五的月薪。那么多艺术家北漂,就是少有海漂,当然是有道理的。但马良不打算离开上海。他眼下最紧要的事情,是找新的工作室。

 

打了一圈电话,问了一群朋友之后,马良有点泄气。整个市区有三四十个创意产业园区,哪一个他都租不起。那些创意产业园区,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但确乎星罗棋布,各圈了一块地皮经营得挺好。广告、设计、建筑、时装、餐饮,这些公司店铺和创意产业园区才是真正的两情相悦,各取所需。艺术家还真是负担不起那些动辄每天每平方米10来块钱的租金。虽然哀叹“上海之大却放不下一个艺术家工作室”,但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得做,不然明年就没地方搞创作了。现在他有了一些备选地点,其中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距莘庄地铁站还有十五分钟车程。

 

按什么标准看,马良都不是刁民,一边抱怨还在一边替业主找原因。市中心地价高,这么大一片厂房放着,只跟艺术家收那么一点可怜的租金,确实说不过去。资本不增值就是贬值,这道理放哪里都一样,艺术家也懂。不仅懂,而且感恩。毕竟这么好的地方,让他待了四年了。

 

2005年9月,马良搬进了他的第三个工作室,威海路696号。之前两个地方都没能待长久,两任房东都觉得自己碰上了房价峰值,该出货。等马良搬走了,房子卖掉了,他们才发现后来上海的房价还是很汹涌。对于这种汹涌,那两年总在搬家的马良体会很深。实际上,那股汹涌到今天一直在持续着。从马良进入威海路工作室的第一天,关于这片区域可能要拆或者要改建的传闻就从来不断。合同是三个月一签的,在这种极为临时的状态下,敢签合同搬进来的都是“亡命之徒”。谁知道,业主方大概一直没想好怎么利用这块地方,所以一耽搁就是四年。

 

四年了,从最早进来的马良到后来陆陆续续进来的艺术家、画廊甚至婚纱摄影,倒也有了些蔚为壮观的意思。以至于2009年的时候,威海路696号门口挂上了一块牌子,上面不无自豪地介绍了30个人左右的一批艺术家,是如何聚集到这里,让个从前生产晶体管的元件五厂变成了今天的艺术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