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算当钉子户
马良有他的信息渠道,他听说等他们搬走了之后,这里大概要搞成静安区的“田子坊”。整理干净了,招一批商,跟隔壁的静安别墅打通,摇身一变就是个时尚地标。再弄点店卖点介于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之间的东西,就可以挂个创意产业园区的牌子。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旦管理者介入了,挂牌了,就会租金飞涨,肯定要比租给艺术家合算得多。时尚地标就是这么回事,不需要最艺术的艺术,但一定要有范儿。所以将来那块介绍威海路696号前世今生的牌子,未必会摘掉。但里面的人大概就“人面不知何处去”了。
这正是此事的吊诡之处。为了创意产业,而赶走艺术家。看似荒诞,其实却有一个普遍有效的商业逻辑的内核。细细推敲,还真说不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所以马良不打算呼应一些艺术家邻居死磕到底、当钉子户的提议。在这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区里,马良大概是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所以一开始还扮演过一阵类似于生产队长或居委会主任的干部角色,后来觉得麻烦就不太管了。这种无为顺从的状态,他打算持续下去。因为他好像有一些无力感。马良说,艺术家也就是这两年看起来风光了,其实风光仅止于个展开幕的那天。回到工作室,就会发现话语权也没变大,生活也没多大改观,反而有时候还挺狼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