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蔡国强“打铁”:艺术的背后是什么? 2011-02-25 13:16: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扣扣 点击:
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知识摧毁了他的动物属性。我在西方生活,平时并不怎么去看展览。为什么呢?我保护我自己的动物属性。

不要让知识摧毁他的动物属性

 

记者:有人说蔡国强是唯一一位自外于西方艺术庞大知识体系而被接受的中国艺术家,那么他的创作动因是什么——是那些能够表达情感共鸣的作品,还是传达了“一家之言”而恰巧被观众读懂?

 

陈丹青:这是艺术家永远要纠缠的记者题。马蒂斯说过,艺术和公众之间永远是一条鸿沟。而当代艺术其中有些意图是想打破博物馆、美术馆,打破艺术和大众的区隔,把艺术解放出来。像德国的博伊于斯,他说什么都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但是他做的艺术,大众根本看不懂。所以这是悖论,我不知道怎么解说。现在我会在写作上多花点时间,绘画变成很自私的一件事情。

 

蔡国强: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知识摧毁了他的动物属性。我在西方生活,平时并不怎么去看展览。为什么呢?我保护我自己的动物属性。当有人说现在请你办展览,我先记者他有多大场地。为什么?因为我要衡量我“下的药”够不够多,我正在培养我的勇气和能量。去美术馆看展场,他们总是要我走员工通道,我总会说,我不走那些通道,告诉我观众怎么买票、怎么从大门进来、人们如何买票走到展厅。他们就带着我走一次,基本上这一次,就对我的作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就好比空间是一只动物,你要去衡量怎么“吃掉那个动物”。

 

艺术家的创作,就好像把自己看成一只小动物。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沿着文艺复兴的道路,从希腊、意大利走到西班牙旅行,就好像体验500年前画家格列柯的艺术生命。人家记者我去干吗,我说我不是进行美术史的考察,而是看在那个时代,一只叫“格列柯”的小动物一路走过来,它都会看到什么——他的城市、他的故乡……这就是一只动物的旅行,是一只东方来的小动物——我,和一只来自于希腊的小动物格列柯,之间的足迹的旅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